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三知 知耻知足知止

 阳光妥妥 2012-04-24

人生三知

/清风明月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说人生可贵的是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其实,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人在现实生活中还应做到“三知”——知耻、知足、知止。

 

    知耻。

    中国儒家思想以鼓励人们积极入世为特点,主张人应有所修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活在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中,经常要面临是非考验和利益诱惑,出错难以避免。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要知道,此“过”非荣而为耻,而且要“知耻而后勇”,勇敢坚决地改正错误,修正过失,这才是人应持有的正确生活态度。既不能因为担心出错而毫无用心,不思进取,更不能因为难免有“过”而对过失错误听之任之,不思改过。知耻是追求人生价值和做人的尊严,不知耻,就无荣辱,无是非,就会成为泼皮无赖,为世人所不耻。

    知足。

    中国道家思想以对“道”的尊崇为特点,主张人应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确,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意志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论是对自然还是对社会,当然也包括对自己,我们的期望值都要适度,欲望要有所节制,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常有知足的心态。不仅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与获得要知足,对人生事业和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与获得也要知足。所谓“忧勤勿过,淡泊勿枯,”说的就是凡事都要适度,即使是正面提倡的“忧勤”和“淡泊”也应如此。应该说人们对在物质生活上的知足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人生的事业追求和心性修养上的知足则容易被理解为不求上进。其实,人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要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就需要人有知足的心态,因为许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知止。

    知止就是只道停止、放下。这是佛教文化对我们的最大启示。以佛教的思想观念看,人生无常,人生中的名和利更是无常的,所以应放下一切执著,恢复自性本心。应该说在这“三知”中知止是最难的,也应是“三知”中的最高境界。因为知止必须懂舍得,在很多时候“止”意味着“舍”,这对于任何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呢!当然,知止并不是要人停滞不前,而是要懂得适可而止,当止则止。如果说知足是一种感觉,还属于精神层面的话,那么知止就是一种境界,属于行动范畴了。

 

 

 

 
 愿您天天好心情-阳光妥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