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千年不老松 2012-04-21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谢冠生题《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作者王永彬“书于桥西馆”的“一经堂”最后成书于清·咸丰甲寅二月。这本书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书铅印本,书名由“谢冠生”题写。书的扉页内侧有“宋希尚”署名“赠送吕忠荣先生”及“加印500册为大嫂张孺人七十寿”、“戊子六月宋希尚识”等字样。

 

   谢冠生为嵊州人,生平介绍如下:

   二战胜利前夕,同盟国在伦敦组织了调查战罪委员会,设远东分会于中国重庆,在行政院设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负责战犯罪证调查工作。1945年5月改隶司法行政部后,谢冠生指派刑事司司长杨兆龙兼掌其事,倪征燠佐之。

   谢冠生:(1897——1971)名寿昌,名寿昌,字冠生,嵊县城关镇人。清宣统二年(1910),小学毕业后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民国元年(1912),转入上海徐汇中学,其习作《送孙总统南归序》由校长寄呈孙中山,得复书嘉勉,奖给《资治通鉴》一部。毕业后留任教员。翌年,应商务印书馆邀请入馆参加《辞源》编辑。《辞源》告成,另主编《中国地名大辞典》。未几,徐汇中学校长姚缵唐升任震旦大学校长,邀其担任秘书,并介绍入大学法科,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民国11年,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法科研究院,192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持志大学、中国公学、法政大学等校教授。1926年国民革命军抵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一度代理部务,主持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事宜。同年,由谭延、孙科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旋即任职于南京政府外交部。次年兼任中央大学法律系主任及法学院代理院长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及主席团主席。

   1915-1922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1927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1927-1929年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简任秘书,1929年9月国立中央大学《半日刊》创刊,谢冠生、徐悲鸿等为编委会委员。1930年4月年任司法院秘书长,1937年8月任司法行政部部长,1948年—194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48年—1949年任司法院秘书长,1950年—1958年任“司法院”院长,1971年12月22日病逝于台北。

   谢冠生一生著述也极为丰硕,其主要著作有:《中华民国宪法概论》、《欧战后新兴共和国宪法专号》、《法理学大纲》、《罗马法大纲》、《法治要旨》、《中国法制史》、《苏联与国际法》、《民法实用债编全论》、《战时司法纪要》等。此外,还发表了《中国继承法论序》(1929年)、《三权分立与英国政制》(1930年)等论文。

----------------------------------------------------------------------- 

宋希尚:
    宋希尚1896年生在嵊县一个商人家庭,是旧中国一位著名水利专家。
  1915年,张謇任全国水利总裁,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培养水利人才,宋希尚应试录取。经四年勤奋学习,宋毕业后到南通保坍会实习。

  当时,南通沿江各港口岸时受上游流量冲击,每年坍去十丈多,张謇组织了南通保坍会以自卫自救,并聘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到通主持,宋希尚为其助手。一面以柴排筑保坍,一面修建九孔大闸以控制入江水流。工程进行到一半时,特莱克染急性霍乱身死。二十来岁的宋希尚自觉义不容辞,乃将工人分成三班,昼夜施工,一年后工程竣工。

  工程虽然完毕,但宋希尚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负荆向张謇请罪并陈明施工详情。张謇听后,始而怒,继而惊,终以颔首微笑。九孔大闸竣工典礼时张謇亲自主持,称赞宋好学勤奋,脚踏实地,并颁赠两千块大洋奖励。宋希尚谢而不受,张謇对他更加器重。

  1921年,张謇送宋希尚赴美国学,考察各国水利,返国后就任吴淞商埠局建筑科长。不久,应张謇邀回南通任保坍会经理。

                              第一个提出开发三峡计划的人
 
  著名水利专家宋希尚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开发三峡计划的人。 
  宋希尚(1896—1982),字达庵,嵊县人。自幼目睹剡溪水患惨状,夙怀为国兴修水利壮志。1915年,投考全国水利局总裁张骞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分到南通保坍会实习。其时,张骞延聘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主持筑楗工程,宋是其唯一助手。工程开展一半,特莱克染病去世,由宋挑起重担,结果如期竣工,全国水利局为此奖银元二千大洋,宋婉谢不受,因此深得张骞器重,资助赴美留学,先后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布朗大学攻读,获工学硕士学位。后又赴欧6国考察水利。回国后,历任吴淞商埠局建筑科长、南通保坍会经理、交通部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处长、中央大学教授等职。1933年秋,豫冀两省黄河大堤决口,宋受命堵口,独创柳石铅丝网串连沉底法堵口成功。抗战胜利后,任青岛港工程局长,精心擘划、顺利完成亚洲第一座钢板桩码头修建工程。赴台后,任中央大学教授。译作和著述有《河防一览》(与特莱克合译)、《欧美水利调查录》、《水文学》、《航道工程学》、《中国河川志》等数十种。 
  30年代初,宋希尚与有关专家组成我国第一支长江三峡勘测队,经实地勘测调查,第一个提出三峡开发计划。他设计中的三峡大坝坝址几乎就在如今的葛洲坝,计划上报后石沉大海。1944年,宋再次去三峡考察,并制订出发电、防洪、灌溉、航运、供水、旅游、工农业等综合开发计划,但也成了一纸空文。如今,宋希尚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足以告慰宋氏九泉之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