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基本教学 (此文转自吹鼓吹诗论坛,新诗教学区)
新诗是门大学问,我也写得不好。下面文章是诗友长空雁对新诗的初学者写的,因为有点长,所以分上下篇,耐心看完肯定有帮助。
一、 诗,由“创造性的破坏”开始
诗丝万缕困心田,百炼千锤魂梦牵。
换骨脱胎生妙谛,笔锋破茧蝶飞旋。 有人说:读十首好诗,不如自己写一首坏诗,这句话一点没错。 诗写不好无所谓,只要肯学、多看、不放弃写作,终有一天可以写出够水准的作品。更何况创作的乐趣在于过程的享受以及作品完成时的满足感。作品的好坏与掌声的多寡,反而是次要了。
一首诗,由“创造性的破坏”开始。诗的语言是精炼的,有别于一般生活的用语,举例来说明比较容易明白。
下列是一般生活的用语:
老人推着一车馄饨,沿街叫卖。 猫,追逐自己的,尾巴。 松鼠,贼头贼脑的啃食,翠绿的树叶。 我掏出一瓶陈年的,绍兴酒。 他用饲料,养肥了一只鸟。 突的一片落叶,啪的一声,从天空上掉了下来! 喝不完的酒,就留到明天清晨再喝个够! 渔舟,沿着湖心荡开,一张张捕鱼的网。
所以不是诗, 但合乎罗辑,如果改变其中几个字:
老人推着一车辛酸,沿街叫卖。 猫,追逐自己的,恐惧。 松鼠,贼头贼脑的啃食,翠绿的春天。 我掏出一瓶陈年的,诺言。 他用欲望,养肥了一只鸟。 突的一片秋天,啪的一声,从天空上掉了下来! 喝不完的寂寞,就留到明天清晨再喝个够! 渔舟,沿着湖心荡开,一张张捕梦的网。
这样子,就有点诗的味道了。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借着文字的重新组合,让诗的触须触动心灵的感官,让诗的想象无限的拓展延伸。也符合具体主词+动词+抽象受词+衍生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结构。提出来供喜欢写诗的新手参考。
二、给想象一对翅膀,翱翔青空 诗 不是梦想 是起点
听不到 喝采和掌声 听得到 寂寞 一首诗,由想象开始出发。在现实世界,一个老人骑着一辆单车,或一个男人牵着一条狗, 猫追逐自己的尾巴跑,或者是老鼠贼头贼脑的偷食物,这些景象到处可见。诗人,则透过想象,让这些到处可见的平凡,成为另类的不平凡。所以,当诗人看到一个卖馄饨面的老人时,透过心眼,诗人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一个背脊微弯,满脸沧桑卖馄饨面的老人,他的背后到底承担了多少岁月的辛酸?诗人看到的,不再是单纯卖馄饨面的老人。同时,也看到了老人眼中,被生活重担折磨到不成人形的,沧桑。看到了,一个老人推着一车辛酸,沿街叫卖。想象,让诗的震撼力,无限的拓展延伸。同样的道理,当诗人在街头看到一个男人牵着一条狗溜搭时。或许男人,只是单纯的散步和溜狗,诗人却可以透过想象,把整个溜狗事件,处理成一则新闻。
一个男人,牵着一条出轨的,影子。徘徊在午夜的十字路头,痛饮愧疚。
这就是想象的力量。
三、绿叶衬红花兮共沉醉,众星拱明月兮相映辉 梅萼含苞春一枝,满堂生香动情时。 若无绿叶来相衬,空留红花损艳姿。 一首诗,从一句诗开始。一句诗单独存在时,诗意显得薄弱,很难触动读者心灵的共鸣。就像一朵红花,须要绿叶来衬托,才能突显花朵的艳丽。若把红花比拟成一首诗中最重要的诗意,绿叶就是为了衬托诗意所刻意创造的境。所有具象或抽象的境,都是为了强化诗意,加深诗意,让读诗的人心灵产生共鸣。以开头的这首七绝古典诗来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寄情。情景交融,诗意便有了归宿。同理来说,一个老人,推着一车辛酸,沿街叫卖。只能算是一句诗,必须加上其它的句子,才能成为一段诗或一首诗。所以,我们必须开始收集信息,发挥想象力,为诗意造境。
例如:
一个老人推着一车辛酸,沿街叫卖。消磨所剩无几的,岁月。
这样构成一联,但还不能算是一首诗。我们在前面再加上几句: 黄昏的小镇,柏油路把夕阳的影子,烫的好热 好长,一条蜿蜒爬行的,回忆。 肉粽,肉粽,烧肉粽! 一个老人推着一车辛酸,沿街叫卖。消磨所剩无几的,岁月。 诗到此处暂时顿住,我们已经完成初步的造境。读者大致上已能看懂,作者在描写小时候街头巷尾常见到的景象,卖肉粽的老人。我们再加上几句,把整首诗串连起来: 我奋力冲出巷口,把买铅笔的零用钱,换了一粒热呼呼的烧肉粽,喂饱童年。 妈妈,赏我一竹子青紫的皮肉,当晚餐。害我的泪,溅湿了一枕头的,梦。 我们已引导读者,进入想象的世界,最后加上几句,把整个事件做个圆满结束。 事隔多年,那苍老的叫卖声,偶尔会夹着一缕淡淡的,粽香。 在午夜梦回时,反复地咀嚼我的,思念。
尝试分段:
黄昏的小镇 柏油路 把夕阳的影子 烫的好热 好长 一条蜿蜒爬行的 回忆
肉粽!肉粽! 烧肉粽!
一个老人 推着一车辛酸 沿街叫卖 消磨 所剩无几的 岁月
我奋力冲出巷口 把买铅笔的 零用钱 换了一粒 热呼呼的烧肉粽 喂饱 童年
妈妈赏我 一竹子青紫的 皮肉 当晚餐 害我的泪 溅湿了 一枕头的 梦
事隔多年 那苍老的叫卖声 偶尔会夹着 一缕淡淡的 粽香 在午夜梦回时 反复地咀嚼我的 思念 一首诗,大至上可以说完成了。至于,算不算一首好诗呢?那是次要的另一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