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金編
太白金星 降詩
今朝降旨駕臨塵 殊為蒼黎說律因 勸挽頹風除弊舊 提撕玉律望回新
代天宣化諸仙佛 闡教飛鸞列聖真 著造金編垂警世 建功立德乃神人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詔曰
朕居金闕瑤宮。掌諸仙佛。聖神。昇降之權。四大部洲。大千世界。一切生靈。含被恩澤。今夫下土群生。賦性萬物之靈。宜遵天理。應守三綱五常。一心貫徹始終。庶期同登彼岸。無如多數蒼生。自失本性。淪滅紀綱。惡孽效尤。興災惹禍。奸貪齊作。以致惱逆穹蒼。天為不得已。乃施災以警斥之。故非天之不憐。是民自惹之也。殊緣世上。罪刑災難無數。陽間受難俱多。陰府刑罰不輟。幸四相常懷慈憫。茲再伏階議奏。發婆救世。
朕龍悅。准旨四相下令天曹功過司主權。降臨凡界。鎮南里協善堂。開著玉律金編為號。使勸人之覺路。挽回棄惡從善之模楷。諸生勉力。神人合著。完竣之日神受天爵。人賜功祿。欽哉勿忽。稽首謝恩。
諭旨 派神遵奉
奉
旨督造善惡玉律金編 東廚帝君 張
奉
旨著造善惡玉律金編 功過司主尊 將
奉
派司禮神 本堂主席
奉
派巡查司 六部將軍
以上各職遵行 稽首謝恩
中華民國四十年歲次辛卯十一月四日
天運歲次壬辰年三月一日
本堂主席 降曰
宜排香案開中門迎接 至尊。
現刻予自筆彩化五道令符。其一道要淨洗諸生之身。其餘四道要在堂前分向四方燒化。急令神將告知五里內之眾神候駕保衛。勿違。
功過司主尊 降曰
急令眾神將暨諸生等排兩邊候駕。臨幸。
太白金星 降
欽 奉
玉旨 詔曰
朕居金闕瑤宮。聞浩協善堂。年年勤勞。載載著書。連續四次著成書?經?鑑?編。浩功于天。
朕心大悅。御駕臨堂。令使示慰賀功。降鸞讚賜御筆親書一匾。賜與諸生。待哉。頓首拜詔。
天運歲次壬辰年三月一日
金闕上相 諸葛 降曰
請
御駕登位
東廚帝君 降曰
現刻即時閉門
太白金星 降曰
請
至尊臨台
仁義古佛玄穹高上帝 降詩
天運循環天又天。 輪迴萬劫疊連連。 過功歧路由人履。 逢遇千紅見泰年。
詞
世人兮。萬般兮孝為先。一心兮。虔意兮。結神緣。慈心兮。是佛兮。處善緣。一字 值千金。千金難買聖賢心。一為大功。一為勝億。貴寶鑑列為一者心也。一片同心。心者四正。不正未成心。讚寶鑑焉。
金闕上相 降曰
請
至尊御筆開書金匾奧文
仁義古佛玄穹高上帝 降書
(御筆賜「一」妙字……畢……附後)
金闕上相 降曰
此金匾右邊應寫「壬辰年桐月讚協善堂」。左邊宜寫「玄穹高上帝御書」并刻「玄穹高上帝玉璽」捺於御書之下。後將印置印架安位。而祀奉之。
太白金星 降曰
請
至尊御駕回宮
本堂主席 降曰
開中門奉送聖駕
功過司主尊 降曰
御書金匾宜懸本堂內之中門向入可矣。
本堂主席 降曰
化符四道命眾神將復位。今宵誠為可喜可幸。
上帝御駕臨堂實乃千載難逢之機也。畢
凡 例
一、 玉律金編一書。旨准為聘請高真。特引天律一小部分降臨著造。以為誘世勸民。醒人向善。應履之門也。閱者須存警惕之心。勿視其文。拋置隱藏而失良機焉可。
二、 書中闡論生死輪迴。善惡報應之天然。天廷陰陽至秘之善感條律。分歧明徹。使惡者悟知悔過。日履善律。善者益堅其素志。玩索而修身進道。是謂得之。閱者宜自勉焉。
三、 此書為普勸一般世民。蓋舉其關切者。故不用深文奧義。乃著就淺字理文。俾人人易覽會晤。足以豁目反省諸身。而不自欺也。
四、 閱斯書。宜始讀終詳。須講談與家庭男婦老幼聽聞。或普勸他人。為修身去邪立道之本也。切勿秘置於閨閣不潔之所。作為浪籍。必須奉持保惜。敬欽先聖遺跡焉可。
五、 此書雖薄。乃請高真。費勞許多心血。飛鸞闡敦而著之者。閱者莫忘其根。宜報其本,先須敬畏天地。後知仰神禮謝。庶不致誤。而可獲福也。
六、 凡欲觀書者。當先潔淨身心。注意細詳察理。方得妙義而無疑。戒勿論功過之重輕。惟善則行。幸勿疑而不信。免致魔生而阻塞善徑。方得由光明善道。專心直進。功滿脫凡。而登天堂。而不謬也。
七、 書中功過數目有小事或輕重、故意、非故意之分。致未得一言而盡。非有天秤推算之機未得明載於編中閱者宜體諒之焉可。
九天司命真君張 降詩
善道洋洋悟者從。 惡徒避善逐邪亡。 報還輪理依人作。 應復轉回定已當。
真德義夫天眷顧。 假仁狼輩地刑戕。 論稽功過毫無爽。 評降福災遲早通。
