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73、包豪斯学校校舍

 咖啡与烟 2012-04-22
 
073、包豪斯学校校舍
 
 
        简        介
 
  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设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学校及校舍,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过去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它遵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
 
        正        文
 
  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它是现代主义建筑早期代表作之一,70年代作为建筑文物保护下来。设计人是包豪斯设计学院院长W.格罗皮乌斯。校舍为一综合性建筑,由几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63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1万平方米。教室楼、实验工厂均为四层,两者之间是行政办公用房和图书馆,学生宿舍是一座六层楼,通过一个两层的食堂兼礼堂,同实验工厂相连(见彩图)。校舍的设计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提倡的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等原则。它的设计布局、构图手法和建筑处理技巧等在以后的现代派建筑中被广泛运用。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有下述特点:①校舍的形体和空间布局自由,按功能分区,又按使用关系而相互连接。它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为了使基地不被建筑隔断,公共活动部分和行政办公用房底层透空,可通行车辆、行人。②按各部分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赋予不同的形象。实验工厂是一大通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悬挑楼板。外墙采用成片的、贯通三层的玻璃幕墙,既利于采光,也显示出与其他部分不同的外形。教室楼也是框架结构,由于间距不大,构造比较轻巧。水平的带形窗和白墙相间是它的外形特征。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承重砖墙的混合结构;墙面较多,窗较小,各房间外面有各自的小阳台,形成了宁静和互不干扰的居住气氛。食堂兼礼堂是集体使用的大空间,外形开朗。屋顶全是平顶,为空心楼板上设保温层,铺油毡和预制沥青板构成,人们可以在屋顶上面活动。全部铸铁落水管隐藏在墙内,外形整洁。③在造型上采取不对称构图和对比统一的手法。一个个没有任何装饰的立方体,由于体量组合得当,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错落有致,实墙和透明的玻璃虚实相衬,白粉墙和深色窗框黑白分明,垂直向的墙面或窗和水平向带形窗、阳台、雨篷比例适度,显得生动活泼。
 
        意        义
 
        近代艺术发展史上,没有哪所艺术院校如包豪斯般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包豪斯,促使人类艺术教育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并使以后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深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改变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类的生活:至今每一名就读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材料、色彩理论和三维设计课程;人们身下坐着钢管框架的椅子,使用着可调节高低和光照的台灯;我们的住宅建筑里部分或全部采用的预制构件,这些都获益于包豪斯在艺术尤其是设计领域掀起的巨大革命。用沃尔夫·冯·埃卡尔特(Wolfvon Eckardt)的话来说,包豪斯“创造了当今工业设计的模式,并且为此制定了标准;它是现代建筑的助产士;它改变了一切东西的模样,从你现在正坐在上面的椅子,一直到你正在读的书”。菲利普·约翰逊(PhilipC.Johnson),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硕果仅存的建筑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包豪斯意味着神话。他说:“谈到包豪斯,它不是好就是坏,这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待它。”包豪斯的影响现在有多大?人们也许还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看出些端倪:欧元最高面值的500元纸币的图案是20世纪包豪斯风格的古典现代派的建筑;而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业都有人在炒作“包豪斯”这一概念——无疑,包豪斯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