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处安放的青春

 永远快乐198 2012-04-20
2012年,摄影师王先生决定来北京找工作,他刚刚把老家长沙的摄影工作室关了,也把妻子和刚刚周岁的孩子留在了长沙,现在他已经顾不上内心的愧疚,因为他必须每个月往家里寄钱,然而工作,却迟迟没有找到。北京对王先生来说是座陌生的城市,他经常感到孤独。樊竟成/摄影
1/28

相关文字

无处安放的青春

    他们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处境,同样的焦虑和无奈,同样的困惑与迷茫。我们彼此感同身受,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于是,我要拍他们。

    我借了一笔钱就出发了,在深圳、厦门、珠海、青岛、杭州、东营、长沙、祁阳、郴州、西安、北京等十几个城市,我选择了二十多个拍摄对象。他们都是迷茫的城市青年。

    我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24小时的日常生活里,我试图把看到的细节和隐喻,都用镜头记录下来。但生活真的太复杂了,要用照片去解构生活,实在太难!

    但真正的收获却在照片之外。有一次在厦门拍,那天晚上我们突然聊到点上了,就着一瓶劣质白酒聊到了天亮,我特别珍惜那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特别精彩的故事。这样的夜晚在拍摄过程里出现过很多次。

    我并没有用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特征来区分他们,他们都生活在城市化的背景里。相同的是极速城市化吞噬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是每个人的独特经历和人格,以及面对社会现实所作出的不同回应。

    在城市的繁华街头,会有一些衣着光鲜的年轻人迎面走来,他们从容,矫健,脸上挂着难以置信的幸福笑容。这时我总是会怀疑这不是真的!因为当我回到最熟悉的环境:北京五环路上拥挤的公交车里,城郊狭小的出租房里,我只能看到一张张疲倦、焦躁、压抑的脸。他们是城市的漂泊者。

    以我本人为例,老老实实地在家务农,是不可想象的,单纯的农业远远不能满足婚育医疗文化等基本需求;而在县城,也只有那些家里有钱、有关系的同学,才更有 可能获得令人艳羡的生存空间。资源和机会,对于普通的年轻人来说太稀缺了,当这些人无可选择地溶入城市化的进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追求体面的生活,而仅仅是为了生存。

    当然,埋怨不能成为生活的主色调。年轻就要有年轻的精神,就要蔑视穷困的羞辱。贪图享受不是年轻人的选择。只是,城市化的大潮中,能否给他们一个更为公平的机会?

    撰文、摄影/樊竟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