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聚焦有效对话促进深层思考
2012-04-25 | 阅:  转:  |  分享 
  
2012·02A





摘要: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

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

途径。有效的对话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本文就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层对话,

引发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堂提问;对话;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2-0029-03

聚焦有效对话促进深层思考

庄治新

收稿日期:2011-11-02

作者简介:庄治新,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11)。

巴西著名学者弗莱雷曾说过:“没有了对话,

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

育。”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也提出了对话理

论,即学习的发生是通过推动知识明确化的主题

对话来实现的。只有能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

自发反思自己思考的对话,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

考,学会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只要坚持和学生进

行对话,并把这种对话行为作为尝试理解学生理

解力的一种途径,那么,学生的理解力就会在这

个特别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

深入思考。由此可见,对话对老师组织有效教学、

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收集、搭桥铺路、锚

定基点,构建有效对话,从而发展和完善学生的

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一、搜集信息,生成思考

认知理论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学习者以现

有的和既往的知识为依据,建构新概念的积极过

程。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回忆,提

高学生从经验和回忆中搜集特定信息的能力,并

将最终用来鉴定和辨识概念的关键特征或属性。

学生在各种资源的收集过程中,引发对话,生成

思考。

1.观察积累,清晰对话

观察是一种思维操作,是理解事实、经验和

环境的主要途径。凭借观察,运用感官,可以感

知和收集某个物体、事件或某种情境的物理特

征。以观察教学策略为重点时,可以提高学生的

认知能力,并使学生关注到关于事物物理特征

的更多细节,从而构建清晰的概念表象,引发生

动对话,促进思维的生成。如教学《观察物体》

时,教师出示一只玩具小猴,并提出问题:“这里

有一只小猴,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只小猴,看到

的样子又会怎样呢?”针对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观

察操作是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小猴作为

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而成为观察的焦点,同

时学生能用明确的言词作为在搜集信息时可以

运用的表达方式,学生就能针对这一核心问题

调动所有直观信息展开清晰对话。生1:“从下面

只能看到猴的脸,但是看不到尾巴”;生2:“从背

面只看到小猴的背和尾巴,看不到脸”;生3:“从





















29

2012·02A





侧面能看到半个脸和尾巴”……学生通过观察

后的对话,可以清楚地认识某一物体、某一事件

或某种情境的关键属性,并帮助学生扩展对初

始观察的理解。

2.回忆追溯,丰富对话

回忆是通过回顾个人的以往经历,通过追溯

文字材料、观看、收听等方式,找回特定信息的一

种思维操作,是收集和存储信息的主要途径。在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密切

联系的旧知进行回忆,但在这个回忆过程中,不

能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基础上,而应通过回忆性思

维操作的对话,让学生在牢记信息的同时,关注

如何获得知识,如何认识已有知识与正在学习的

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

位)》,教师首先出示场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

算的数学问题,在现有发展区内,学生列出了多

个算式:24+5、24+6、24+9,接着让学生计算24+

5,这是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

法,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先算4+5=9,

再算20+9=29”,这个回答只是对算法的简单回

忆,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要先算4+5呢?”生1:

“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2捆和4根,再摆5根,4

根和5根是单根的,先把它们加起来,是9根,再

和2捆合起来是24。”生2:“摆小棒,4根就是4

个一,5根就是5个一,把4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

是9个一,9个一加2个十就是29。”……在这场

回忆性的对话中,学生并不仅仅是对回忆性思维

的简单运用,而且在对算理的具体形象的描述

中,重新聚焦和验证,加深了对算理、算法的个性

化理解。

二、联结搭桥,理性思考

Qu:Est教学策略(由美国学者丹东尼奥提

出,全称是Questioningunderstanding:Empower-

ingstudentthinking,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

动脑筋”,专为筹划和实施由有效提问组成的教

学而设计)提出:实际上“搭桥”指学生是如何从

收集孤立的事实过渡到连接、向前转变,或创造

一条通往建立各种知识之间关系的通道,在教学

中,通过比较、对照、分组等思维操作,借助师生

之间的有效对话,可以为学生提供联系孤立事

件、生成概念构成基础的关键属性或特征的机

会,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1.比较对照,甄别对话

对照与比较,要求学生能区分各种事物、例

子或情境的特征,并确定关键特征的相似性与差

异性。通过这两种思维操作,学生可以对先前观

察、回忆到的信息整理、分类,由比较发现同一概

念下的不同例子之间的相似性,进而区分相关子

概念与主概念、子概念与子概念之间的不同。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两种思维操作,通过

