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碎片化阅读”

 王兆善 2012-04-24

警惕,“碎片化阅读”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3日 15:02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姜炜宏

  4月23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据调查,数字阅读的增长迅猛。专家指出,其中主要的部分属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培养未成年人对纸质图书深度阅读的习惯,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网23日)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碎片化阅读”。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看来,碎片化阅读,主要指的是对类似微博、手机这种短的内容,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还包括网上的一些“百科”、“知道”等。

  网络让世界就变得越来越小了,你我虽然天涯咫尺,但是只要有了网络,我就能看见的笑脸,听到你的声音;打开网络,各种信息铺面而来,你想购物,你想看新闻,你想知道某个城市的历史,甚至连菜市场的价格都有人认真地替你统计并按时发布出来,网络时代让信息共享到了极致。乔不斯的一句“活着就为改变生活”堪称绝对地经典,网络确实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再好的东西也逃不过这个“魔咒”,铺天盖地的信息,把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式阅读”一点一点地分割开来,让我们没有选择或者是没有过多选择地就这样把自己“消耗怠尽”了。

  “送”到眼前的信息,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很多平时在自己视野范围内涉猎物不到的东西。可是,这些一个接一个的“碎片”不管你愿不意愿意它都会向你抛出魅眼,如果经不住诱惑,东一眼,西一下,有用没有的都看两眼,很快,我们大脑就被海量的新信息塞满了。值得深思的是,这样的“采摘”于人于己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呢,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又有多大用处呢?但是,在这中间,浪费的却是我们最最宝贵的时间,最最宝贵的生命啊,这样一想,感觉有点可怕,“碎片化”阅读悄悄地偷走了我们的“命”啊。

  在某种类程度上说,没有用的信息就等同于垃圾一样,花费时间去读那些没有的“烂”信息,不如下点功夫去专注一些有用的、能够提高自身修养的书籍,去进行一下深度思索,然后指导自己的实践。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终生“毕其功于一役”也未必会后多大建树,何况被“碎片化”的阅读割裂开来,那集中精力做有用的事的时间也会被残食得也所剩无几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碎片式阅读”把我们的思考时间挤占了,好象整天都在学习,其实“学”不经过“思”,相当于食物在我们的身体里白白旅行了一趟,营养物质一点也没有被利用,这样的“学”真是伤不起啊。再进一步说,学是为了用,不然等于白学,“碎片化”阅读让大脑只会接受,思维就会变得很机械、迟滞,时间久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就会越来越差,“用”的效果也肯定会越来越不尽人意,这些,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