善惡報應真假論評
今夫善惡報應。輪理昭彰。蓋因天心。為使惡者。及早覺醒從善。致為善者報之與福。為惡降禍。是乃當受之理。故曰。種粟得粟。種麻得麻。果報自然不錯。且今世人。為孔孟之道不興。致廢春秋之雅風。每相疑議於善惡報應。而相告曰有人一生。不肯行善。而時運亨通。常享富貴。或有一生竭力行善。反其境遇顛倒。多受磨折。常受貧賤。而難逢時運。其存心如是。雖有善人點化。亦難覺醒。心抱為惡。等如平常。以行逆為無忌。延習彌世。而受惡報之誅。故吾等不忍坐視。特再將疑議之善惡一評。夫理猶是淺端耳。蓋為有前世因。致今受其後果。或前世作善。而報在今世者。倘若今生。能再行善。則錦上添花。福中添福。致福報無窮。苟使今世為惡。因前生積善尚存。依理自當安享榮華。俟福享盡。再加惡報。於理何疑乎。或有前生為惡。未及現報而身亡。致應報惡在今世者。故雖現世竭力行善。因前作今修。惡積尚存。惡報未盡。致不得不受諸魔難者是理也。但俟惡報抵退完盡。善功增積。自然福臨。雖現世不見其善報。必報於來世。及兒孫。其功大者。拔升為神。豈唯斯哉。或更有祖父之餘澤或餘殃。尚有前半世之作善作惡等事。俱應折算抵消。是以目前之報應。或遲或速。不能一律。旦更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餓其肌膚。致使與之貧賤。憂戚等事。以考玉成其品格。此更非世俗所易知也。況天之慈。一視同仁。焉有私乎。故天之報惡於惡人。似不得已。候逢境遇。覺醒從善耳。旦為善乃己之事。今漸修一世。以期享樂千載。所謂君子攻自惡。無攻人之惡。煩己之不立。不疑察惡人之報。古聖忠恕之道。在于修己以安人。是則修己以渡人。憫念迷民。為惡必受惡報。神人同感。誠合一體。造就化迷之金篇以渡人。惟願世人。覺醒玉律善惡。兩途明分。利人簡便擇行。勿謂善小而不作。勿謂惡小而可行。為善者。唯善是從。以惡為戒。則無疑於功過。方得純善之心生。純善之心生於其身。則天心自有微妙之測驗。憑人之善惡。不爽糸毫。反施於人。愿人人擇而行之。庶不負吾神挽醒之婆心者哉。述律醒迷。同登彼岸。普渡眾生。爰以為評。
黑白別分明。 賢愚便擇經。 善方天廷透。 惡向地府行。
微妙測查法。 察憑推信秤。 勿論功過量。 唯德極樂登。
功過司主尊 蔣 降詩
玉碧光輝照四夷。 律規嚴戒警愚痴。 金聲振處民咸服。 編訓頒臨庶順宜。
醒頑喚迷新革故。 化頹澆俗舊敝除。 無窮無盡緘奧理。 邊景互鄉暨可移。
序
自古唐虞。相揖遜位。禮讓并興。德化萬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大治。迨至戰國。世衰道微。天下大亂。天乃下令。五老仙中。水老上帝。誕降東魯。化為孔子。應運統領諸真。著書立說。闡明義理綱常。大道發輝。孝弟常經。挽正人心。感化亂臣賊子。懼而從善。干戈息平。範傳萬世。為千秋之寶鑑。迨夫今世。屢遭變幻之遷。斷續之餘。且遇邇來。毀聖滅賢。廢綱敗紀。淪亡德性。失墜道心。妄測鬼神為無有。以致心無忌憚。膽大包天。逆上叛國。不孝逆親。橫欺暗室。自侍烏為。有我而無神。因是干戈復舉。虎鬥龍爭。生民塗炭。民物遭傷。殺盜交加。貪嗔齊作。敗國亡家。更慘於春秋之世矣。然既失乎仁義道德。罔知返本還源。即人之失其根。欲求生而可得乎。四相有鑑及此。復施惻隱婆心。請旨特著本編。明顯功過善惡因果。遲早報應。故號曰。玉律金編。其傳共有十二章。明分善惡歧門。以心合言。混和五常八字。集體成編。夫玉者。潔明冰清。專善修身。律乃規律森嚴。戒惡步善良箴。金表金鐘醒迷。悔悟革故鼎新。編續連存千古。教化無窮。永為代天宣化。喚醒善方。以義為利。革除奸貪。化頑頰風。重興聖道。兆民咸服。庶堪期待。仁者無敵。不戰而獲平和。更使中外合體。上下和衷。以樂堯天。惟願群黎。潔靜心身。細閱自省。遵守奉行。進善積德。各履善律。同登彼岸。慎勿將書秘藏。且戒放置閨閣。不淨之處。應轉勸化他人。敬持聖神遺跡。或再翻印。頒佈勸世。保持金編。留傳萬世。勸化迷民。即以己達達人。必應享受福祿無疆。誠為脫超苦海。拔登彼岸之良機者哉。爰以為序。
善 惡 階 級
今特降頒佈。善惡功過等律。其記錄階段。分為善惡各五級。詳細列下。
善
一 得
十 得 為 一 功
十 功 為 一 善
十 善 為 一 德
十 德 為 一 道
惡
