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外婆的手纹》1

 雾霭岚 2012-04-22
 李汉荣用优美深情的语言回想着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物,实际上在用一份仁慈、安详、宁静在编织着那真实、朴素的生活。

     文中开头就讲到“人们都说:外婆的手艺好。”那么它好在哪里那?好在“能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把补丁衣服做成好看的艺术品。”好在不仅会缝大件衣服,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好在人能找到合适的布,布能找到合适的人……,不同的线在外婆的手里都变成了艺术品,的确不得不叫人喊“好”!

  艺术品的美反映了创作者心灵的美。外婆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外婆把做衣比作成做人,要做好人就要下“功夫”——是“心”的功夫,是“情”的功夫,是“行动”的功夫。外婆做衣时细致耐心,每次缝衣前都洗手正身,并在敞亮的高空下朴素、虔诚、庄严的缝补着,外婆如此之用心,其实是对布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对生活的尊重!生活是现实的,也是严肃的,你尊重它,它也会尊重你;你戏弄它,它就会捉弄你!外婆正是用这种严肃虔诚之心才织出美丽的“艺术品”,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此时人们不仅是在称赞衣服的美丽实际是在称赞外婆的“美丽”:她的生活的美丽,她的心灵的美丽!而一个“虔诚”包含了多少的恭敬,包含了多少的诚恳!它已经成为外婆的人生 “信仰”了!

  文中又提到“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一个动词“落”是那么的巧妙,瞬间的美丽被外婆的细心观察抓住了,同时临摹下了永恒!可以说外婆的缝补“艺术”已达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在大自然中所见到的,心里所感受到的都可以“落”在手上,作为一件件“艺术品”而呈现出来。也许有人认为外婆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而已,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照葫芦画瓢”乃是真正用心去感受用情来编织成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就是一个认真观察生活,并能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吗!“布,安静的在一旁等待着。(拟人)”布对外婆是那么的信任,外婆对布又是那么的恭敬(反衬),人找到了布,布也找到了那个合适的人!
也许外婆还称不上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她所做的一切,所具有的品质已经俨然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的真使它有了内心的“样式”,使他的“艺术品”有了“样式”,使她自己也有了“样式”,并努力的反映着这个“样式”。“外婆的织品贴在我的身上,让我感受到外婆密密的手纹,外婆密密的心情”。一个“密密”又包含了多少的辛劳,多少的情感!

  外婆的勤劳,外婆的用心,外婆对生活的认真深切的感动着作者。很多年后,作者并没有忘记外婆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买来线要“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就是这种仁慈、这种安详,这种宁静,使作者有了做事做人的信心,并一定要传承下去,传承这永恒的精神,传承那“永不变的温度”,传承那永远的“手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