——全是“酒话”
鲁北布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正陪北京来的几位记者老师山南海北天上地下寻找话题的时候,妻子来电话,我按拒接健,同时发信息过去,“我正吃饭”。不想,她又打过来。只好歉意离席。 妻子电话里兴奋地说“你得好好表扬儿子!”我说怎么了?她说刚从儿子学校开车出来。昨天晚上,孩子们回家告诉她,明天学校要缴餐费,每人150元。她又是忙做饭,又是忙着下楼去复印试卷,稀里糊涂就给忘了。没想到今天孩子们到了学校,班主任不依不饶,又是训斥、又是奚落,连儿子自己带的苹果都取消了吃的权利,还给妻子打电话,务必中午给送到学校去。她赶紧请了假,算计着学校下课的时间,赶到学校。远远地,看到儿子自己一个人在校园里站着等她,饭都没吃……我说“那表扬什么?自己的事记不住,还罚了你一趟,还表扬?!”她说,关键是儿子长大了,我领他进去给老师送钱,面对老师不依不饶,满面怒气地样子,我一边解释,一边道歉,说怪我忙乎忘了,让老师您着急了!没想到儿子抢过话说,不怪妈妈,跟你没关系,只能怪我自己。老师当时也出乎意料,回头质问他,是谁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还是妈妈的问题?儿子斩钉截铁,你别怪妈妈,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说“好!是该表扬,这小子还行!告诉儿子,如果今晚回去,我陪他下两盘象棋……”挂断电话往餐厅走,我高兴之余,也困惑起来,就想不明白了,这老师是怎么了?对一个小学二年级八岁的孩子如此较真,怎么就比黄世仁穆仁智还难通融,难道转天带来就不行? 一边喝酒,一边讲给大家。没想到一下惹起大家的兴致。他们问我,你逢年过节给老师送过礼物吗?我说没有,只是去年在教师节,老婆给每个老师买了两盒精美的巧克力。大家又说,卡送过吗,银联卡?我说没有。大家说,请过老师吃饭吗?我说没有。大家就笑了,全桌人全都笑了……大家开玩笑地说,你光忙着写文章、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外面的事看来你是不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呀!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攻击我,“这哪行呀!你这是对孩子不负责!更为可恶地是对老师不尊重!”…… 哈哈,我倒成了众矢之的。我说冤枉呀!我可是从小到大直到如今最尊敬老师的,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目前还站在讲台上,执著地工作着;我姥爷、两个舅舅、姨母姨父全是老师;特别是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和孟子还是我老乡呢! 一个朋友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酒劲儿,满脸通红地站起来,我问你:“你知道我老婆干啥工作不?”我说你老婆我嫂子是某某学校的老师呀。他一拍巴掌,对!今天没外人,听我慢慢道来!……我们家过年的年货从来没有自己掏钱买过,连同逢年过节送给父母、岳父母、大舅子小姨子以及一切亲戚朋友的都没花过钱,都是那些学生家长送的,不要都不行,直接给你送到小区,搬到楼上,送进家门。他看我们大家都瞪着他,端起酒杯敬大家,“别这么瞪着我!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不行!”大家异口同声。他仰脖喝干,“我们是真不想要。觉得人家供孩子上学本来就花销大,不想给人家增加负担。可是,那些家长是真心诚意地送,发自肺腑地送,你要不收,反而说不过去了,人家还对你不放心了!”大家看他确也真诚,纷纷给他盘子里夹菜。他似乎不吐不快:教师节给老师买束鲜花、送盒巧克力,太小儿科了!你们知道吗,我们家三部手机,越打话费余额越多,为什么?那帮家长给交的。经常有学生家长来电话,王老师,我们孩子调皮,给你添麻烦了!您多关照点,刚给您的电话里交了500块话费……现在,知道为什么非要逼着你老婆把钱送到学校去了吧?那钱其实明天带去也不是不行…… 我好像犯了错误似的举起酒杯,满是歉意地敬他。是呀,看来我是太老土了,不送还真是不行。听完他的教导,让我不得不回想起正月里那次女儿被罚站的情景,那天送孩子上学还没出小区,发现车胎瘪了。为了不让孩子迟到,赶紧让妻子打车去送孩子,这一折腾,结果还是迟到了五分钟。无论女儿如何解释,都没赢得老师的同情——“不管你什么原因,迟到就要罚站!并且要写出深刻的检查!”……听着女儿的描述,我似乎看到她委屈地站在教室门口,任凭料峭的寒风穿过门缝打在她幼小的身上。老师呀老师,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要罚站,要写检查,还要深刻,尊敬的您也太高估孩子的写作水平了。 我还是有些疑惑,“哥们儿,给老师送真的管用吗?能管多久?应该多久送一次?不过,全班同学,如果你送、我送、大家都送,还不是又拉平了?” “管用,管一阵子!”