一 失
十 失 為 一 過
十 過 為 一 惡
十 惡 為 一 罪
十 罪 為 一 刑
昇 神 道 級
論世人行善立德。將功抵過。其伸餘之道德數額。應達到上記道級之額量。方得受拔昇為神。永登極樂之域也。
一、 三道以上昇立下界神
二、 十道以上昇立中界神
三、 十五道以上昇立上界神
四、 百道以上昇立西方佛
第一章 心
詩
意誠心正得修身。 偏僻橫欺招惡因。 仁德存懷天感格。 權奸疑妒惑地嗔。
慈悲重抱遵天理。 賦性輕拋失本真。 忍氣中和蓋免惹。 志虔惻隱乃神人。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思敬神聖仙佛 |
一次一得 |
|
思侮神聖仙佛 |
一次三失 |
|
視善 |
一日一得 |
|
視惡 |
一日一失 |
|
貧而無諂 |
一日一得 |
|
貧而思諂 |
一日一失 |
|
富而無驕 |
一日一得 |
|
富而思驕 |
一日一失 |
|
思廉 |
一次二得 |
|
思貪 |
一次二失 |
|
思利人 |
一次二得 |
|
思害人 |
一次一惡 |
|
思建寺廟 |
一次四得 |
|
思毀寺廟 |
一次三過 |
|
思造神像 |
一次六得 |
|
思毀神像 |
一次六失 |
|
思貞節 |
一次一功 |
|
思破節 |
一次八過 |
思淫寡婦及處女 |
思救人命 |
一次一功 |
|
思殺人命 |
一次八過 |
|
不偏憎愛 |
一次一功 |
|
偏憎偏愛 |
一次一過 |
|
欽人之美 |
一次一功 |
|
妒人之賢 |
一次一惡 |
|
受辱不怨 |
一次一功 |
|
念怨不休 |
一日三過 |
|
不起淫念 |
一日一功 |
|
起心思淫婦女 |
一日一惡 |
|
心慈貌醜 |
一世一德 |
三尸神可鑒之 |
心毒貌慈 |
一世一罪 |
三尸神可鑒之 |
詩
思想正宜該。 精神貫滿懷。 心猴鎖得定。 意馬不徘徊。
決斷進神域。 戕身步律階。 堅行初誓願。 登岸離塵埃。
第二章 言
詩
傷人舌劍駟難追。 慎啟謙詞理莫違。 自古教傳編書史。 於今佈律並喧催。
一聲興國民遵奉。 一語喪邦庶受虧。 忍辱息爭君子志。 言行相顧踐箴規。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語善 |
一次一得 |
昔禹帝聞善言則拜謝故語善必有功 |
語惡 |
一次一失 |
平素善言有功故惡語之人難免無過 |
勸論善語 |
一次八得 |
|
談論非言 |
一次八失 |
|
講經訓蒙 |
一次一功 |
|
說邪惑眾 |
一次一過 |
|
父為子隱 |
一次一功 |
|
父為子揚 |
一次一過 |
|
善言利人 |
一次一功 |
|
惡語傷人 |
一次一過 |
|
自讓劣才 |
一次一功 |
|
自誇賢能 |
一次一過 |
|
教子敬夫 |
一次三功 |
|
罵子唆夫 |
一次三過 |
無故惹罵 |
勸息賭博 |
一次一善 |
|
誘人賭博 |
一次一惡 |
非賭博之常習者誘之共賭其罪重 |
成人婚姻 |
一次一善 |
|
破人婚姻 |
一次一惡 |
|
良言化橫理 |
一次六功 |
以善言勸解橫言逆理之人得悟 |
強詞奪正理 |
一次六過 |
|
解息一事 |
一事一善 |
勸人息爭訟及各種之爭端 |
唆弄爭端 |
一事一罪 |
|
稱善他教 |
一次九善 |
|
毀謗他教 |
一次一罪 |
|
不彰人短 |
一次二得 |
|
揚人之短 |
一次五失 |
|
慈憫其下 |
一次一功 |
|
苛虐其下 |
一次二過 |
|
護人所短 |
一次三得 |
|
挫人所長 |
一次三失 |
此乃小事之罪。應依其大小事而加其罪 |
自白所短 |
一次五得 |
表白自己之非 |
護己所短 |
一次五失 |
包庇自己之非為 |
憐人失缺 |
一次五得 |
|
笑人失缺 |
一次五失 |
|
憐人不具 |
一次五得 |
|
笑人不具 |
一次五失 |
|
誠實不辯 |
一次五得 |
|
雖咒真實 |
一次五失 |
自己真實爭較咒詛 |
朔旦焚香 |
一次五得 |
初一、十五日 |
朔旦號怒 |
一次五失 |
|
讚人謙己 |
一次六得 |
|
毀人稱直 |
一次六失 |
|
恭敬兄長 |
一次一功 |
|
抵觸兄長 |
一次一過 |
|
口言心由 |
