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需要“长安门”吗?(全文)

 yangmill 2012-04-23

西安需要“长安门”吗?

方振宁

西安需要鈥湷ぐ裁赔澛穑浚ㄈ模
 

自从西安市规划局在他们的官网上刊出,就西安市将在未央张家堡广场建设一座99米高的标志性雕塑“长安门”的两套雕塑方案,征求市民意见的网讯之后,立刻在网站上,特别是在微博上引来众多的回应。首先,我觉得西安市规划局通过官网来征求意见,而且对所有网民的意见给予答复的态度是诚恳和亲民的,网络成为一般民众可以直接和政府对话的自由通道,显然是政治上的一大改革和民主的进步。

 

但是有一点,网讯上所说的,政府在2002年完成的《西安市城市景观雕塑体系规划》中表示,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北迁,规划部门决定在钥匙状的张家堡广场建标志性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出入口。这一决定是由政府规划部门做出的,然而,用上亿的市民的税金来建大型公共艺术或雕塑,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需要经过民主评议的程序,而程序的第一步,就是用没有必要建造如此巨大的标志性城市雕塑?

 

我记得几年前在媒体上看到一个短讯,说瑞士某地要在湖上修一座桥,当地政府采取投票方式,征集意见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市民反对建造,最终政府不得不放弃全来的动议,这就是民主。我曾在16年前参加过日本横滨地区由政府开发的大型公共艺术计划,艺术项目策划者是现在的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先生。为了在横滨上大冈地区的交通枢纽,安置十几件公共艺术,为了能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同意,只是开会就开了好几百次,最后得以实现。

 

政府要建造的是“长安门”,我们知道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但大致都的位置在于现在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即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的西周一直到公元后的907年的唐朝,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长安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仍然是伟大的都城。今天的西安是中国有数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标志的大小雁塔都建于唐代,43.4米的小雁塔,和高64.5米的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这两座建筑的气魄和造型的简洁稳重,比例和格调都成为它之后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楷模,既然在塔内可以俯视西安古城,那我们为什么要建一座新的在高度上超过大小雁塔的“长安门”?如果是为了显示当代的成就和为了适应行政中心的迁移,那为什么不叫“西安门”?这是一个心理上非常矛盾的命名。

 

所以有一位西安的网友“長安庸人“问的好:修钟鼓楼是为了报时,修城墙是为了防御,修楼观台是为了修道,建华清池是为了洗澡。法门寺是为供奉舍利,兵马俑是陪葬始皇。修长安门是为了?

 

西安规划局从2010年底曾公示过“长安门”方案,尽管规划局的在文中说现在已有的 “丝绸之路”和“诗魂”等市区内的重要雕塑给人印象深刻,但没有人会认为它们作为城市中标志性建造物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会超过但还缺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小雁塔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公布的两个方案,方案二要比方案一好的多,主要是因为方案一过于装饰,像一件工艺作品,而不是公共艺术。当然,我在这里对公共雕塑的提法有保留意见,因为在当下已经进化的城市化环境中,我们已经不提公共雕塑的概念,而是在策划此类大型项目时,先要根据场所的特性,来定位艺术表现的概念和形式手法,因此,我觉得最贴切的提法是公共艺术而非公共雕塑。

 

方案二的构思是从篆书“安”字而来,作者将“安”字巨构化,让它的下部潇洒出去,这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垂针体篆书,所以它有自己的美学依据。但是最为一件巨大的城市景观,它的问题是缺少和观者的互动,也就是观众只能远远的眺望和近距离的欣赏,而不能体验。我们知道一百多年前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当时也受到很多人的非议,但是,最终还是由于它是新的工业时代钢铁和技术美学集一身,以及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城市的前所未有的角度,而受到众多人的爱戴而成为世界城市中,难得的壮丽城市标志性景观。今天,我们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探讨,已经不是只停留在观赏的层面,而是要为公众提供具有功能性的服务,这也是以前我们提倡的公共雕塑的概念和功能不能适应我们新城市要求的原因。

 

拙文到此,并无意支持建造这座耗费巨额资金的面子工程。城市需要明信片,那么古都西安的城市明信片还不够多吗?世界的古都雅典、罗马都没有在自己的身上插上新的“翅膀”。更何况今天的西安需要的不是一座“长安门”,而是需要去拯救华严寺塔那些濒危的古建。根据网友的爆料,千年华严寺古塔今日的现状堪忧,再来一场暴雨滑坡古塔必遭毁灭。此外,政府出台的政策应该是惠民的,应该把钱花在基础设施和文化基础建设上。应该去修路,改造像农村一样的纺织厂这样的旧城区,应该投资教育,建造标准化有建筑质量和设备优良的学校,辅助那些挣扎在困苦生活路上的学童,增加公共图书馆的书刊等等,这才是真正的公益事业。

 

(作者:建筑和艺术评论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