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衣锦还乡”挡住了尽孝的路

 叶落知秋380 2012-04-23

过年“恐归”:金钱冲淡了乡愁

若不能衣锦还乡,回家也是让父母面上无光。

孔子:除夕将至,本是合家团圆的大好时机,我却听闻在京城等地兴起“恐归”一族,不知何解?

孟郊:居无定所的游子们有哪个不思念母亲,不想回家过年?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可我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才混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母亲对我期望甚高,想到此,便觉没有脸面回去见她。

眼看着别人过年都提着大包小包回去孝敬父母,而我因公务废弛,每月只能拿到半俸,连下雪天的买炭钱都要靠朋友救济。中国人最重礼节,我若是两手空空回家,就算不被人骂作“不孝”,自己心头也过意不去。再加上走亲访友、朋友聚会、孩子的压岁钱,高额开销实在是无力承担。

孔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健健康康,这份情怎能被金钱冲淡?

项羽:就算不谈钱,面子总不能不要!当年垓下一战,我全军覆没,最后只同数人逃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催我赶快渡江,我笑道:“我当年与江东子弟八干渡江而西,今无一人归还,纵江东父老可怜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即便他们不说,难道我自己不问心有愧吗?”转身与汉军战,筋疲力尽之后举剑自刎。

游子们都希望母以子为荣,希望荣归故里,可惜现实不尽如人意,要正视饱含期待的家人,要正视离乡时的梦想和承诺,恐怕是自尊难以承受之重。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总想着要混个一功半名再回家探望父母,谁知道大半辈子挥霍过去,等真正返乡的时候头发都已经花白了。回家难,难的不是路途遥远,而是压在心头的“人情债”,如何跟父母交代,如何面对同窗好友,没有身份、地位、金钱,这个年不好过啊。[详细]

人之孝亲,在于一颗爱敬之心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孔子:依我看,“恐归”实在没必要。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侍奉父母,只要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孝了。如果非要拿出山珍海味给父母吃才叫“孝”,那么贫穷的人家岂不是就没有孝子了?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一则“蔡顺拾椹”,讲的就是蔡顺在兵荒马乱之际,只能用野菜剩粥侍奉父母。即便想买好吃的给母亲,也没有钱,实在买不起,他心中为此非常痛苦。所以,只要有了这种心,就是孝。

曾子:先生所言极是,很多人都以为金钱物质才是对父母的最大孝顺,其实这些远比不上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顿便饭。我们说“父母呼”,父母呼唤孩子,每一声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感。在每位漂泊的游子身上,都牵挂着一颗母亲的心啊。

有一次,我进山打柴,我的母亲留在家里。突然家里有位客人来访,母亲见到一个陌生人想要找我,一下子不知所措,情急之中就咬了自己的手指。正在山上打柴的我,顿时感觉自己的心一抽、一疼,马上想到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妈妈在叫我?于是赶紧背着打好的柴,急匆匆地返回家里,跪问母亲:母亲,我刚才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母亲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到,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说得不好,让人家觉得不符合规矩,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

孟郊: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说得我也想回家了……

子路:一提到这些,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因金钱或情面而恐归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与双亲团聚才是世上最珍贵的事。我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我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库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我常常怀念双亲,不由慨叹:“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所以说,孝不是形式,不同于养犬马猪狗,光有物质上的补养,那未必是真孝。人之孝亲,在于一颗爱敬之心,好像子路这样,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子游曾问过我什么是孝,我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所养。不敬,何以别乎?”[详细]

不用金钱,照样可以孝敬父母

96%以上的母亲说,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孔子:其实,行孝的方式多种多样。《孝经》中曾提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汉文帝:我的母亲薄太后曾经生病了整整三年,我每天心急如焚,忧伤不安,只能日夜精心服侍,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有时困了就在母亲床边趴睡一会儿。每晚必然等到母亲睡着后,才稍作休息。我不仅亲自为母亲煎药,而且煎完药给母亲服用时,自己要先尝一口,看看药烫不烫、苦不苦,只有自己觉得差不多时,才放心送给母亲喝。

孔子:《弟子规》有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说的正是文帝尝药,昼夜侍母的孝道啊!可见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行孝都是无差别的,没有因富贵贫贱而不同。

黄香:我九岁的时候母亲早亡,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的时候,我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给温一下、暖一下。夏天的时候,我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让父母有一个舒适和休息环境,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愉悦很多。

孔子:冬则温,夏则清,关心父母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比逢年过节提两盒“脑白金”上门可强多了。

郯子:我的父母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不好,突然有了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喝鹿的奶。大家知道鹿是最警觉的动物,你打猎都很难接近它的。我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披上鹿皮往深山里面爬,从而接近鹿群,偷偷挤些鹿奶,拿回来奉养双亲。结果我万万没想到,就在我正要接近鹿群的时候,旁边有一个打猎的人正搭着箭在那儿瞄着。当猎人举起弓箭要射我的时候,我赶紧高喊:我是人,不是鹿,我只是想取鹿乳孝敬我眼睛不好的双亲。猎人一看,放下了弓,我不仅留下一条命,而且成功挤得一些鹿奶,回去孝敬自己的双亲。

孔子:亲所好,力为具,做小辈的要尽力满足父母的愿望。其实,父母想要的,往往比你想象中简单很多,有家报社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当问到这些孩子,将来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时,这些儿女基本都答,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母亲。但是,当母亲们面对“你希望你的子女为你做什么”这个问题时,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没有一个母亲说,希望儿女给她买什么东西,96%以上的母亲说,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

孟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多说了,我这就回去收拾行囊,赶紧回家过年!

子路:老师,学生已经备好酒菜,这个年,我陪你过。

孔子:哈哈,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要记住,一颗爱敬之心,才是“孝”的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