对概念相似性与差异性的认知操作,甄别对话,

使学生能把单独的概念、例子或零散的信息连接

起来,从而创建出正确识别概念的必需模型。如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为什

么这些图形大小、形状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你

有什么看法?”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探索交流,深

入思考,在共同对话中建构了三角形的具体表

象。生1:“三角形都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生2:“三角形的三条边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生3:“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经常采

用比较与对照,引领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

甄别对话,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向纵深发展。

2.分组划分,多元对话

分组,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将学生四人分

为一组的学习分组,它是一种认知操作,也是一

项有趣的思维操作。它允许学生收集和整理自

己的信息,从中找出信息之间的关系,然后以自

己的发现为基础,组织有意义的分类小组。分组

可以使学生详细阐述概念,并最终将物体、例子

或信息划分成小组的理由演变成概念的属性。

如《分一分》,在学生认识完例题图中的交通工

具后,提出要求:“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当学

生回答后继续追问,聚焦关于分组的核心问题:

“你为什么要将它们分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同

特点吗?”在对分组理由的多元对话中,学生找

到了同一组物品中的一般属性,加深了对概念

特征的理解和对信息的多元化理解。

三、锚定基点,深度思考

锚定,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未知的事件和已

有的认识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

Qu:Est教学策略认为,“锚定”将吸引学生参与特

有的教学对话,让学生有机会稳固概念属性与适

当的名称和新例子之间的牢固关系,从而使他们





















30

2012·02A





EffectiveDialogueandDeepReflection

ZHUANGZhi-xin

(NewDistrictFangqianExperimentalPrimarySchool,Wuxi214111,China)

Abstract:Dialogueisawayofteachinginwhichteachersandstudentscommunicatewithand

influenceeachother.Effectivedialoguecanfacilitatestudents'sdeepthinking.Thisessayhasa

discussionofapproachestodevelopingstudents'sdeepdialoguebyclassroomquestioningandguiding

themtoconsidertheessenceofmathematicsforthetheoreticalfoundationofeffectiveteaching.

Keywords:classroomquestioning;dialogue;efficiency;learning

能轻松自如地表达检索与分类。在教学中,教师

应重视让学生将概念属性与专用名称或例子联

系起来,并利用概念名称进行推理和分析陌生的

例子,从而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同时推动概念

的具体化进程。

1.检索内涵,精确对话

检索内涵的过程,也就是贴标签,它是一种

表达概念属性的方法,是学生利用概念属性,创

造或发现适当的、简明扼要的名词,描绘符合概

念定义的关键特征。在教学中让学生“贴标签”,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关键特征、属

性的认识,更能建构出对这一概念的深刻而有意

义的理解。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当学生根

据不同的运动分组后,提出问题:“你能给这一组

物体的运动起一个合适的名称吗?”学生说出“滑

动”、“移动”、“直移”等名称,在一次又一次的对

话中,慢慢修正,直到精确,这个精确的表述,其

实是对物体本质特征的逐渐明朗化,通过对话,

学生将学会欣赏积累词汇的价值,重视精确措词

在交流思想中的重要性。

2.分类鉴定,理解对话

分类是一项认知操作,包括了解一个概念或

小组的关键或属性,记录一个新例子的关键属

性,然后确定这个新例子是否符合这个概念或

小组的关键特征。在教学中,分类能使学生识别

该类别或该概念范围内新例子的关键特征,也

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释为什么新例子适

合已知类别和概念。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后,

让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学生在参与

对话的同时,会根据对平移与旋转概念的理解

进行解释:光驱的运动是平移,因为它是沿着直

线运动的,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因为它是绕着

一个点转动的,在解释的同时,还会配合动作加

以生动的描述。学生在应用分类性思维操作应

对问题时,既是对新例子关键特征的鉴定,同时

也是对鉴定出来的特征与该概念属性的关键特

征的比较。

课堂教学必须围绕着精彩对话层层深入,教

师要善于运用观察、回忆、比较、分组、贴标签、分

类等策略,创建活跃、理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

参与对话的热情,促进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

话中推进对概念的理解。





















31

献花(0)
+1
(本文系孙德勤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