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秋季进补的误区

 活到老学到老888 2012-04-24

走出秋季进补的误区

——林越汉主任医师谈秋季进补

福建卫生报 2010-09-30 二版

    暑去凉来,金风送爽。秋季气候冷暖变幻无常,有时“秋老虎”热浪灼人,有时一场秋雨又送来凉意。这时街边的饮食店又打起了“秋令进补”牌,各种“火锅”、“麻辣”、“壮阳”之类的广告牌在不停地招徕食客。仿佛秋季一到,就要开始吃麻辣火锅来进补了。福建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国家级高级药膳师林越汉针对人们对于秋令进补的认识误区指出:“中医认为凡体质虚弱,有气、血、阴、阳之不足者皆可进补。有虚不补,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引起各种疾病;盲目进补,也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秋季进补忌盲目

    林主任举了一个最近门诊遇到的病例:68岁的李先生身体较瘦弱,气色也不好。他认为自己一定是太虚了,一入秋就叫家人买了些人参炖汤喝。但这样连续吃了几天人参汤后,老李觉得全身燥热,老是流鼻血,而且心情烦躁,血压也升高了。其实,像老李这样入秋后盲目进补的中老年人还真不少。

    林主任说,有些人认为人参、鹿茸、冬虫夏草是“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灵丹妙药”。还有些人在一起聊天,听说别人吃什么补药有良效,就也想试试,甚至在不了解药物适应证的情况下买来就吃,以致出现了不良后果。其实中医十分讲究辨证进补,补药同其他药物一样,补之得当能治病,补之不当反招祸。例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适用于神疲体弱、气短声微的气虚证。若身体壮实阳盛的人滥服人参,则会出现头痛、失眠、心悸、烦躁、腹胀、便秘、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中老年人不能按道听途说的方药来进补。进补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认清补药的药性,辨证施补。如果将别人有效的方法盲目地照搬到自己身上,并不一定有效。

食补润燥少“麻辣”

    林主任说,“秋燥”是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的气候易损伤人体的津液,使皮肤干燥,口干唇燥,大便秘结。如燥邪犯肺,则可导致干咳,痰少或痰黏而不易咳出,鼻咽发干。根据秋燥的这些特点,进补应以养阴润燥为主,不可太“麻辣”。

    从秋季开始,麻辣火锅就大受欢迎。这是因为辣味有刺激作用,可兴奋味觉,提高食欲;而且吃起来大汗淋漓,很爽快。其实,秋季过多吃辣会加重秋燥,诱发咳嗽、哮喘等病。中医认为麻辣食品会伤津耗气,不适宜秋季食用。

    秋季的食补应以润燥为主。多吃些养阴润燥的食品,如黑木耳、白木耳、百合、橄榄、葡萄、梨、胡萝卜、菠菜、藕,以及鸽子、鸭子、瘦猪肉和各类豆制品。尤其是芝麻、核桃、蜂蜜等,对大便秘结、皮肤干燥者非常有利。秋季瓜果丰富,可充分利用,以补充津液。一些带酸味的水果,中医认为能“酸甘化阴”,对防治秋燥十分有利。但水果也不可过多食用,以免生冷伤胃,引起腹泻等。刺激性的食物,如姜、葱、蒜、椒等,秋季不宜多吃。

滋阴粥疗最宜人

    林主任说,服用补粥也是秋令进补的常用方法,既能生津止渴,又易于消化,对中老年人特别合适。

    清代黄云鹄在《粥谱》中称粥:“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人过中年,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味觉、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减退,加上患各种慢性病,因此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粥疗除主要原料为粮食外,还往往辅以具有食疗价值的各种配料,如莲子、薏苡仁、百合、扁豆、红枣、茯苓、山药、核桃等,或辅以营养丰富的羊肉、牛肉、鱼肉、骨髓或蛋类,并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熬制,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滋补、祛病和养生之功。

    秋季食用药粥进补,多选用芝麻粥、核桃粥等,以甘润平补为主。而且秋天万物收敛,燥气袭人,早晚容易受凉引起燥咳,所以宜吃鸭梨粥、萝卜粥等,以清肺降气化痰。

    最后,林越汉主任强调,秋季进补一定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上面所提到的秋季宜滋阴润燥,若有些人痰湿内盛,出现舌苔厚腻,食欲不振,或有伤风感冒等情况,这时就不宜进食养阴之品,以免黏腻滞邪。如果体质虚弱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有多种的慢性病,那么其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补,则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了。其实,身体健康的中老人不必刻意去进补,只要饮食结构合理,生活方式健康,就完全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黄民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