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普兰特发明铅酸蓄电池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以往的铅酸蓄电池均为开口式或防酸隔爆式,充放电时析出的酸雾污染及腐蚀严重,又需经常维护,即补酸和水。自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先后解决了防酸式铅酸蓄电池存在的致命缺点,可以把铅酸蓄电池封密起来。如英国Chloride公司1957年发明了再化合免维护式汽车用电池,接着德国 Sonnenschein公司制成凝胶工业电池,日本应用“阴极吸收式”技术制作成小型密封铅酸电池。70年代初,美国Gates公司首先把玻璃纤维隔板与气体复合原理用于密封铅酸电池。上述技术使阀控铅酸电池生产工艺有了重大突破。1990年世界密封铅酸蓄电池产量达到1.5亿只,产值30亿美元,占世界电池总产值的15%;2001年世界铅酸蓄电池市场销售额为66亿美元,其中固定型电池为22亿美元,动力电池为10亿美元,领先的厂家有Exide-Tudor、 BTR-Hawker、RGB、CSB、Johnson等。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在电池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无需添加水、调整酸比重等维护工作,具有“免维护”功能; ·不漏液、无酸雾、不腐蚀设备; ·自放电小,25℃下自放电率小于3%(每月); ·电池寿命长,25℃下浮充状态使用可达10年以上; ·结构紧凑,密封良好,抗震动,比容量高; ·电池的高低温性能较好,可在-40℃ ─ +50℃范围内使用; ·不存在隔镍电池的“记忆效应”(指浅循环工作时容量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