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哲学家学育儿

 幸福由心 2012-04-22

跟哲学家学育儿

                       ——读周国平《宝贝宝贝》有感

     在看本文之前,不妨先做一个选择题:

如果某天你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你的孩子举着一个气球想进会场找你和你分享他玩气球的快乐,却被服务员拦住并喝令离开会场,孩子无助地委屈地哭了。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两个答案:A、冲下狗屁主席台,抱起孩子并安慰他;B、觉得会场是一个庄严的地方,小孩子不可以随便出入,否则就是乱了规矩,主席台更是万众瞩目,不能自毁形象。如果你选择A,你的育儿观便是哲学家式的;如果你选择B,你的育儿观便是教育家式的。

周国平选择了前者,正是他这个举动,使我对他的敬仰更增加了一倍,也使我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宝贝宝贝》传达的育儿观。他不仅是一个哲学家,文学家,更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好父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卢梭说得很清楚,教育即生长,除了生长,没有其他目的。是否给教育加上一个功利的目的,是哲学家式育儿与教育家式育儿的显著区别。

哲学家式育儿,首先是希望孩子成人。所谓成人,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从心所欲不逾矩。

教育家式育儿,首先是希望孩子成功。所谓成功,就是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公众的标准,赢得生前身后名。

哲学家式育儿,笃行熏陶,认为“熏陶是不教之教,熏陶是最省力也最有效的教育”。

教育家式育儿,笃信训练,认为一切行为习惯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习得,并且坚信勤能补拙是良训。

哲学家式育儿,扬长避短,认为“性格无所谓好坏,发扬性格本身的长处便是抑制其短处的最佳方法”。

教育家式育儿,取长补短,认为人如木桶,成就大小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

哲学家式育儿,强调顺应天性。纪伯伦这样告诫父母:“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可以庇护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之屋宇,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教育家式育儿,强调定向培养。所谓定向培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希望的那种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精确到分的作息制度,各种目标明确的宏伟蓝图,无非就是要孩子在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图上按部就班。

哲学家式育儿,教育孩子追求个体的幸福快乐,在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体验人之为人的尊严和快乐。教育家式育儿,教育孩子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在与人的相处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一句话,哲学家式育儿,尚美,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艺术。教育家式育儿,求真,更多时候表现为一项技术。

再想想卢梭“教育即生长”的阐述,会发现父母和老师把教育的目的定义为成功,是非常可笑的。

且不说成功都是个案,育儿经验不可复制。即使有一劳永逸的育儿秘籍宝典,但什么又才算是成功呢?考取清华北大或者哈佛就算成功?君不见,一流的大学里比比皆是三流的大学生;赚了很多很多钱就算成功?君不见,福布斯排行榜上风云变幻,可是比尔·盖茨只有一个;或者发表了几篇文章写了几本书就算成功?君不见,司马迁当时命途多舛而《史记》彪炳千秋……一个人成不成功,不是自己说了算,甚至也不是别人说了算,而要历史说了才算。

我仔细看了《宝贝宝贝》,始终没有发现周国平的育儿有“成功”这个目的。这是一本清新的小书,真实地记载着啾啾这个普通女孩的点滴成长。我想,周国平写作的初衷,首先是为女儿成长留痕,而不是教天下父母育儿。如果顺便有什么其他目的的话,那就是他通过女儿的成长,以哲学的眼光思考了人之为人的基本意义。

新课改的鲜明理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和“教育即生长”,前者来自梭罗,后者来自卢梭,两个人都是哲学家。

哲学家往往比教育家更懂教育。因为哲学即人学,哲学就是研究人的,是更纯粹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