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起来

 瞿丽霞 2012-04-23

 让《 品德与社会》教学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应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字上下功夫。 

      所谓于教师即打破一言堂旧习,冲破满堂灌” 陈规,科学有效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使教学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过程由封闭转向开放;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感悟,体验生活,明确责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如何在字上做文章呢?

     一、 教师力争教。要教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学习和钻研课程,提升自身素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1、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接受并运用新理念,做到有的放矢。观念要新,情感要真,语言要清。心系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通过自己 的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容许学生挑战,提出不同意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堂气氛自然活跃。 

    2、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把教学活动视为师生的交往、沟通, 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与交互活动过程。 

    3、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师生的人际 关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新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图上了解信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如三年级下册《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走出去到乡村、到田间,零距离接触修鞋匠、花苗修剪师、医生、菜农等,让学生体验他们的工作,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得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我们该如何尊重、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乐中求得。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成果外,对学生个人来说,同样要经历一个在已知基础上掌握新知,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尤其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学习 。 

     二、 学生力求学。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仅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是理智的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他们有情感,有思维,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规律表明,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大脑进行系统的独立思维的结果。这个学习过程是任何他人(包括教师)都不能代替的。 

      1、减轻读背负担。根据各课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办法,图文对照法、看图说话法、察图提问法,极大地留给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空间。 

     2、 克服教学存在的"满堂灌"。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 让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照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自我教育,实现教学活动人性化。 

     三、 电教手段激。 多媒体教学具有综合文字、表格、图形、图象和动画的能力,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 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学习材料,教学中,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我们的社区》一课时,让学生联想到家乡的人、景、物,有的学生了解了麻城是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有的学生了解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来过歧亭,知道了歧亭杏花村文化;有的学生了解了龟山红杜鹃,东山老米酒……。每个学生将他们寻找的资料整理成家乡人物榜、小解说、小报告,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分享这些学习资源,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教学《我们的地球》一课中,美丽的星球、七大洲、四大洋,举世闻名的建筑,异国他乡的风光,精彩纷呈的图片,真正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灿烂、声情并茂、富于挑战性的知识海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如教学《安全才能回家》一课时,老师将与课文有关的大量资料、信息输入微机,100多种交通标志与标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了解,然后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加强安全教育。学生畅谈心中的感受,收到良好的效果。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就文提问,学生看书回答的老框子,形成了以境促情,以情化境的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 开展活动促。学生个性的发展,意志的锻炼,品德的形成仅靠环境的陶冶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突出主题活动。我们利用市教育局举办的 念亲恩 、畅梦想书信文化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表达对亲人的感谢,孝行天下,让学生学会感恩。其他活动如“328”安全教育日等,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感悟体验。 

     2、规范课间活动。如拍皮球、跳绳、乒乓球、教师与学生一起玩飞碟,学生开心极了,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陶冶了学生品德。 

     3、发展兴趣活动。如歌咏赛、书法赛、棋类、绘画、朗诵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爱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总之,以学生为,尊重学生个性,在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自觉性 ,自强不息的独立性,多元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品德与社会》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它将思考权、发言权都还给了学生,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等的互动逐步加以解决,从而促进了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我相信,孩子们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习,肯定是轻松快乐的,肯定是卓有成效的,肯定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