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翻白草——糖尿病的克星作者:闲在居士
下文来自妙月的博客。笔者于几年前就感觉口干,无力、爱疲劳等疑似糖尿病的症状。但吃的并不多,也并不总感觉口渴。更加说明问题的是每年体检,血糖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所以,可以说笔者并未患上糖尿病。可是这个症状却怎么也无法消除,因为没有可以对治的有效药物。其实,仅这一个症状也没有影响笔者正常的生活,可是对总要念经的我来说,却是很痛苦。因为长时间的出声念经,没有唾液的舌头真的很疼,每天五小时的功课,令我非常犯怵。尤其前几天去单位拿药,告知医生症状后,医生一测指血,血糖8.1,医生告知,笔者的血糖代谢出现问题了,疑似糖尿病。令我在本月月底体检时好好查查。 想想近期,笔者已经四个月每日只吃两餐,基本上过午不食,并且基本上完全吃素(鸡蛋还吃),怎么可能出现糖尿病的征兆呢,难道是笔者为儿子念经回向后,怨亲债主都跑到笔者身上来了吗?根据通灵人士观察,糖尿病也属于灵病一类,且属于是前世杀了人的人才会患上的恶疾。笔者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前世或前前世杀过人,反正今世是亲手杀过三只鸡,那还是在笔者上高中的时候,母亲过年时买回活鸡,谁都不杀,只好我杀,结果犯了杀业,再者,就是笔者曾经做过三个人流,显然,十多年的浑身酸痛,也与这三个婴灵有关了?不仅如此,还在笔者精进修行时,令笔者出现糖尿病的疑似症状,真是对笔者的罪恶不依不饶啊! 正发愁怎么解决口干的痛苦呢,忽然在圈子里看到了妙月的博客的文章,立即就到中药店购买了100克翻白草,回家就抓出约20克,煮了一锅汤汁,倒出一饮,没有异味与草药味,口感不错。于是将此药汁当水喝,次日立即见效,除了增加了小便次数外,口干症状大见缓解。于是接着引用此药汁,今天是第三天,念经时口中开始有唾液,口腔也变滋润了,舌头也不干疼了,哈哈,仅仅4元钱的不起眼中药,多年的痛苦竟然就解决了。真是托地藏王菩萨的福啊!经上网查询,翻白草对2型糖尿病确有一定疗效,但有的病人称,用了后也不见效。其实即使治同一种病的药物,似乎也是与人讲究缘分的,同样的药,有的人服用后就管用,有的人就不管用,况且,听医生说,同样是糖尿病人,症状的差异也很大,而现代医学却并未找到这个病的根源是什么。 因为笔者饮用翻白草三天,就大受裨益,故迫不及待的写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或家人有糖尿病的,或有诸如疑似糖尿病症状的,都来试试这个神奇的翻白草吧,祝愿大家及家人消灾延寿!健康快乐! 糖尿病是被世界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的10 种疾病之一,多年来虽经诸多专家努力,也未能攻克这一难题。通常只能是保守治疗,患者无比的痛苦,随着病情的严重,多种并发症在身体肆虐,令许多人谈之色变,在他们看来,能够维持就已然是万幸,如果说治愈只能认为是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奇迹却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而且是来到大庆市果成寺之后。
【药 【英
【拉
【别
【名称考证】鸡腿儿(《救荒本草》)、天藕儿(《野菜谱》)、湖鸡腿(《纲目》)、鸡脚草、鸡脚草(《草木便方》)、乌皮浮儿、觭角草(《植物名汇》)、土菜、茯苓草(《现代实用中药》)、郁苏参、土人参(《福建民间草药》)、全线吊葫芦、鸭脚参、细沙纽(《广西中药志》)、鸡脚爪(《四川中药志》)、野鸡坝、兰溪白头翁、黄花地丁、千锤打(《湖南药物志》),天青地白(《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科目来源】蔷薇种植物
【药用部位】翻白草的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甘苦,平。 ①〈救荒本草》: “味甜。” ②《纲目》:甘微苦,平,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 “味甘,性温。”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疠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 l-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阳虚有寒、脾胃虚寒等少用。
【用药配伍】配生茜草:止血固崩。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药材鉴定】干燥的带根全草,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有时分歧,长约5—8厘米,表面暗棕红色,扭曲而皱缩,栓波无剥落痕。无明显的茎。叶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两两对生,长椭圆形,具短柄,顶端l枚较大,向下逐渐变小,皱缩,多从中脉向内对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白色,密布毛茸,边缘具粗锯齿。根头部及叶柄均被白色毛茸。质稍脆,易碎。气微臭,味涩。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安徽等地。东北、华北等部分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 Ser.(参见“委陵菜”条)的全草作翻白草使用。新疆系用亚洲委陵菜P. Asiatica Juz.,西藏系用亮叶委陵莱P.Fulgens Wall.(参见“管仲”条)作翻白草。
显微鉴定: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均稍切向延长;上表皮非腺毛较少,下表皮非腺毛极密。栅栏组织较宽,为3列细胞,海绵组织较窄,细胞较小,类圆形;叶肉组织有草酸钙簇晶,直径9~32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半圆形,导管放射排列,韧皮部新月状。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2~3列厚角组织。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较平直,有非腺毛;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有气孔,非腺毛众多。非腺毛单细胞有两种,一种极细长,卷曲,直径3~7μm,壁薄;另一种平直或稍弯曲,直径9~22μm,壁厚3~8μm。本品以根肥大、叶色灰绿者为佳。 【古籍考证】出自《救荒本草》; ①《救荒本草》:“翻自草,出钧州山野。苗高七、八寸,细长锯齿,叶硬厚,背白,其叶似地榆叶而细长,并黄花,根如指大,长三寸许,皮赤肉自,两头尖觥。”②《纲目》:“鸡腿儿,生近泽田地。高不盈尺,存生弱茎,一茎三叶,尖长而厚,有皱纹锯齿,面青背白,四月开小黄花,结子如胡萎子,中有细子,其根状如小白术头,剥去赤皮,其内白色如鸡肉,食之有粉。”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及黄酮类。全草含鞣质。根含鞣质约0.04%,淀粉37%。又报道,由全草分得9个单体化合物,其中7种鉴定为延胡索酸(富马酸,fumar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柚皮素(naringenin)、山柰素(kaempferol)和间苯二酸(m-phthalic acid)。
【相关选方】①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原生形态】翻白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多分枝,下端肥厚成纺锤状。茎上升向外倾斜,多分枝,表面具白色卷绒毛。基生叶丛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茎生叶小,为三出复叶,顶端叶近无柄,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6厘米,宽0.7~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稍有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托叶披针形或卵形,亦被白绵毛。花黄色,聚伞状排列;萼绿色,宿存,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副萼线形,内面光滑,外而均被白色绵毛;花瓣5,倒心形,凹头;雄蕊和雌蕊多数,子房卵形而扁,花柱侧生,乳白色,柱头小,淡紫色。瘦果卵形,淡黄色,光滑,脐部稍有薄翅突起。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长于丘陵山地、路旁和畦埂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参考出处】《救荒本草》,《纲目》
|
|
来自: dta9 > 《保健绝招(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