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忻县剧团

 黑老赵 2012-04-22
  • 原忻县剧团

  • 点击: 170 作者:王培宾 放大字体:[ ]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把一些旧社会的老艺人组织起来,为人民进行演出。忻县专区成立后,把忻县和定襄的一些老艺人组建了忻县专区剧团,有董福、董翠花夫妇、白菊仙、“舍命红”、郝淑珍等一大批戏曲老艺人。1955年,忻县人民剧团由忻县专署接管,编入专署人民剧团。1958年忻县和定襄合并,专署将一部分演员下放忻定县,成立自负盈亏的忻定县晋剧团。1961年忻定县分治,忻县又成立了自负盈亏的忻县晋剧团。至1964.年,主要是演传统戏。

      是年后半年,忻县晋剧团改演现代戏。演出的剧目有《夺印》、《柳树坪》、《琼花》、《苦菜花》、《迎春花》、《山村姐妹》、《红珊瑚》和本县自编自演的《岳云贵》等30多个。

      1969年,剧,团解散。1970年,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演“革命样板戏”为主,同时演一些配合“文化大革命”的表演唱等小节目。1977年后,恢复忻县晋剧团,又以演传统戏为主。

      建国后,在忻县剧团的外籍演员先后主要有筱玉凤、“亚八百”安秉琪,九子生郭云来以及李文魁、小筱桂香、郝淑贞、李万林、任建华、李爱梅、梁小云、赵篆英、王春林、许娟娟、霍青霞、张瑞芳;本县演员先后主要有“算盘红"李定官,“六六丑”张步清以及杨爱莲、冯秀琴、贾全康等。1983年,有演职人员84人,演出360余场。其中,下乡演出200场,到厂矿演出60场,外地演出100场。
                             
       1954年贾桂林(小电灯)、白菊仙、董福(狮子黑)、安炳其(压八百)等组建了忻县专区北路梆子剧团。舍命红、郝淑珍、“六六丑”、李连德归到了忻县晋剧团,“舍命红”的唱腔与十二红相似,做功洒脱、唱腔老练,和中路梆子的唱腔有所不同,音调较高,演唱起来很费劲,听过太原和晋中腔有点听不惯,有一年“舍命红”在我们村里唱《寇准背靴》,当时唱得很卖力,可是村里的人们却不叫“好”,出来一“六六丑”翻了几个跟头,却叫好不断,说明村里人对唱腔的理解还是不深。郝淑珍青衣老旦都很拿手,演佘太君更是一绝,我没有看过她的音像资料,无法评价。由于忻州比较贫穷,村里面唱不起象省晋剧院、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和晋中戏,忻州老百姓称北路梆子为大戏,只有一些大的村里才会唱得起,而名个县级剧团的演出成了农村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记忆。在我们忻州的农村里,只要提起许娟娟、贾全康、杨爱莲、张瑞芳、王春林、霍青霞、周根林、杜强等县剧团的演员,很多人都能眉飞色舞介绍他们的演出,县级剧团虽然人少,但行当比较齐全。先说一下许娟娟,她毕业于省戏曲学校,唱腔有丁果仙的风格,嗓音翠亮,清晰自然,在忻州有人叫她“一句红”,说她头一句唱起来有味道,在她所扮演的各种人物不论形体动作都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我看过她演出的《金瓮碑》和《义仆忠魂》,在表现唐太宗的时候步伐缓慢而且夸度大,很有帝王的气魄,在表现曹天官的时候步伐坚定,既不是年老须生的步伐也不是年青须生的步伐,从她的表演上可以到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在表现人物上许娟娟很力度,适合演出各种身份的人物,可惜我没有现场看过她的表演。贾全康人称“三十红”,由于他是在演现代戏的时候招入剧团的,78年恢复现代戏以的后,没有传统戏功底的他才开始勤学苦练,先后向原剧团的老艺人学习基基本功;向省戏校的杨效章老师学习唱腔的韵味;向武忠老师学习表演技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表演风格,你仔细看下贾全康的演出就可以看出他的表演非常吸引人,在折子戏《教子》中是一出青衣唱功戏,他把老薜宝表现的机智幽默,与丁果仙、郝鑫金和孙昌老师的传统风格截然不同,更有喜剧的色彩,在劝三娘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身份,表情诚垦,态度严肃,表现老薜宝对主人的尊敬之情;在对小英哥时,眉开眼笑,用日常的生活道理来引导他,和我们的生活中哄小孩的那种感觉,很有生活气息,而且动作和唱腔配合起来,让观众欣赏艺术的时候也融入了戏曲艺术之中了。在《义仆忠魂》中贾全康饰演老曹福,在这出戏中他下了一定的功夫,这出戏唱作并重,不论青衣还是老生在唱作上都十分的繁重,它是根据传统戏《南天门》改编的,把原来一些迷信的东西去掉,使剧情更加的紧凑、吸引人,改编后演出非常的成功,在逃府和走山两段最精彩,除了继承张美琴老师一些表演程式外,还增加了自己的一些表演技巧,其中走山中,为表现雪山的路滑难行,他运用一些其他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老曹福年老体弱,两腿像灌了铅一样,步履蹒跚,爬起山更显吃力,一阵山风吹过来,身体在风中打转翻滚,这一段戏中贾全康运用了一些舞蹈的动作,使作品更加优美富有感染力,晋剧表演艺术家张美琴在看了他的表演后说;“这出戏改的好,不但唱腔优美动听,而且做工细腻,既不失传统的表演程式,又有新的创意,改变过去迷信的色彩,让人知道要靠自己来战胜困难,也是对人的一种启示吧”。贾全康所饰演的各个角色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以此吸引观众。杨爱莲是土生土长的忻州人,她的表演稳重大方,唱腔华丽动听,有杜玉梅唱腔的风格,在忻州的戏迷中印象很好,后来调入省晋剧院,以一出传统剧目《三上轿》获中国文华表演奖,在晋剧院从事导演工作。王春林是一个极好的小生演员,她唱腔颇有王宝钗的风格,是河北人,擅长架子戏,虽然身体有点胖,人一上台二目放光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步伐刚劲,在忻州的老百姓中一提到她的《逼上梁山》更是佩服不已,在戏曲中男怕《夜奔》,就是男人也不好演,在京剧有杨小楼、李万春、李少春等名家演起来也不敢怠慢,是一出很见功力的戏,王春林的文武小生都是比较拿手,不论哪个人物,她都演的英俊洒脱,令人赞叹不已。张瑞芳扮相美艳秀丽,她的唱腔流畅委婉,音色瑰丽饱满,很受大家的喜爱。霍青霞小旦刀马,身手不凡,在1984山西省振兴戏曲调演中,以新编现代戏《落凤滩》受到大家的好评。周根林虽然道白不太标准,可是并不影响他的表演,不论是《十五贯》中的娄阿鼠还是《红书剑》中的杜芝,都表现的生动风趣,是个非常不错的丑角演员,非常吸引观众。杜强导演编样样精通,他扮演的花脸,大气稳重,力度不凡,退休后去了三晋晋剧团,后又与贾宝宝组建了文华晋剧院。自此几位演员退休后,正赶上了打破铁饭碗,县级剧团演员青黄不接,从此一厥不振,虽然他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在忻州人民的心中留不了美好的印象,让人难以忘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