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歌,作者:秦末汉初·项羽。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题名为《力拔山操》,《文选补遗》题为《垓下帐中歌》,冯惟讷《古诗记》题为《垓下歌》。《史记》载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兵少粮尽,夜饮帐中,自知败局已定,乃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羽有美人名虞,骏马名骓)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我的力气大呀,可以举起山石,我的勇气称雄于世!命运待我太刻薄呀,骏马不能向前奔驰!骏马不前呀,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呀,该把你怎么安排?
《垓下歌》是项羽在被汉军团团围困,事业濒临破产,自己和爱妾虞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激愤而作,表达了项羽毫不怀疑自己的武力和勇气,把失败的根源归咎于命运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对心爱的女人的关切之情。
该歌的首句突兀高耸,猛然于人们面前立起了一个高大魁梧、勇力过人的英雄形象,气势不可谓不雄伟;而紧接着两句却将雄伟之势陡降,表现出一种安天知命的态度。骓,一种骏马,这里可以说是指项羽那匹乌骓马,它在包围之下不能向前奔驰,只有无可奈何地长鸣,但我们更应该把骓作为项羽的写照,项羽从小自命不凡,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的武功和勇气,但在一连串的失败打击下,项羽英雄末路,把失败的原因归于“时不利”即天时不利于自己,不作重新振作,崛起的打算,只会“可奈何”地怨天尤人。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项羽这个英雄的不足,也可发现项羽失败的一个原因:勇力有余,谋略不足,不能正确地对待失败。项羽是个有情有义之人,鸿门宴逃了刘邦就是这种有情有义在政治斗争中的错误表露,如果项羽少一点英雄气概,多一点政治手腕,楚汉相争的胜者当不会属于刘邦。歌的末句悲婉含情,把项羽这个多情人的形象表现出来了。
首句雄壮,末句悲婉,整个《垓下歌》就是项羽英雄气概过足的性格的表露。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应该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有英雄气概又不失谋略和手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