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上海_历史篇】——高桥老街中的那份休闲和艺术

 情系故乡 2012-04-25

 

         看完仰贤堂,我沿着河边的小街慢慢地走着,高桥老街中的东街就是从这里开始,说实话那街老房子没有几幢是好的。一般的砖木结构就是原来的典型民居。
 
 
  街中的一排崭新的房子吸引了我。 
     走近一看,那是我要找的地方——清溪茶馆。 
        高桥镇最早就叫清溪镇,20世纪70年代是镇上茶馆最风行的时候,大大小小有30多家。如今建设高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修旧如旧恢复一个茶馆,等于还原了“老高桥”的悠闲生活,茶馆内有评弹演出,13:00-15:00。清溪茶馆的这座宅院,建于民国初期,后来成了国民党关押革命义士的看守所,解放后高桥区党政也曾经在这里办公。外面不起眼,进里面一看,建筑上的雕花还非常的精致。 
 
 
我东看看西拍拍,建筑就是那种典型黑瓦白墙加雕花。 
 
 
 
 
 
 
 
 
出清溪茶馆,前面就是季景路桥,东街也就结束,过季景路便是西街,西街开始的一段还是比较干净整洁的。 
 
         到了中间一段,街道变得乱哄哄的,路二边的摊贩把本来就不宽的街道挤得满满的,让我拍照也无从下手。还好我要参观的下个地点到了,高桥绒绣馆。 
进门后的介绍也让我对绒绣有了初步的了解。 
 精致的绒绣挂满了园中二边的墙上。 
        20世纪80年代,高桥成為全国最大的绒绣出口基地,其花样多达15000种,為国家创汇达400多万美元。绣制组织遍及周围九乡一镇并辐射周边六省,绣工多达数万人,高桥成為远近闻名的绒绣之乡。绒绣艺人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出席全国工艺美术大会。绒绣艺术精品曾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有的作為国歷赠送外国元首,享誉国内外。目前,“高桥绒绣”已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產保护名录,高桥镇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绒绣技艺,斥巨资设立本馆,并赋予展示、製作、销售、保护、传承等五大职能,希望绒绣这朵奇葩能在高桥重放异彩。 
  绒绣馆有二层,一楼是些绒绣发展的历史介绍,二楼主要是作品的展示。 
一组新高桥的绒绣。 
 
接着我又参观了不远处的钱慧安纪念馆。 
        钱慧安是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师法改琦、费丹旭、陈老莲、黄慎诸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清代咸丰年间即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有“钱派”之称。其作品《听鹂图》、《柳塘牧牛图》,为故宫博物馆收藏。并有《清溪画谱》、《钱慧安人物画谱》等多种出版物。当代程十发先生称钱慧安是“海派艺术宗师”及“海派源流”。 
        钱慧安又是一位著名美术活动家。他热心倡导并积极参与文士结社活动。同治元年(1862年)山水画家吴宗麟主持成立“萍花社画会”,年仅二十九岁的钱慧安为首批会员。光绪年间,钱慧安应天津杨柳青“齐健隆”和“爱竹斋”之邀,创作了大量杨柳青年画的粉本,对杨柳青年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宣统乙酉年(1909年)上海豫园书画善会成立,钱慧安被推为首任会长。 
        在钱慧安的家乡高桥镇建立钱慧安纪念馆,旨在纪念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汲古融今、海纳百川的海派人文精粹,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高桥的文化内涵,推进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