一次一功 |
|
口是心非 |
一次一過 |
|
對灶神禮誦經文 |
一次一功 |
|
對灶神吟詠泣哭 |
一次二過 |
|
感恩不忘 |
一事三功 |
|
念怨不休 |
一事三過 |
|
讚人成功 |
一次三功 |
|
毀人成功 |
一次三過 |
|
造作善言 |
一次一善 |
|
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
一次一惡 |
|
謙己讚神 |
一次一功 |
|
罵神稱正 |
一次六過 |
|
揚人之善 |
一事一善 |
|
揚人之惡 |
一事一惡 |
|
隱人之惡 |
一事一善 |
|
隱人之善 |
一事一惡 |
明知故隱 |
稱風謝雨 |
一次一功 |
|
呵風罵雨 |
一次一惡 |
|
忍辱息事 |
一次五善 |
但有大小事之分大者重小者輕 |
咒詛求直 |
一次三惡 |
|
褒聖稱賢 |
一次八功 |
|
訕謗聖賢 |
一次一罪 |
|
詩
言確正心忠。 教人化善良。 表懷盡語意。 含密秘機藏。
勸世喧賢聖。 醒迷喚愚蒙。 論評依真理。 著述留傳芳。
第三章 忠
詩
忠非出士始堪良。 接友交朋理要常。 俯念民瘼存國體。 欽遵上位凜王章。
權奸賣國千秋恨。 義士捐軀萬載揚。 逆賊亂臣天理滅。 秉公忠恕福無疆。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賞罰公正 |
一次七得 |
|
賞罰不平 |
一次三過 |
|
憐孤恤寡 |
一次一功 |
|
凌孤逼寡 |
一次一過 |
|
新舊同愛 |
一次一功 |
|
得新忘故 |
一次一過 |
|
斗量施人 |
一次一功 |
|
大斗小秤 |
一次一惡 |
包含短尺狹度 |
解鬥息訟 |
一次三功 |
|
鬥合爭訟 |
一次二過 |
|
尊嚴從順 |
一次五功 |
|
棄順效逆 |
一次八過 |
|
完納國稅 |
一次五功 |
|
拒納國稅 |
一次八過 |
無故拒納 |
守法拒賂 |
一次八功 |
|
棄法受賂 |
一次一惡 |
|
勸解兄弟息仇 |
一次八功 |
|
使弄兄弟不睦 |
一次六過 |
|
盡職務擁護善良 |
一次八功 |
|
利用權勢侮辱善良 |
一次八過 |
|
判事公正 |
一事八功 |
|
判事不平 |
一事八過 |
|
尊重公決 |
一事八功 |
|
公事獨斷 |
一事一惡 |
|
開赦枉囚 |
一人九功 |
|
刑罰無辜 |
一人一罪 |
|
讓人職位 |
一次一德 |
|
傾人取位 |
一次三罪 |
|
受屈不怨 |
一事九功 |
|
移罪他人 |
一事一罪 |
|
雖窮困克己助貧 |
一次九功 |
|
雖富豪利己欺貧 |
一次九過 |
|
誅去惡人 |
一人一善 |
|
容助惡人 |
一人一惡 |
|
量小利使人父子和睦 |
一事一善 |
|
貪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
一事一惡 |
|
尊奉上命 |
一次二善 |
國事 |
違逆上命 |
一次一罪 |
國事 |
盡忠報國 |
一世三德 |
|
不忠國家 |
一世四罪 |
越權奸雄 |
戕身報國 |
一命一道 |
|
擾亂國政 |
一次一刑 |
|
詩
中立不倚偏。 事真難假言。 忠心不二意。 孝志惟一堅。
誠以他人好。 殊緣已福綿。 貫徹赤子念。 黎庶欣堯天。
第四章 孝
詩
五偷當內孝為先。 子道還須立不偏。 菽水承歡應竭力。 晨昏定省志宜虔。
偏私妻孥虧違德。 克己奉親敦仁賢。 忤逆長尊無量過。 事恭無缺極樂天。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朝夕省親 |
一日五得 |
|
朝夕不省親 |
一日五失 |
|
為父慈悲 |
一次五得 |
|
為父不慈 |
一次五失 |
|
孝養父母翁姑 |
一次一功 |
|
咒父母翁姑 |
一次一過 |
|
事親喜悅 |
一日一功 |
貧者二功 |
怒親不悅 |
一次一過 |
|
求佑尊親 |
一次三功 |
|
暗侮尊親 |
一次三過 |
|
講置田業 |
一事三功 |
|
販賣祖業 |
一事五過 |
|
尊奉上命 |
一次四功 |
家事 |
違逆上命 |
一次一惡 |
家事 |
