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太快樂的孩子,長大後月薪低了幾乎1萬元?

 海嶽之雲 2012-04-21
  人都是往「更快樂」追求,沒人希望不快樂吧!我們試圖鏟除我們不快樂的根源,我們試圖記住所有讓我們快樂的事物下次再一次,但,你真的可以將所有不快樂的事情,全都摒除在你的世界之外嗎?
  最近我在思考這個問題,不過不是為了「我」的快樂,而是我的「孩子」的快樂,這是教導五歲孩子的時候,所想到的問題──
  比方說,孩子有嚴重「賴床」的毛病,早上的動作奇慢,起床要花至少1個小時,從起床到洗手間盥洗、穿好衣服、坐到沙發又離開沙發,每一個步驟,都要拖十分鐘;不只起床,我發現孩子做什麼事都慢吞吞,幾次教訓、告誡,改善不大,很是煩惱。
  某天,我突然想到,真的需要急在「這個時候」將所有大人的「訓練」給一一到位、教了他嗎?
  或許,童年就是該「玩」的時光,總有一天他在學校就會被訓練得妥當了,現在,就讓他「快樂」一點吧、自在一點吧,只要基本的教育或禮貌該做到的有做到就好!
  我想,這是現代父母都想過的問題,一方面和孩子嘻嘻哈哈、把握美好時光、留下美好的回憶,另一方面又想嚴教孩子,不過,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你會問自己:「是不是太嚴厲了?」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讓我有了不同想法──
  這是來自《華盛頓郵報》一個專欄作家引述了好幾處的研究來源顯示,童年「太快樂」是不好的!一位叫Edward Diener的教授分析了1萬6千名資料發現,童年相當快樂的人們,長大後的「平均收入」竟然比其他人要低!
  低多少?竟然比同儕的年薪,還要低上3500美元(臺幣10萬元左右),意思是人家月薪拿5萬月薪,你只拿到4萬多一點點。
  另外,這些「童年太快樂」的人還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他們過完童年之後,被「退學」或「休學」的可能性比其他年輕人還高,這可能也是後來的薪資沒辦法和其他人一樣高的關鍵,但,無論關鍵在哪裡,重點是──
  為何「快樂」竟然可以成為未來「成就」的關鍵變因,而且還是愈快樂,未來愈慘?
  這到底怎麼解釋?
  科學家分析,這都要怪「安逸」的緣故,都怪這些人童年太快樂了,以致於他們做什麼都很快樂,於是,他們對未來的安排的滿意度很高、彈性很大,什麼都很滿意!當他們「什麼都很滿意」,就不會感受到自己需要進步、需要唸書(所以就會容易被退學)、需要爭取更多的收入(所以平均薪資就會比較低)………。
  請注意,「快樂」和「嬌寵」是不一樣的意思。「嬌寵」長大後,會有其它更嚴重的問題,但這篇研究的「快樂」指的是這些孩子在比別人快樂的環境中長大,他們的父母應該還是有做足了身教與言教(不致「嬌寵」),可能是充份陪伴、氣氛正面、加上經濟寬裕等等,讓這些小朋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研究說,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之後,就是辛苦的人生,等待著他們。
  這篇研究呼應了我心裡的擔心,小孩的世界偏偏就是這麼快樂。如果我都不管,那麼,在這個時代,從老師到家人都是非常有愛心的,從路人到警察伯伯從來不開口罵人的,大家面對小朋友都像看到天上的仙子,非常的和顏悅色,什麼都讓著他,但這樣的日子,我知道並不是真正的日子。所以,一邊讓小孩快樂,一邊我也問自己,我要讓他繼續這樣玩,還是要提早告訴他,生命不可能這麼順遂?
