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传至今的春节谚语那些传至今的春节谚语。客家民间流传着许多"过年"的谚语,从这些谚语中,可以想象到过去的穷人过年时的心情境况,将其与今天"过年"的情况相对比,对读者是有所启迪的,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谓穷人过年如过关。注:过去穷人过年,一到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到了下旬,日日逼近年关,的确日益难过。△穷人过年真辛苦,洗净蒲罗无米煮。△想起过年就凄凉,穷人差过坐班房。 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十)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是谚语大全的第十辑。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2.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17.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22.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30.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中华谚语《第九缉》——节约篇中华谚语《第九缉》——节约篇。◆一天省下个葫芦头,一年省下只大黄牛。◆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一天吃餐粥,一年省石谷。◆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囤尖省,日子长;囤底省,打饥荒。◆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格言。中华谚语大全 【精美圖文】 《谚语第一缉》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人怕没志,树怕没皮。◆树怕烂根,人怕无志。《 谚语第四缉》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人靠自修,树靠人修。《谚语第十缉》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爱情谚语大全。爱情可以使弱者变得勇敢。爱情要懂得珍惜,随着岁月加倍的珍惜。爱情不是在明月之下闲散,也不是在长板凳上叹息。相爱的人千万不要让她擦肩而过 否则爱情会因为距离而成为一种传说 .爱情是理想的一致,是意志的融合;喷泉的水堵不死,爱情的火扑不灭。而爱情方面的第一眼,就等于千里眼。爱情一旦成为了习惯,就会一辈子也摆脱不了的。 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十一)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是谚语大全的第十一辑。8.失事容易,得事艰难。12.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15.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28.逢人莫乱讲,逢事莫乱闯。 关于学习的谚语大全关于学习的谚语大全本文由 sou4 分享于2011-10-14, 访问: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八)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八)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是谚语大全的第八辑。3.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12.让礼一寸,得礼一尺。23.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四)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是谚语大全的第四辑。1.一人修路,万人安步。2.一人作恶,万人遭殃。3.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12.人靠自修,树靠人修。13.人靠心好,树靠根牢。15.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 中国谚欲俗语大全中国谚语俗语大全。谚语第六缉。◆财大折人,势大压人。◆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自夸没人爱,残花没人戴。◆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 民间谚语小辑——大小与多少类民间谚语。民间谚语小辑 大小与多少类民间谚语。2. 树大影大,树小影小。(蒙古族) 3. 十大九不输。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34. 粒火能烧万重山。(蒙古族) 3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9. 一条小毛虫,能把树蛀空。42. 差一线,隔一山。(壮族) 46.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在山中觉山深。55. 软藤缠死硬树。56. 最软的是水,最硬的也是水。 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日本谚语)思想类 鸟靠翅膀,人靠智慧。人到事中迷,就怕没人提。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人投人,鸟投林。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只有人脏水,没有水脏人。 谚语_百度百科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谚语书籍[编辑本段]谚语举例 一、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日本谚语)29.山高不算高,人登山顶比山高 五、 1.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日本谚语) 1.鸟靠翅膀,人靠智慧。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经典谚语http://www..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难防。画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莫馋人富,莫嫌人穷。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人投人,鸟投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家不理人,出外没人理。只有人脏水,没有水脏人。 谚语大全1.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人心多,忙人事多。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吃吃喝喝,人走下坡。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比较幽默的六十句民间谚语 比较幽默的六十句民间谚语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家忧。*、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有钱杀人不偿命,沒钱淘气也坐牢。*、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有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狮舞三堂沒人看,讲话三遍沒人听。 与春节有关的谚语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年到二十一,人家欢喜涯叹息。年到二十二,无心又无事。年到二十三,紧想就紧惊。年到二十四,爱买年料无主意。年到二十五,一入年架心更苦。年到二十九,无钱还债无路走。年到二十三,锣鼓一响心就惊。有钱过年笑连连,无钱过年泪涟涟。年到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水煮“先秦名句”(第一回)水煮"先秦名句"(第一回)第一则,"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蒙古谚语在谈及交友时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话:"与君子交友,犹如引披月光;与小人交友,犹如身近毒蛇。西方谚语在说及谦虚时有一个绝妙的比喻:"成熟的稻穗总是愈饱实而愈低头。日本有一则谚语说到:"信用是无形资产。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旺,业无诚信不兴,民族和国家无诚信则不强! 有关树的谚语。财多惹祸,树大招风。炒豆出芽,铁树开花。吃桔子不忘洞庭山,乘风不忘栽树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砍柴上山,捉鸟上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人投人,鸟投林。山大无柴,树大空心。十年栽树,百年歇凉。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树怕剥皮,人怕护短。 小学生必知谚语大全(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本文是谚语大全的第六辑。22.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23.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29.穷人求饭吃,富人胀破肚。30.穷人的汗,富人的饭。32.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健康水谚语大全 健康水谚语大全发表日期:2008-9-23 11:32:41 来源:admin 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之本。18 晨起皮包水(饮一大杯水),睡前水包皮(用温水泡脚),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日本著名医学博士 林秀光) 25 水具有孕育万物的力量,当然,生命之母也是水,医学不能再一味离开水而不谈其功效、应该重视水与生命和健康功能的研究,让世人重新认识水的价值,用最简单的方法保持健康长寿。 健康谚语健康谚语。大病要养,小病要抗,无病要防。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快快活活活了命,气气恼恼恼成病。多吃不如细嚼,饥不饱食,渴不狂饮,饭前喝汤,苗条健康。萝卜进城,药铺关门。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饭后一百步,强于上药铺。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干步走、药铺不用找。按照谚语办,终生少疾病,健康过百年。 生活谚语大全生活谚语大全来源:名人名言网 TAG: 生活谚语 谚语大全 中国谚语 谚语提供生活谚语大全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有志不在年高。◆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
|
来自: 阳夏书院 > 《中华谚语/俗语/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