奉甘脂行孝 |
一次六功 |
|
忤逆父母 |
一次一惡 |
重再加罰 |
揚名聲顯父母 |
一次一善 |
|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 |
一次一惡 |
|
守己安分以安父母 |
一世一善 |
|
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
一世一惡 |
|
戒賭飲奉甘脂於尊親 |
一世八善 |
|
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 |
一世九罪 |
|
秉公正尊奉父母 |
一世七善 |
|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 |
一世八惡 |
|
勤儉克己奉親 |
一世一德 |
|
惰其四肢不顧父母 |
一世二罪 |
|
盡孝救得父母 |
一命一德 |
|
忤逆父母致死 |
一命二刑 |
|
愛護前子 |
一次三得 |
|
虐待前子 |
一次六過 |
|
尊命父母之訓 |
一次三功 |
|
不容父母之教 |
一次五過 |
|
事親全完無缺 |
一世登極樂 |
|
|
|
|
第五章 弟
詩
兄弟操戈最不宜。 自相親愛庶無欺。 枝梢本是同根蒂。 先後無分俱子兒。
追憶紫荊枯復茂。 更思伯仲奏咸熙。 鬩牆爭鬥千秋恨。 忍讓範賢樂怡怡。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宜其家人 |
一次一功 |
|
不知其室 |
一次一過 |
|
尊敬丈夫 |
一次一功 |
|
不敬其夫 |
一次一過 |
|
以幼敬長 |
一次二功 |
|
以長壓幼 |
一次三過 |
|
以卑事上 |
一次三功 |
|
以卑凌尊 |
一次四過 |
|
兄弟遭是非賠錢代解 |
一次五功 |
|
兄弟遭是非置之度外 |
一次五過 |
|
規勸兄弟之惡 |
一次二功 |
|
招呼兄弟為惡 |
一次五過 |
|
兄弟貧困相周恤 |
一次一功 |
|
不周恤兄弟之貧困 |
一次八過 |
|
兄弟財產相讓 |
一次七功 |
|
兄弟爭奪財產 |
一次一惡 |
|
兄弟早故代立嗣子 |
一人一善 |
|
兄弟早故不為立嗣 |
一人一惡 |
|
義結兄弟一人始終如一 |
一世五善 |
|
義結兄弟半途忘棄 |
一人一世六惡 |
|
兄友弟恭 |
一世一德 |
包含妯娌姊妹一德 |
兄弟成仇 |
一世一罪 |
|
兄弟和睦 |
一世一德 |
|
兄弟相爭 |
一世一罪 |
|
女守和順 |
一世一德 |
|
女不柔順 |
一世一罪 |
|
詩
同胞意氣和。 蘭桂騰芳高。 兄弟相諄愛。 伯仲詠樂歌。
姊妹守閨訓。 妯娌戒驕唆。 老幼能親善。 滿門吉慶多。
第六章 仁
詩
君子素懷仁義念。 小人處世橫利尋。 來能克己敦仁法。 那曉修身立義箴。
三德達行功自滿。 五常立端福恒臨。 勸民覺醒天心理。 克己渡人鬼神欽。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施給食飯 |
一次五得 |
一食 |
奪取食飯
|
一次一過 |
有害人饑餓致死加罰 |
施給衣裳 |
一衣三得 |
|
奪取衣裳 |
一衣五過 |
|
行諸方便 |
一次一功 |
|
阻害利便 |
一次一過 |
|
憐貧不諂 |
一次一功 |
|
欺貧重富 |
一次一過 |
|
放生活物 |
一命一功 |
|
毒殺魚蝦 |
一命一失 |
|
勸戒食牛犬肉 |
一次一功 |
|
吃牛犬肉 |
一次一過 |
|
暗護善人 |
一次三功 |
|
暗害善人 |
一次五過 |
|
印送經文 |
一冊三功 |
無分大小本 |
毀失經文 |
一冊七過 |
|
施捨藥材 |
一次三功 |
|
販賣假藥 |
一次五過 |
|
拯濟米糧 |
一斗三功 |
|
盜奪米糧 |
一斗三過 |
|
造巢放生 |
一次五功 |
|
射擊禽獸 |
一命五失 |
|
施仁住屋 |
一次五功 |
|
填穴覆巢 |
一次三失 |
|
拯恤孤寡 |
一次九功 |
|
輕侮孤寡 |
一次一惡 |
|
名醫救人 |
一方一善 |
|
傭醫害人 |
一方一惡 |
|
救濟人危急 |
