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胶囊”事件回放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暴光河北学洋胶厂,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当日下午15时22分,该厂综合楼发生火灾,据公安部门连夜调查,确认这是一起人为纵火事件,放火原因是为了销毁证据,纵火人为该企业一负责人,销售渠道也已基本查清,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浙江、常州、厦门等地。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4月15日中午播出节目以来,“毒胶囊事件”愈演愈烈,倍受关注,海南、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广东等地纷纷涌现“毒胶囊”,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对包括修正药业集团股份公司在内的9家涉及的企业的第一批胶囊药品抽检结果,抽检范围扩大至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90余倍,除了责令其招回之外,并在监督下销毁。国监局称抽检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毒胶囊”虽然可怕,但终究是可以有效措施阻止的,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用,真正可怕的是,监管身染“剧毒”而不可解。“铬”铬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体内只含有6-7毫克,少量三价铬是对人体有益的,但六价格比三价铬毒性高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三价铬和六价铬可以相互转化。“铬”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铬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铬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慢性铬中毒会引起人体肾脏损害,甚至乳腺癌变。急性中毒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除了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还能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长期吸入铬可产生慢性中毒,引起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虽多属正常,但肾小管的回收功能却减退,并且尿铬的排出增加。 三、毒胶囊”的识别 1、质脆:一般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 2、色艳:胶囊颜色越鲜艳越要小心。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工业明胶会多加香精、染色剂来掩饰杂质。 3、口松易拧:工业明胶做的胶囊材料、工艺差,胶囊口是松的,容易拧开。 地沟油、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如今又出现了“毒胶囊”,制病药变成了杀人药,谁知道人的底线在哪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