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乙之金头与盗墓 两个世纪以来,白水蒲城一代流传龙山乙良田千顷,奴仆成群。家藏万金,一方豪富,既经商又种田,既当官又为民。直隶作官,官商一体。山西经商,垄断粮道,引得晋地粮价飞涨,地方同行嫉妒眼红。回陕过河,为仇家所害,失去头颅,抛尸荒野。家人晋地收尸见状骇然。有身无头,何以入殓。差人西安铸金为头,方才入殓安葬。传说者津津乐道,听讲者无不称奇。信者,羡其钱多财广。不信者,怒其信口雌黄。 另有一种传说版本,更是神乎其神。颇有江湖争斗色彩。传说龙山乙山西为官任满回籍,利用原任关系,继续经营山西粮食,同治初年,龙山乙贩粮回陕,途经风凌渡,船行河心,一伙强盗乘得快船围住运粮船只,手执钢刀。见人就砍,龙山乙猝不及防,被强盗杀害于船上。有家人乘乱潜入水中,游上南岸,逃回龙山报信。家人闻信,急忙带人赶赴山西,在当地寻得尸身,不见头颅。只得将尸身运回家中。为了全尸下葬,家人不惜重金,在西安铸金成头,接在尸身入殓埋葬。 还有第三种传说,话说龙山乙前世救苦救难,慈悲为怀,成人后,即有神人相助,可以掬土成金,刨土有银。某年某月,龙山乙带领家人山西返粮。车行风陵渡,天色已晚,为赶时间,租船过河。不料此船乃黑船,专在河上劫道劫财劫色。船家见乙一行行李沉重,顿起歹心,船至河心,越货杀人,龙山乙保命心切,向强盗亮了掬土来金绝活。船家得财后惧怕龙山乙上岸报官,随即将其杀害于船舱。山西捕快闻讯,一面缉捕强盗,一边打捞尸体,一面报于龙山家中。龙山家人闻讯后偕地方里正、乡约赶赴山西,见到已经打捞的龙山乙尸体。 将其拉回龙山安葬。这一传说,与金头之事,显无联系。 这些离奇的传说,延续了将近200余年,至今人们说起龙山乙,还对金头之事津津乐道。笔者和武高文老师听得种种传说,无比感慨。我们认为,打从龙山乙安葬之后不久,就有人不断加工、喧染、金头之事,以达到混淆视听,从中渔利,究竞龙山乙有无金头下葬,其墓志铭已有佐证,当年其家人,和给龙山乙入殓者最清楚,撰墓志者最清楚,依乙家的经济实力和知名度,即无金头安葬. 但随葬品较为丰厚。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坟中必有陪葬。那个时代,盗墓者有之,摸金校尉者有之,为了拉拢同伙盗墓,编织金头谣言,为掘乙家坟冢制造舆论。是金头传说的唯一源头。 据龙山刘轩赢老先生介绍,龙山乙去世后其坟地从清代同治至“文化大革命”时120年间,被盗五次之多,每次都是以金头为目标.掘墓盗坟,使己归天的龙山乙尸身受辱,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 民国以前盗墓者是否掘得宝物,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民国以后的三次盗墓中,其中民间的盗墓和国民党军队的盗墓及60年代共和国动乱时“红卫兵”掘墓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国民党军队为财而盗,“红卫兵”却是为弃“四旧”而来掘墓辱尸。除却政治因素外和盗墓贼并无二致。 民国二十二年的盗墓,笔者在龙山乙史话中已有叙述,在此不再复述。 民国三十六年(永丰战役前后)国民党三十六师