一直默默喝酒、洗耳恭听的梁主任接过话茬。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他。他喝点酒就上脸儿,眼睛里布满的血丝,却掩饰不住那分火一样的愤慨:去年中秋,有朋友从广州空运来两盒香港月饼。我儿子上四年级,懂事了。自己舍不得吃,特意跑到礼品店买了精美包装纸,回来给每个老师包了一块,兴冲冲地给老师送到办公室。没想到,老师乜斜着眼,头都不抬,“不要!”儿子说,老师,这月饼是香港的,非常好吃。老师毫无商量余地,仍然“不要!”,弄得儿子很受伤,整个八月都闷闷不乐……哈哈!什么呀,给老师送一块月饼!不是你儿子拿老师开玩笑,简直就是你两口子拿老师开了个国际玩笑!大家又把矛头指向了他。他苦笑着,是呀,是呀。这不,龙抬头那天,我把儿子的班主任、英语、数学老师都请出来,狠狠地吃了一顿,饭后还每个人给了500块钱的红包。老师当时在饭桌上表态,放心吧,以后不会再有人打他了!……“有人打他??”……大家有些莫名其妙。……是呀,春节过后刚开学的那个星期,儿子课间上厕所,过来俩小子,一个推他,一个踢他屁股。儿子急了,把其中一个抓住,揍了一顿,逼问他为什么打我。我又没惹你。那小子如实招来,说是班主任让打得……我们当时想去找老师理论,又想去找校长讨个说法,可是经过辗转反思,又与其他家长交流,才知道,人家过年都给老师意思了,再说,讨完说法撕破脸也不好,孩子还不得在人家手里。干脆服个软,请客吧!他举杯敬了大家,同样出身农村70后的他眼里满是疑惑:你说那些老师也真是的,年纪轻轻的,太好意思了,饭桌上,礼节性地让他们点菜,三个人这个点了那个点,哪个贵点哪个,五个人吃饭,一顿花了我一千八,还不包括酒水……“最近好了吧?最近怎么样?”“好什么呀!”前天儿子回家来,说班主任把他叫过去,问他“想当三好学生吗?”儿子说想呀!那让你爸妈找个时间一起吃个饭,再准备个大信封…… 大家无语。默默地举杯,干杯。碗筷碰击的声音显得异常的清晰。我知道,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师呀老师,你怎么了?我忽然怀念起我的母亲来,出身书香门第的她为了减轻姥爷姥姥负担,为了让舅舅上学,自己选择了放弃接受正规教育,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她虽然不是老师,但是她却有着为人师表的情怀。那时父亲还在村里教小学,无意中说起班上有个邻村学生衣衫褴褛,大三九天穿着露着脚趾头的单鞋,鞋里垫满麦秸取暖。于是母亲让父亲带那学生回家吃饭,把提前准备好的棉衣给他换上。接下来的几天,我都看到母亲铰鞋样、缝鞋面、絮棉花、衲鞋底,每天晚上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熬到很晚,一针一线都毫不马虎,第三天,就把一双新棉鞋套在了那个学生脚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肯定,我们广大的优秀的人民教师还是能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用自己的清贫、自己的情操、自己的毕生精力诠释着老师二字涵义的。那些敲诈学生、勒索学生、潜规则学生的个别“教师”,只是极个别现象,仅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队伍中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他们忘记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誓言,忘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只是,利欲熏心的他们,把讲台当作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舞台,把手中的教鞭当作衡量每个学生送与不送、送多送少的秤杆之后,还能潜心钻研、静心备课、安心授课吗?长此以往,给那些纯洁得如同白纸一样的幼小心灵里传播的是什么‘道’的种子?不但不能解惑,反而给孩子们原本纯真、原本清澈的眼睛上蒙上一层叫做迷惑的隔膜,让孩子们看不懂讲台上要求的和实际中所做的大相径庭的差异,看不懂这个世界…… 很多人都抱怨,这个社会缺乏信仰。是的,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的前景是令人担忧的。因为,缺乏信仰就缺乏凝聚力,就缺乏战斗力。可是,信仰从哪里来?如果教育出了问题,这个民族将是非常危险的。南宋时,岳飞回答一个老臣“何以使国泰民安?”的问题时说,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首件也”。教育是一种事业,老师最然不是文官,但却是孩子们眼中至高无上由衷仰视的“王”,承担的是立德树人、育树成林的基础工程建设,承担的是引领孩子、引领希望、引领民族发展 “发动机”般不可替代的神圣职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