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浮

 文苑折枝 2012-04-21
常常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浮躁的心态,是身不由己,亦或是随波逐流,和环境不无关系,也和内心的修养不无关系,这是一种反思。
  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浮躁这个词,看到了一段话,“究竟什么是浮躁的全部?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震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太忙、太闲、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滋生浮躁。因此,我将灵魂的轻重归结于浮躁的起落。”
  印度的甘地曾告诫人们,有七样东西可以使人毁灭———没有道德观念的政治、没有责任感的享乐、不劳而获的财富、没有是非观念的知识、不道德的生意、没有人性的科学和没有牺牲的崇拜。狗尾续貂的说一句:这就是七种浮躁。
  《浮躁》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徒弟说。“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说:“随时”;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疾起,草籽飘舞,“草籽被吹散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师傅翻着经书说:“没关系,随遇”;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师傅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说:“随缘”;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书中认为徒弟的心态是浮躁的,而师傅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浮躁五花八门,不仅仅是指心浮气燥。
  寂寞容易滋生浮躁,从某种意义上讲,耐得住寂寞就是成功,而实际上我们常常耐不住寂寞反被寂寞所伤。于是,学会独处就是消除浮躁。繁忙也会导致浮躁,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该有春夏生机勃勃,到处燕舞蝶飞,也就应该有秋冬的收敛萧索、万物沉寂,所以张弛有度也就成了消除浮躁。我们还应该学会忘记,忘记过去。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内容五花八门,纷繁复杂,谁能奢望一览无余、永不犯错,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忘记,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要长期沉浸在后悔之中,要懂得原谅自己,善待自己的过错。忘记过去也是消除浮躁。
  其实闲暇时听一段西皮慢板的戏,也是绝好的沉静。
  喜欢听《贵妃醉酒》,那种梅派独有的华贵大方、富丽堂皇和珠圆玉润自不必说,就那锣鼓喧天的文武场,也是叫人心驰神往,沉醉其中。我不懂得音律,却懂得从这看似喧闹的气氛中寻求那一分不易得的安宁与平静,直到曲散终场.....
  看庭前花开花谢、望天上云卷云舒,何时能去除我们的浮躁心、功利心,慢慢的修得一颗平常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