驻防雷村、杨沟、甫下塬畔,沿白水河南岸警备。这些军人除在西固集市强买强卖外,还兼盗墓勾当。这年秋天,某天晚上,刘家堡开来一连军人,围住堡子,东西城门由军人持枪把守,群众准进不许出,四周城墙上架起机枪,子弹上膛,堡内军人巡逻,村民不准出家。声言城外举行军事演习,违令者就地枪毙。夜空还不时响起枪声,黎明时,军队撤退。大胆者出城观察,看见刘家墓地被翻了个底朝天,坟头被挖了个大坑。石卷墓顶裸露,青石墓门已被推倒,棺盖掀翻在侧,龙山乙尸身头朝下,爬在棺内,整个墓室一片狼藉。村民恍然大悟,昨夜国军“挂羊头卖狗肉”。以演习为名,干起了盗掘坟墓勾当,不愧为孙殿英的徒弟。乙家后人见状,心头悲愤,但也无可奈何。一介区区小民,在官军面前又能怎样,只得顾人掩埋墓室。上香祭拜,告慰先辈,子孙不孝,无力保护先人陵寝。实在是也有难言之隐,望先人地下体谅。 再次盗墓则是在一九六六年八月。“文化大革命”进入混乱时期,所谓的“四旧”,就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都进入“红卫兵”扫荡之列,一切古代文物、文化遗迹和历史人物,都成了砸烂的对象,在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下,龙山乙的石马坟和五筒碑、刘家祠堂一样也遭厄运。那些年头,白水县两个大组织,“白总指”和“红三司”两派斗得你死我活。双方都自称革命派,是忠于毛主席,反对“封、资、修”的。 某一天,白水、雷村、龙山三地的“红卫兵”和村中的左派人物,光天化日之下,押着选楼,扛铁锨拿镢头喊口号,一齐涌上石马坟,立逼选楼挑开其爷爷墓室后不准选楼留在现场[师娃回忆].选楼走后红卫兵推倒墓碑,砸碎石人,埯埋石马,掀翻供桌,挖开墓室。斧劈棺木.见无值钱东西,又拖出尸身骨架,日下爆晒,并召开批判会。称龙山乙为龙山地区“牛鬼蛇神”的总代表。必须毁墓鞭尸.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据龙中邢有治回忆,造反派又挖开龙山乙叔父辈三人墓室。只见衣着打扮平常。无大财可掠,再挖开龙山乙祖父母墓室,翘开棺木但见其祖母头代凤冠,身穿凤袍;其爷爷身穿官服。造反派摘掉其租母凤冠上黑绿黄三色珠子掠去.凤袍被掘墓者撕成布条带回家避邪。五寸厚的多付棺椁被生产队做了飼养室大门。根据龙山村民介绍:“红卫兵”走后,墓地似土匪掠村一样面目全非。有几个头颅被“红卫兵”和造反派用脚踢来踢去。乙家后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在那个荒唐年代,人鬼不分,又有谁敢乱说乱动,又有谁敢为乙家说句公道话呢? 笔者行文至此,心潮澎湃,气愤不已。在封建时代龙山乙几代先辈在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靠自己克勤克俭,精细盘算,挣得万贯家业;又靠自个积累资金,纵横官商两界。为自家、为地方、为民众、为国家,做了不少好事,创下当时白水的数个第一。(龙山乙史话已有介绍)不料身后落的如此下场,怎不令人心寒。 坟墓是凡人终止人生的空格,里面储存着墓主人生的重要信息。盗墓缘起于厚葬之风。富贵之家在埋葬尸体之后,不仅要垒大坟头,还要坟前置墓碑,碑上刻主人身份、官职和生平经历,还要设置墓园,立碑,立石人、石马和动物石像。还要铺设神道,竖立华表.以此象征家庭的富有和排场。这一切点然了胆大妄为者的贪婪和梦想。使盗墓成了一些人敛财致富的工具和政治斗争的对象。从而导致龙山乙身后坟地几翻被盗,尸体遗骸几翻遭到凌辱,尸骨几翻爆晒于阳光之下,怎不令人凄然泪下。 如今改革开放,千万亿万富翁比比皆是,其名下正当的财产受到了法律保护。再不会遭受龙山乙般的遭遇。假如龙山乙生在当今,其聪明才智、合法财产不会再遭受上述劫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