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申遗贷巨款一时还不起 想上市忙圈钱疯狂吸金

 李平东方明珠 2012-04-25
为申遗贷巨款一时还不起 想上市忙圈钱疯狂吸金
http://news.online. 2012-04-25 13:53 [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制图 邬思蓓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身材精瘦的背包客北纬坐在记者对面,交谈间不时会瞥一眼桌上的iPad。一长排航空班次信息罗列着,间隔不多久,他就会刷新一下屏幕。

  北纬不断刷屏,是为了抢到一家航空公司限量供应的特价机票。身为上海某医院检验科的负责人,他的经济状况本不算拮据,但不断“通胀”的各种旅游支出,却也让他不得不算起细账。 “七年前,我走过这条路线,从成都出发一路西行,包括峨眉山、九寨沟黄龙、稻城亚丁、云南中甸,终点是古城丽江,今年初步算了一下,光这几个景点的门票加起来就涨了数百元。 ”北纬打算以机票的折扣抵消涨幅,所以这几天一直盯着优惠资讯网站上不断翻滚的价目牌。

  令他不解的是,为何这几年作为公共资源的景区门票总是涨个不停?记者调查发现,涨价背后的动机是为了偿还银行的巨额贷款,为了给地方政府的盲目开发买单……凡此种种,游客只能多掏腰包。

  ■ 案例

  九寨沟:门票至少30%用来还贷

  让北纬揪心的是,光九寨沟景区的门票,在七年间就大涨了50%以上。如果加上每人旺季90元、淡季80元的景区交通费和最低25元的午餐费,现在要进入九寨沟景区旅游的最低门槛至少335元。而残酷现实是,今年九寨沟又在申请涨价。

  涨价背后则有一本厚实的贷款账。记者从四川省政府2006年发布的《协调研究九寨沟、黄龙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方案及门票收入分配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上看到,在每张九寨沟景区门票中,州财政将计提35元用于景区开发与建设资金,每张6元用于提取偿还川九路和漳黄路建设银行贷款资金,以及每张10元用于旅游集镇建设。而这一年,九寨沟门票的报价是4月—11月的8个月旺季220元/张,11月—次年3月底的淡季80元/张,折算成平均价格应该是173元/张。也就是说,每当游客平均掏出173元来支付观景门票,其中就有51元用于基础设施还贷和集镇开发等支出。

  事实上,这还只是2006年的“行情”。随着近几年景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门票中包含的还贷成本越来越大。以基建为例,记者注意到,仅2010年、2011两年,为了将九寨沟纳入 “成都5小时交通圈”,政府出资修建雅安至康定、绵阳至九寨沟、汶川经川主寺至九寨沟等四条高速公路,在972亿元的总投资中,贷款额高达750亿元。去年,九寨沟县申请银行贷款项目总资金共10.4亿元,其中就包括4个社会事业及旅游项目。

  井冈山:一年投放贷款超4亿元

  在中部,江西省发改委收费管理处则已经同意了井冈山景区的涨价方案。票价由原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长达9个月的旺季中,还可以上浮最高价为190元。单从涨幅看,实际涨价幅度达到近50%。如果翻开近几年当地银行对景区的贷款投放力度,就不难理解仍以门票经济模式为主的景区喊涨的背后动因。

  记者从当地银监局一份统计看到,2010年井冈山市对旅游项目的贷款总额达到了4.05亿元,占到各项贷款的59%。增速则更能说明门票难挨涨价冲动的原因。据悉,该年井冈山市农发行、工行、农行、中行和农信社累计投放旅游收益权质押贷款3.78亿元,2010年末贷款余额则为2.43亿元,比2008年、2009年分别增长了83.18%、26.96%。

  另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里,井冈山市各金融机构先后投入到茨坪、笔架山、龙潭、主峰、水口等景区景点修缮和开发以及旅游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的信贷资金累计达到近15亿元,先后开发了11个大景区、100多处景点。门票不涨,这些天量贷款怎么还?就算是按长期贷款优惠利率算,仅利息一项的支出每年就高达近亿元。

  ■ 观察

  欠银行亿元贷款成常态

  记者注意到,九寨沟和井冈山只是全国各大景区的缩影。目前欠下银行一屁股债的景区甚至可以用多不胜数来形容。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涨价风波背后,其实就是景区难言的贷款之痛。据悉,瘦西湖向中信银行借了为期10年的高达10亿元贷款。

  亚丁景区也曾一次性向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借了1.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旅游城镇道路及管网建设、观光车购置及停车场建设、马道项目建设供电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中转站建设、亚丁旅游沿线服务设施建设。嵩山少林寺也向中国银行河南分行借了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流动资金,还贷期限短至三年。世界银行亦对甘肃省兰州、白银、张掖、酒泉、嘉峪关、天水六市共九个旅游景区投入38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5亿元)贷款。

  崂山风景区的例子也极具代表性。自1982年成立以来,崂山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但前期负债高达5亿元以上。发现建设投入回收成本实在太漫长的地方政府调高了“低票价”,最终提前偿还了银行贷款。

  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则成为负债“重灾区”。记者从相关资料看到,崀山“申遗”共投入4.5亿元左右,其中银行贷款达到1.55亿元。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周建新曾表示,银行贷款主要靠门票收入和经营项目来偿还,承诺不涨价的窗口期是三年。换言之,三年后票价前途未卜。

  此外,赤水“申遗”投入的2亿元基本都是银行贷款,尽管有政府贴息,仍面临着较大的还贷压力。中国丹霞地貌 “申遗”的投入更是高达十几亿元。

  ■ 追问

  为何边“哭穷”边暴利

  地方政府涨价的逻辑似乎是:前期投入这么多成本来开发修缮景区,提高了游客的游玩品质,游客买单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不忘奉上“高票价可以限人流,可以保护景区”等冠冕堂皇的解释。

  姑且不论为何不能以票价不变动、每日限入的形式保护景区,光是“哭穷”一项就未必全部站得住脚。事实上,不否认一些景区被大力开发的盲目热潮席卷得找不到方向,最终只能以提票价来保证偿还银行高额贷款,但也有一些景区却在“哭穷”的同时上市疯狂吸金。

  记者观察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近日陆续发布的年报发现,在旅游景区天价票虚高的背后,掌控部分经营权的上市公司却坐拥超过70%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部分公众旅游资源已沦为一些上市公司的赚钱工具。

  作为经营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内三条索道和一家酒店的上市公司,丽江旅游就称已于2011年5月15日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了索道客运票价涨价申请,欲将玉龙雪山索道的价格由双程150元/人次提高到200/人次。但丽江旅游2011年年报却显示,去年该公司盈利 1.17亿元,较上年激增158.81%。其中索道运输业务毛利率高达83.98%,酒店经营和“印象演出”的毛利率也分别达72.52%和75.15%。

  ST张家界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客运业的毛利率也分别达 71%和70.52%,峨眉山A仅客运索道收入就达到2.4亿元,毛利率更是突破80%,这已是连年同比激增150%之后的数字。

  尚未出具去年年报的黄山旅游亦显出暴利端倪。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 1.39亿元,大增43.42%。公司各主业板块的收入规模与盈利能力齐齐增加,综合毛利率由2010年上半年的37.34%增至42.02%,毛利水平最高的板块是索道运营业务,达到79.44%。

  在上市公司高利润率的背后,显然是游客为各类门票及客运、索道天价票埋单。ST张家界年内公告的信息显示,目前武陵源核心景区基本票价达到每人245元 (其中环保车65元)、周票每人298元(其中环保车8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