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总体特点和教学建议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2-04-20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总体特点和教学建议
聂鸿飞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修订教材在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即将投入使用了。这册教材承续了第一册教材的主要特点,继续贯彻了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理念。课文的编排按照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着重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

 

一、第二册教材的总体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

 

我们深信好的语文教材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第二册教材在课文内容上着力强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观念。

 

生命意识

 

在以往的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生命的价值观念,而不是生命本身的分量。这就导致虽然每个学生都懂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并不认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他们轻易地抛弃自己的生命:为考试的一个分数,为父母的一句批评,为老师的一个眼神,甚至为同学的一句笑骂。在学生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活着真没意思,死了算了!”

 

其实,生命的价值观念和生命意识并不矛盾。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他们才会明白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和生命等价的,甚至是高于生命的,而什么样的东西是不需要用生命的毁灭做代价的。本册书中的许多课文都与生命意识有关,如《敬畏生命》由一棵树凭借风力播送种子的壮举,领悟到生命所做出的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蒙田在《热爱生命》中感叹到:“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紫藤萝瀑布》从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安塞腰鼓》为我们展示了黄土高原上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蓬勃的生命力;《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所蕴涵的也是一种珍惜生命、要抓紧生活的强烈意识。

 

科学精神

 

21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从伽利略算起,科学的兴起不过只有300年的历史,但是它却在短短的时间里给世界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尽管科学教育是从20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可是“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技能”却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希尔斯于1987年出版了《文化脱盲——全体美国人都要知道的东西》一书,意在为全体美国人科学扫盲。

 

我们必须承认,在21世纪科学素质将是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也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那么,语文学科在科学教育方面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希望通过对语文教材中《大自然的语言》《卧看牵牛织女星》《莺》《月亮上的足迹》等科学文艺、科学小品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增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品质,我们相信这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革命精神

 

传统教材中有相当一批优秀的反映革命战争生活的文章,有些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往往怀有抵触情绪,总以为它们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其中提倡的那种“革命精神”也早已过时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在第二册教材中,我们仍旧选取了这样一部分表现革命精神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大夫因为有着国际主义信仰,所以甘愿为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另一国度的人们奉献生命;《梅岭三章》的作者陈毅也是在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的驱动下,虽身处绝境却视死如归;《勇气》中的法国妇女还是因为以和平为信仰而两次打开自家的房门收留了美国伞兵。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革命精神”的话,那么,这种“革命精神”是现在的中学生所缺乏的,也正是我们要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力提倡的。

 

尊重多元文化

 

文化具有多元性,有雅文化、俗文化,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有正统文化、民间文化,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等等。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的各种文化之间不应再是封闭的、敌视的,而需要保持一种互相尊重、和谐发展的态势。所以,联合国把2001年定为“文明对话年”,意在在承认文明平等的前提下,加强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沟通,使整个人类文化沿着和谐有序、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

 

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在第二册教材中,我们选取了相当一部分反映不同文化的文章,如《安塞腰鼓》《社戏》《绝唱》展示的是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等文言文和古代诗词亦是古代文化的再现,《在声音的世界里》则表现了一种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的宽厚包容的态度。

 

2.强调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为了纠正以往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不熟悉课文的情况下,盲目、繁琐地分析文章的做法,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语感,也是为了让优秀的文章在学生的心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第二册教材的练习中,我们一再明确提出“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通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等要求。这些要求背诵的篇目除了传统的现代文背诵片段以外,还新增了《热爱生命》《莺》中的个别段落,绝大多数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也要求熟读成诵。

 

众所周知,只有在诵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整体感知就是指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它是个人化的,不必强求一致。在第二册教材中,我们把整体感知这个要求具体地体现在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之中。

 

3.有意营造讨论式、开放式的学习氛围,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一方面是绝对的权威,另一方面是绝对的服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怎么能不萎缩?所以,《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教师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这种教学要求被集中体现在第二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作文参考题目、语文实践活动中,比如,在许多课后练习的最后一题,我们都设计了开放式的联想比较题,《月亮上的足迹》要求学生假想自己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看到美丽的地球,然后写一篇小短文;《社戏》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地方戏或参加过的文化活动;在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我们虽然每单元出了两道作文题,但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参考和选择的机会;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片断续写比赛、纠正错误用字比赛、报刊剪摘、注评、展评活动等更是给了学生多样选择、另辟蹊径、展示个性的空间。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这一句话,不应只是教材编排的形式问题,更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与生活相联系。比如,《安塞腰鼓》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对于没有听过、看过安塞腰鼓的学生或不了解江南风光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都会有很大困难。这的确需要教师利用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2.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的每一句话都理解透辟,要相信、允许他们在今后的生活经历、自我学习中自行领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全面细致地带领学生研读课文中的每一句话,生怕学生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其实,这一点是做不到,也是不必做到的,因为我们对社会、人生的绝大多数认识不是被告知的,而是在生活经历中自行领悟的,何况课文中的有些内容教师也未见得理解得全面、正确。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道:“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对于这种充满哲学意味的语句,不必说学生,就是教师又有哪一个敢说已经了然于心呢?

 

3.我们认为,不是选入课本中的文章观点都是可以被所有人认可的,并不需要学生全盘接受。如,《提醒幸福》中提到:“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作者认为:“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这种观点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把握青春时光,珍惜拥有的一切。但是,这个提法似乎又有背于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思维习惯。这时,教师应该做的不是赞成一方,反对一方,而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个人的认识。我们相信,这个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表见解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能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4.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要强求一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如果我们非要强行划一,何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5.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比较阅读即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要求,也是全册书的学习重点。妥善、合理的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短文两篇》与《紫藤萝瀑布》同是赞颂蓬勃的生命力的,可以从思想内容上比较其中的相同之处;《在声音的世界里》与《绝唱》同是描写声音的,可以从表现手法上比较其中的不同之处;《勇气》一课,可以把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两个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两种勇气加以比较。

 

总之,教材的变化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施展才能、表现自我的空间,只要我们真正把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自读提示)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就能走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