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何以灭国?

 丽水小雅 2012-04-24
宋代何以开辟“被征服”历史——

三大失策,自取其祸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的,是一句中国古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这一中一外的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真正的失败,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人言:两宋亡于女真、蒙古之手,是因为“农耕文明不抵游牧文明”,然而,闪耀于世的汉唐文明,难道不也是“农耕文明”?为什么没有沦入彪悍的匈奴、突厥之手?

显然,宋代之所以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非“农耕”之过,而是宋朝时的华夏文明失去什么东西所致。

失去什么呢?肯定不是文化。宋代时华夏文化底蕴并不差,甚至高于历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对宋文化有句高度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少文化底蕴,那么缺了什么呢?

大多学者指出是“尚武精神”。这个原因世所共知——自武将赵匡胤拥兵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效法自己篡位模式,遂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富贵须从书中求,汉人便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愈加文弱。

回顾那段历史,当然不能否定赵匡胤是开创“汉儿之弱”始作俑者,“崇文抑武”对汉人“尚武精神”确有杀伤。然而,如果认为这是华夏文明自宋朝开始衰落的唯一原因,也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个一点军事实力都没有的国家,也不能说宋代的将领个个没有对抗游牧悍将的胆略,那时也有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战胜岳鹏举、“三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文武双全辛弃疾。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契丹,打个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全面不敌的,是蒙古。如果说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了,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

可见宋军战斗力,是一个渐衰过程。唱衰宋军的,首先不在军事,而在政治。这个政治不是简单的一句“崇文抑武”,而是别具一格的腐败毒瘤。

世所共知,宋朝的政治特点是发达的文官政治。中世纪是世界史的最黑暗时代,相对而言,中国北宋却在这个梦魇大时代创造了“最温和的专制政治”。北宋政治空气相对宽松,但中央集权却空前绝后,国家权力几乎全部集中皇帝之手,专制实际被强化。所有官员都是皇帝的“票友”,在皇帝面前争风吃醋。宋朝台谏政治的发达,超越前朝后代。但在人治条件下,台谏政治变成了“口水政治”,每个文人墨客都想通过高谈阔论,引起皇帝的青睐,而并不从实战中表现自己。
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动口不动手”。宋朝军政官员,大多治军救国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发展到顶点,则是不管国家存亡,百姓死活,自己不能治军和救国,也必须破坏他人治军和救国,不便宜别人成事。宋朝政坛的“窝里斗”和“结党营私”,较之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宋的专制政治,开明、保守、斯文、低效,拙劣,荒唐相互交织,次第上升。直到北宋史上文化流氓的集大成者、最高领导人宋徽宗出现,拙劣和荒唐占据了宋政之上风。宋政与宋,大限已到。

比赵匡胤“崇文抑武”更具影响力的国策是“以儒立国”,“以儒立国”的宋朝文官政治的特点在总体上说趋于保守。正如王安石讥评说,“因循苟且”,“侥幸一时”,不求振作有为,但求勉强维持,得过且过,缺乏行政效率。
“以儒立国”的副作用到了南宋情况更严重。被理学改造的儒教嬗变为“阉割文化”,儒家文化刚的一面消失,原来的兵家文化不见了,刚柔相济的汉才变成了阴柔见长的雌化物,对于游牧军队,
北宋军队尚有还手之力,南宋军队却已却无招架之功,原因就是因为经过“理学”洗礼,南宋军民已经整体雌化,遂频繁招致北方少数民族骑马南下侵袭,攻城掳掠尤如探囊取物。

在宋朝之前,华夏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族征服过,游牧民族虽在汉朝时就很强大,但充其量与华夏并立平行。不足以征服中原。

为什么唐朝能将华夏文明置顶、而文化登峰造极的宋却把华夏文明送入“虎狼之师”的口中?比之大唐,宋衰究其全面原因,至少有“三大失策”:

1、中央集权下的文官政治内耗严重;2、儒家收紧、进而接受“理学”改造,国民精神全面雌化;3、中原文化与胡人文化的融合被割断。

 所有这些“失策”,都是赵氏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得意之作”,宋军的功能主要不是抵御外敌而是吓唬国内百姓。宋文化及其经济成果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一度与盛唐等量齐观,但是,单项成就毕竟不能弥补政治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之势而论,有钱有文化的宋人活得并不滋润,甚至很窝囊。“汉魂失血”于宋代是不争的事实。血之不存,魂将安附?华夏文明于宋代被牧马人吞没,实属“三大失策”自取之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