  我決定,試著當那個「快樂剝奪者」。
  扮演「快樂剝奪者」真的很困難,我必須透過各種的模擬、恐嚇,來「破壞」掉他的現實世界裡的快樂──
  「你再這麼賴床,以後上小學就會被罰站喔!」
  「人家蠟筆小新都準時背好書包讓校車接他耶,你怎麼和他不一樣?」
  這些都沒什麼用,看到小孩起床動作又是慢吞吞,我告訴他一件事:
  「地震了!」
  嘩,這招真有用,小孩立刻從床上跳起來,滿臉驚恐:「真的?拔拔,有地震?」
  我摀著嘴,忍住笑,很認真的告訴孩子,不,拔拔只是模擬一下,我是在說──-
  是在說,很多地震都是發生在凌晨、大家都還在睡覺的時候喔!如果你早上賴床,地震發生了,常常來不及逃出去,而且地震後,山上可能有土石流會滾下來,海上有可能會有大海嘯捲上來……唔……好可怕呃!
  「啊…啊…。」才剛起床的孩子發出了害怕的聲音,專心聽著。
  搞不好還會引來隕石撞地球,恐龍還會復活,唔……好可怕呃!趕快跑呃!
  我用上了所有孩子聽得懂的話模擬給他聽,連邏輯顛倒都不管了。然後,講到這個寓言的重點──
  所以,拔拔告訴你,你要練習快速起床的功力,最好是可以一起床在五分鐘之內就抵達大門口!這樣才能準備好以後可能發生的危險喔!
  才剛被挖起床的孩子很專心很專心的聽,眼睛大大的看著拔拔,我覺得我好像一隻公獅子,在教導小獅怎麼在非洲大草原生存下來……。
  「那,那,如果我躲在桌子下面呢?」
  那是老師教的,啊對,怎麼說呢,我告訴他,不,如果更大的地震房子都會塌下來,一定要快一點跑出去,跑得比較慢的小朋友,有可能會被壓到,所以你一定要跑得比別人快!我講完,心想這是這麼殘酷的說法,我提醒自己,這只是在教他不要賴床,別扯太多不正確的觀念……。
  孩子又問:「那,如果在電梯裡怎麼辦?」
  我啞口,我說:那就是你運氣不好,我們抱著頭,等著……唔,有人來救我們。或者,唔,開始祈禱,奇蹟出現……。
  我注意到小孩的眼睛,愈來愈恐懼,我開始後悔在這麼早上7點半鐘和他做這麼大的「災難模擬」,我不是要教他怎麼躲地震,我只是要讓他不要賴床、起床速度快一點而已啊。
  以上只是好多事情的其中一項,做爸爸了才發現,大人可以想像很多更好的方法導正他,不必到這樣的方法,但那些只是理論,真正在教小孩的時候,常常真的碰到這個兩難──你要讓孩子現在的快樂度降低以準備未來的事,還是讓孩子快樂讓他的未來自己去處理?
  甚至沿伸到「補習」的選項,你應該讓他補這個、補那個,讓他背著這麼重的書包、又哭又鬧想休息玩耍卻一定得作功課嗎?
  甚至沿伸到「人生的規畫」,你應該送他出國去唸一個暑假,讓他又哭又鬧又想父母卻當作看不到嗎?你應該讓他念公立學校還是想辦法拼出錢來送私立的讓他非常辛苦的上學?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感覺,我到底要提早讓他感受到世界的辛苦,讓他的童年不這麼快樂?還是讓他現在快樂一點點,說不定他的快樂可以讓他的未來變得不一樣?
  我決定,犧牲了現在的快樂,但,以我的方法,在嚴格的模擬環境中,繼續帶給他歡笑。
  「拔拔這個暑假帶你們去地震博物館參觀,好不好?」
  孩子的恐懼消失了,也很快的跑到門口。我知道,明天他忘掉可能又開始賴床,那我得再想另一件事情恐嚇他,只是,可能週末找不到那個博物館可以去,快樂的部份,我要再另外想一個辦法了,但,這就是上天賦予我當爸爸的責任,不是嗎?
  (圖片來源:Jeremy SALM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