一次一善 |
|
見急不救濟 |
一次一惡 |
|
善策拔人無罪 |
一人一善 |
|
巧計害人受罪 |
一人一惡 |
|
勸渡鸞生 |
一人一善 |
|
卻除鸞生 |
一人一惡 |
無故卻除 |
收符救人 |
一次一善 |
|
放符害人 |
一次八惡 |
傷命致死者二刑 |
施讓住宅田地 |
一次六善 |
讓與 |
謀占人家田產 |
一次六罪 |
|
救人命 |
一命一德 |
|
殺人命 |
一命一刑 |
|
救一胎命 |
一命一德 |
暗護免受其殺 |
用藥打胎 |
一命一刑 |
|
醫救人命 |
一命一德 |
|
醫治誤殺人命 |
一命一罪 |
包含用假藥或錯醫方致死 |
誅除惡人 |
一人一善 |
|
庇護惡人 |
一人一惡 |
|
參著善書 |
一人一德 |
參著一書各人一德 |
編淫邪書 |
一冊三罪 |
|
施捨藥材 |
一世一德 |
有受禮金者一世三善 |
販賣假藥 |
一世一罪六惡 |
|
持齋戒殺 |
一世一德 |
|
開齋破戒 |
一世五罪 |
|
傳成鸞務 |
一處一德 |
各盡力參加者各一德 |
左道惑眾 |
一處一刑 |
|
樂善不倦始終如一 |
一世一道 |
|
為惡不改始終如一 |
一世一刑 |
|
入鸞生無退悔 |
一世一道 |
|
誓入鸞生半途而廢 |
一世六罪 |
|
參建鸞堂 |
一堂一道 |
各盡財力參加者各得一道 |
毀廢鸞堂 |
一堂一刑 |
|
參建齋堂或學校 |
一堂一道 |
各盡財力參加者各得一道 |
阻建齋堂或學校 |
一堂一刑 |
阻害不成 |
撲滅山火 |
一次一善 |
|
放火燒山 |
一次二惡 |
|
消滅厝之火燒 |
一次八功 |
|
放火燒厝 |
一次一惡 |
|
詩
慈心最為高。 失卻要如何。 仁乃安居境。 義途步天曹。
道行無不到。 德業積成多。 願世施仁果。 同登樂大羅。
第七章 義
詩
吁嗟古道盡沉淪。 習俗澆風可慨忿。 不孝不忠盈草野。 無仁無義遍家門。
消災本要存心好。 求福原須立性溫。 德配千秋五倫重。 義帝萬載效三尊。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點燈利夜行 |
一夜一得 |
一個月三功 |
毀滅路燈 |
一夜一失 |
|
清掃道路 |
一次四得 |
|
污穢道路 |
一次四失 |
|
補修道路 |
一次四得 |
|
毀損道路 |
一次四失 |
大則加罰 |
敬拾字紙 |
一字一功 |
集蒐燒化送海 |
放棄字紙 |
一字一過 |
|
拾得五穀 |
一粒一功 |
|
拋棄五穀 |
一粒一過 |
|
埋掩禽獸屍 |
一屍一功 |
|
拋棄禽獸屍 |
一屍一過 |
|
施恩不求報 |
一次三功 |
|
受恩不感謝 |
一次三過 |
|
和睦親族 |
一次一功 |
|
背親向疏 |
一次三過 |
|
以財報義 |
一次一善 |
疏財重義 |
見利忘義 |
一次一惡 |
|
裝神佛像 |
一身一德 |
個人所裝記一德共裝者等分之 |
毀神佛像 |
一身一罪 |
|
建設排水溝 |
一次九功 |
|
毀害排水溝 |
一次九惡 |
|
迎送字跡 |
一回五道 |
其中多少善人有分各得之 |
阻送字跡 |
一回二罪 |
|
寄附土地建築寺廟學校 |
一分地二善 |
|
羈占寺廟學校土地 |
一事三罪 |
包含公地 |
提供水路 |
一次一德 |
寄附土地供為水路 |
絕人水路 |
一次四罪 |
|
寫結婚書 |
一通三功 |
|
寫離婚書 |
一通五罪 |
|
孀婦守節 |
一世一道 |
|
孀婦開節 |
一世六罪 |
孀婦本人之過失 |
尋夫會子 |
一世一德 |
棄夫之婦反悔回夫家重圓 |
棄夫離子 |
一世一刑 |
|
迎妻會子 |
一世二德 |
離妻之夫反悔迎妻歸家重圓 |
離妻辭子 |
一世八罪 |
|
埋人屍 |
一屍一德 |
一切負責完埋為一德 |
劫人屍 |
一屍一刑 |
|
詩
義氣貫乾坤。 精忠萬世存。 名揚四海內。 聲振三天門。
辛苦終獲福。 逍遙永得春。 不仁而富貴。 孔聖判浮雲。
第八章 禮
詩
禮門義路要遵由。 始行善端從此周。 大禮三千古聖作。 小儀三百先覺籌。
學經範佛修身省。 尊祖重宗正心求。 果滿功成雲外客。 輪迴脫離任遨遊。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整潔衣服 |
