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海广播网

 raychou19 2012-04-25
录音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 西宁住房看变化》

    听众朋友你现在收听到的是文燕、亚婕采写的录音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 西宁住房看变化》

    接到朋友小张的邀请,我们来到刚刚乔迁新居的小张家,看着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忙里忙外,我们打心眼里为他们全家人高兴, 安居方能乐业,坐在一百多平米的精装修房子里,小张的爸爸张伯伯感慨万千:(出录音):

“我今天太高兴了,现在的条件比过去要好多了,我们家的住房条件比原来的话(也改善了),总共搬了四次家了算起来的话,这房子越搬面积越大,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提起张伯伯家的四次搬家还得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出录音):

     “77年(我们)刚结婚结婚,和爱人住着一间二十多平米的房子,当时还不错,后来因为有了孩子一家挤在一起就觉得不方便了,做饭洗衣服上厕所都要到外面去,也没暖气冬天比较冷。到了八十年代单位给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有一间厨房,但是卫生间是公用的所以很不方便,暖气是土暖就是自己烧的(那种)。到了九十年代我们搬到了一间六十多平米的房子,两室一厅,有一个卫生间和厨房,也是旧房子,设施也比较老,但是当时挺满意的。可没想到到了2000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也改善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家里人商量买套商品房,决定买个八十多平米的房子,房子装修后很好,我们老俩口商量着这辈子就住这了,各各方面用水用电都很方便,有电灶还集中供暖,但是没想到这几年西宁市住房变化太快了,城市面貌也变化很大,原来单位的那套房在城市规划范围里要重新开发,我们成了拆迁户。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就是拆迁后新买的,这个小区里环境好,服务也不错房子面积也大,用的是天燃气,比原来更方便了。”

    张伯伯的几次搬家见证了西宁市住房的变迁,就西宁市居民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居住条件的变化和西宁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我们采访了西宁房地产管理局市场管理处的陈彦处长:

录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镇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从西宁房地产市场30年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来展示西宁房地产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1984年6月西宁市成立了中国房屋建设开发总公司西宁公司,专业从事房屋建设、新征土地及旧区改造的综合开发、经营出售商品房,开始建设西宁地区第一个新型的居住小区——康乐新村。”

    为了使房地产交易更加透明合法、公平合理,在1985年4月,西宁市成立了西宁市房地产交易所,房地产交易所的成立,使“市”和“场”真正建立起来,从此“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等这些新鲜事物出现在了西宁市,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西宁市商品房市场开始了飞跃式发展,开发企业数量激增,商品房销售面积逐年增加,个人购房比例逐渐加大,西宁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陈处长还介绍说,1998年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后,西宁市开始允许公有住房提前上市交易,政府采取降低交易环节税费,简化交易办证手续等措施,使居民住房“以小换大”、“以差换好”、“以旧换新”的热情迅速调动起来。这几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极大的改变了西宁市民的居住条件。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美丽家园和几位休闲纳凉的老人攀谈了起来:出录音:

    市民李光耀老人:(西宁)最近几年,特别是房地产上进步比较快一些,由低层变为高层楼,人民生活(各方面)条件、住宿都得到很大改善。

    市民张永丰老人:70年吧,我住在原来兴海路这个地方,现在全部改造完了,那时候都是平房,吃水还要去挑,冬天拉煤,叫上朋友来打煤砖,好好要干上一整天,是那样的日子。80年代以后就好多了,开始住楼房了,现在差别就大了,三十年改革,那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住房的变迁是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见证之一,从几代人挤在一起住低矮的平房到如今居住在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单元房的高层住宅,旧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层住宅小区,从小房到大房,从旧房到新房。这些配套齐全,规划合理的房屋成就了很多市民多彩的住宅小康梦。目前随着我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推进,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也将得到改善。相信明天我们的生活将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