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14)4.2自然灾害与防治
能力梯级提升·思维高效训练 1.(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2.(2011·长沙模拟)下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2011·宁德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读图乙,指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初霜冻日期的关系,并简述防御霜冻的主要措施。 4.(2011·莆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5.(2011·浙江自选模块)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6.(2011·淄博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高考热点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从材料二分析,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材料三中两地区降水分布规律,试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 1.【解析】(1)由图示等值线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及弯曲状况可以看出,寒潮发生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而且盆地地区多于两侧的高原和山地。这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和地形差异造成的。(2)水的热容量大,降温慢,水面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保护作物免受寒潮的直接影响,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2.【解析】第(1)题,读两图可以直接判断相应坡度和土质,即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最可能发生滑坡。第(2)题,通过一些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1)坡度15°左右、砂质土壤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3.【解析】第(1)题,从等值线数值上可以看出,整体上呈现北早南晚、西早东晚的特点。影响初霜冻日期的因素主要就是影响气温高低和分布的因素。第(2)题,根据坐标统计图可以看出水稻和玉米的亩产与初霜冻日期的相关性为:初霜冻日期越早,产量越低。这是因为初霜冻日期越早,导致作物的生长期越短,影响作物产量。预防霜冻可以从提高地面温度和提高作物抗冻能力两方面加强措施。 答案:(1)北早南晚; (2)初霜冻日期越早,产量越低。 4.【解析】第(1)题,泥石流形成的条件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回答,自然因素强调三个方面:地形地貌决定坡度、地质条件形成碎屑物质、降水条件形成动力机制等。人为因素强调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2)题,实施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答案:(1)自然条件: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集中,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触发条件。 人为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台风中心位于福建省附近,故选项中福建省受其影响最显著。第(2)题,读图可知,16时该测站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本质是气旋,此时气旋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第(3)题,泥石流形成的本质要素是“水”与“泥沙”,泥石流出现的征兆也应首先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答案:(1)B (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6.【解析】此处山坡较陡峻,山坡上有松散的沙石,使坡面不稳定,造成崩塌(滑坡),观光长廊应针对当地环境制定适宜的防护措施。 答案:(1)类型:崩塌(滑坡) (2)措施:夯填土石,混凝土层,防水层等工程性措施。 意义: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性;利于游客观光等。 高考热点预测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2011年6月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为主,部分地区兼有其他灾害,而且农作物受灾面积广,房屋破坏数量多。由此可以看出该月呈现灾害种类多、损失大的特点。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粤、闽、台三省是受台风影响最大的省区,其主要原因是三省离台风源地近,台风登陆频繁。第(3)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山东、辽宁两省的降水量均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本次降水是由台风带来的台风雨。 答案:(1)种类多、损失大。 (2)粤、闽、台 (3)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