一次一得 |
|
夜起裸露 |
一次二失 |
|
恭而有禮 |
一次五得 |
|
驕而無禮 |
一次五失 |
|
祭祀祖先 |
一次五得 |
|
輕慢先靈 |
一次五過 |
|
夜間清收灶上 |
一夜六得 |
|
夜間灶上置物 |
一夜六失 |
|
吊輓友喪 |
一次八得 |
|
友喪不吊 |
一次六失 |
|
幫助喪祭 |
一次八得 |
|
臨喪不幫 |
一次七失 |
|
敬奉師傅
|
一次一功 |
|
慢其先生
|
一次一過 |
|
禮佛誦經
|
一次一功 |
|
恥笑誦經
|
一次二過 |
|
向灶禮誦經文
|
一次一功 |
|
跨踏灶上 |
一次一過 |
打灶或穢柴作食鞋襪濕衣向灶亦同 |
生產婦避灶室
|
一日一功 |
|
生產婦入灶室
|
一次一過 |
|
誠敬聖神
|
一次三功 |
|
侮慢聖神
|
一次二過 |
|
奉敬于舅姑
|
一次三功 |
|
失禮於舅姑
|
一次六過 |
|
祭祀天地
|
一次九功 |
|
咒罵天地
|
一次一惡 |
|
夫婦相敬
|
一次一功 |
|
夫婦不睦
|
一次二過 |
|
建設齋醮 |
一次一德 |
有善或不善之分誠敬者各得一德 |
阻擋齋醮 |
一事二罪 |
為國策則有異也 |
詩
舉止禮須知。 和敦為最宜。 恭謙分貴賤。 遜讓別尊卑。
失訓貽殃殆。 虧閨惹禍悲。 聖賢遺矩海。 防犯凜時時。
第九章 智
詩
徹悟天心以革新。 己明達眾化愚民。 賢能智慧施仁德。 不肖奸謀擾禍臨。
識別過功行正道。 迷昏善惡偏理侵。 靈通妙法踐神跡。 悔覺前非石變金。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謹避疑嫌 |
一次一功 |
|
無避疑嫌 |
一次一過 |
|
教識文字 |
百字一功 |
受禮金者百字一得 |
誤教文字 |
百字一過 |
|
舉善薦賢 |
一次一功 |
一人一次之謂也 |
誤選不賢 |
一次一過 |
|
成人之美 |
一次三功 |
|
助人為非 |
一次四過 |
|
演正氣戲 |
一次一善 |
|
演淫邪戲 |
一次一罪 |
|
教不倦 |
一世一德 |
|
教不嚴 |
一世一罪 |
|
學道不厭 |
一世二德 |
|
作惡不悔 |
一世三罪 |
|
詩
貴賤兩分排。 願人細自裁。 賢靈通大道。 昧頑遭宏災。
悟別善惡理。 察明功過階。 義行稱知慧。 仁德脫罪胎。
第十章 信
詩
一諾千金志不移。 時懷方寸勿庸欺。 捨生取義情何切。 為友忘家信力持。
出口不信當慎懍。 立言莫背要深知。 假途滅虢殃家國。 只為塞盟作戲兒。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準時赴會 |
一次五得 |
|
過時參會 |
一次五失 |
|
信有陰陽鬼神 |
一次五得 |
|
不信陰陽鬼神 |
一次五失 |
|
真貨賤賣 |
一次三得 |
|
以偽混真 |
一次五過 |
|
朋友有信 |
一次一功 |
|
朋友失信 |
一次一過 |
|
一諾千金不違信 |
一次三功 |
|
負義違信 |
一次三過 |
|
信仰善感報應 |
一世三善 |
|
不信善惡報應 |
一世三惡 |
|
信奉經文 |
一世五善 |
|
|
不信經文 |
一世六惡 |
尊信聖訓 |
一世五善 |
|
|
不信聖訓 |
一世五惡 |
交友一世義氣相投 |
一人一德 |
|
|
為負信義忘失朋友 |
一人一罪 |
詩
失約渺茫茫。 信遵中外通。 假其無雜混。 虛實有分宗。
口是心非抱。 言虧志失亡。 重如金石語。 免誓不違忘。
第十一章 廉
詩
貞節世風嗟不古。 憐傷最甚是淫風。 嬌情鼓惑金資竭。 戀欲貪迷骨髓窮。
街肆尋花不辨老。 巷間問柳豈分童。 惱神怒鬼招愆患。 惹禍罪魁失本功。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遇美色不留 |
一次一功 |
|
遇美色則留 |
一次一過 |
|
不履邪地 |
一次一功 |
|
私窺婦女 |
一次五過 |
|
規勸息往楚館偷香 |
一次一功 |
|
楚館偷香 |
一次一過 |
|
遇人談邪淫正言止之 |
一次二功 |
