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与耻

 无齿翼龙 2012-04-23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这是一句老话。敬,指内心的端庄正直。西安土话里有“端坐”、“端走”、“端下”等词汇,这个端的含意就是正直。孟子讲的“四端”,是作为人的基本。“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敬有两方面的指向,敬人和敬己。敬己是敬德,是自尊,自重,自爱,是克敬守敬。敬礼不是举举手,摆个姿势,装装样子,而是循规守矩的总称。敬人,敬业,敬行当,敬天地万物。
敬是一个人的态度,要有态有度,态是行为状态,度是分寸感。无论对人还是对己,不及和过分都是失敬。

耻,一边是心,一边是耳。一个人心底偶尔冒出一个不妥的念头,或听到一句想洗耳朵的话,会有点不好意思,这点不好意思,就叫耻。无耻,就是没有这点不好意思。用南怀瑾先生读经的话说,“真正爱面子这一点心思,培养起来,就是最高的道德。”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有一个好文章,叫《廉耻》,其中有两句了不起的判断:一句是,“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另一句是,“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

士大夫是对官僚的旧称谓,泛指国家机器的所有零件。用今天的话讲,叫各级公务员。有外族入侵的日子,是国耻。外族不来入侵,自己入侵国家纲纪的底线,也是国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