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人
张镜人教授,名存鉴,1923年6月生于【上海市】。张氏家世业医,以擅治热病而称着于【江南】,由明末相传至今。张镜人教授为第12代传人。深研灵素经文,探索仲景奥秘,遍览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学识日进。治热病服膺叶、吴二氏,于染病颇崇景岳、东垣。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擅长治疗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他主张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对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曾获国家级科研进步奖。曾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加《辞海?中医学科》《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书的编写工作。
现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安中汤】
﹝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二次,饮后一小时温服。
﹝加减﹞:
(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克。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克。
(3)胃脘灼热,加连翘9克(包),或炒知母9克
(4)嗳气,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
(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
(6)嘈杂,加炒山药9克。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克。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克。
(9)便溏,加焦楂炭9克。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
(11)便结,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
(12)腹胀,加大腹皮9克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克、芙蓉叶9克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俞慎初
俞慎初简介详见87期
【止咳定喘汤】
﹝组成﹞:(1)蜜麻黄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苏子10克 (5)白芥子6克(6)葶苈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红5克 (9)结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何 炎 燊
何炎燊,主治医师,汉族,【广东省】东莞市人。幼从宿儒习古文,考入高中后丧父失学,乃发愤自学中医,21岁以术问世,不久即享盛名,迄今50余载,除坚持临床第一线外,还殚精竭虑,先后培养中医新生力量5批共200余人。现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医学院】兼职教授。1978年【广
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1986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何氏精勤于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他钻研《伤寒?温病》数十年,主张寒温合流、对外感热性病的理于法、方、药都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
著述甚多,已在省级以上医刊发表论文51篇,其中三篇分别被译成俄文、日文,在国外医刊发表,专著有《常用方歌阐释》《竹头木屑集》。
〔加减清海丸〕
〔组成〕:(1)熟地24克(2)淮山药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参15克(6)阿胶12克(7)麦冬12克(8)白朮9克(9)桑叶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龙骨24克(13)女贞子12克(14)旱莲草12克。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服。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柴某,学生。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于是处方为:熟地24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龙骨24克、龟板24克,上服三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三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