|
作淫詩或談淫語 |
一次一過 |
|
祖父忌日戒淫 |
一次二功 |
|
祖父忌日不戒淫 |
一次三過 |
|
勸人節慾免疾 |
一次五功 |
|
好色致病貽父母憂 |
一次一罪 |
|
戒節淫慾 |
一次一善 |
|
淫慾過度 |
一次一惡 |
|
勸醒淫童淫女 |
一次二善 |
|
秘護淫童淫女 |
一次二惡 |
|
拒淫有夫之婦 |
一人一德 |
|
淫有夫之婦 |
一人一罪 |
|
造戒淫書 |
一部三德 |
|
造淫書 |
一部三罪 |
|
典完婦女名節 |
一人一道 |
當可染而不染亦同 |
破害婦女名節 |
一人一刑 |
淫寡婦及處女 |
勸化離婚夫婦重圓 |
一人一道 |
|
三姑六婆搬弄改嫁破人名節 |
一人一刑 |
|
平生不二色 |
一世一道 |
|
謀占有夫之婦 |
一人一刑 |
|
破除淫堀 |
一處一道 |
|
設淫堀 |
一處一刑 |
|
成節婦 |
一世十道 |
助成節婦之生活始終如一 |
破人名節并殺其命 |
一人十刑 |
|
第十一章 廉 (財)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放賒貨物 |
一次三得 |
|
賒欠不還 |
一元六失 |
|
助人資財 |
一元七得 |
|
竊盜錢財 |
一元一過 |
|
助貧喪費 |
一元七得 |
|
貪人喪費 |
一元一過 |
|
樂善好施 |
一元一功 |
|
貪諸邪利 |
一元一過 |
貪污 |
修橋造路 |
一元一功 |
|
損傷橋路 |
一次一過 |
|
拾物奉還 |
一元一功 |
|
拾物不還 |
一元一過 |
|
臨財不苟得 |
一元一功 |
|
刻薄不義財 |
一元一過 |
|
裝造神像寺廟 |
一元一功 |
|
藉神佛騙取錢財 |
一元一過 |
|
義舉好施 |
一元一功 |
|
計謀詐財 |
一元一過 |
|
勸悔息賭 |
一次五功 |
|
賭博 |
一次五過 |
|
疏財重義 |
一次一善 |
|
橫奪錢財 |
一次二惡 |
|
造橋 |
一橋一德 |
|
毀橋 |
一橋三罪 |
并奪其材料 |
勸廢賭場 |
一場一德 |
|
開設賭場 |
一次一罪 |
|
放款不追還 |
一元六得 |
包含物品 |
借款不肯還 |
一元六失 |
包含物品 |
詩
財是養生寶。 賢猶立德珍。 積成身上富。 恐為子孫貧。
來際既無物。 回時惟善真。 聚財終不得。 致惹孽隨辛。
第十二章 恥
詩
善人守德要詳周。 勿把違規作自由。 有愧私心非善路。 無慚屋漏是良儔。
不餐周粟應知恥。 欲竭民膏羞有尤。 好秉光明心正大。 免貽後世子孫憂。
善 |
惡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題目 |
單位數目 |
備註 |
廳堂清靜 |
一日二得 |
|
廳堂污穢 |
一日二失 |
|
守恥不貪 |
一次二得 |
|
貪而無恥 |
一次二失 |
|
守恥自謙 |
一次二得 |
|
自尊無恥 |
一次三失 |
|
慎言守恥 |
一次三得 |
|
自誇無恥 |
一次三失 |
|
守恥無欺 |
一次三得 |
|
瞞騙無恥 |
一次四失 |
|
戒惡守恥 |
一次三得 |
|
恥笑行善 |
一次四失 |
|
褒人禮佛誦經 |
一次五得 |
|
笑人禮佛誦經 |
一次五失 |
恥笑行善之人 |
灶室清靜 |
一次五得 |
|
灶室污穢 |
一日六失 |
|
守恥重禮 |
一次五得 |
|
失禮而無恥 |
一次六失 |
|
守恥尊國法 |
一次七得 |
|
犯刑法而無恥 |
一次七失 |
|
勤勞安分 |
一次一功 |
|
逸樂過節 |
一次一過 |
|
守恥行善 |
一次一功 |
其中何善皆分其行 |
為惡無恥 |
一次一過 |
|
守恥戒淫 |
一次六得 |
|
淫亂而無恥 |
一次一過 |
|
勸飲勿醉 |
一次二功 |
|
飲酒致醉 |
一次六過 |
|
平生守恥 |
一世一善 |
|
平生無恥 |
一世一惡 |
|
詩
守恥別尊卑。 威儀要把持。 欺心即欺己。 偏志自迷痴。
利物充身福。 害人定己移。 廉貞無羞愧。 忠節樂怡怡。
全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