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 新闻来源:祁东农业信息网 作者:祁东县植保站 录入:何峰 录入时间:2011-8-16 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7天,当枯鞘丛率5%~8%,或早稻667平方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 采用“狠治一代压基数,普治穗期保丰收”防治策略; 用药:一代在蛾主峰后1、2龄幼虫高峰,二代早稻在卵孵始盛期,中稻在卵孵高峰期,三代在第一蛾峰后1、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四代在卵孵始盛期,主要掌握苗期在卵孵高峰期,穗期在卵孵盛期内破口抽穗5—10%。 二、 稻纵卷叶螟 防治水稻卷叶虫适期是最关键的因素,用药:小发生世代在2龄幼虫高峰期,大发生世代在2龄幼虫始盛期,若蛾峰过长,蛾量大,7天后用第二次药;具体防治分蘖期 15头/百丛,或2-3龄幼虫高峰期;穗期10头/百丛,亩卵量1万粒;乳熟期20-30头/百丛;要求在3龄幼虫前即1-2龄高蜂期用药。 三、 稻飞虱 属迁飞性水稻害虫,防治始终掌握在2、3龄若虫高峰期以前。 1、分蘖期至圆杆期百篼有虫300-500只,穗期百篼有虫1000只定为防治对象田,当查到2-3龄若虫占总虫量40-50%时,即为防治适期。 2、孕穗抽穗期百篼有短翅5只以上,预测下一代将会大量发生。
四、 纹枯病 防治: 一般在水稻封行前、孕穗至抽穗期各用药一次,以后再视发病情况决定是否施第三次药;防冶指标:分蘖期病丛率达5%,分蘖末期病丛率达10-15%,拔节到孕穗期病丛率达20%(但对历年发生早而重的田拔节到孕穗期病丛率10-15%应用药),对发病较重田一周后再防治一次,也可在穗期再施药一次。 五、 稻瘟病 防治苗/叶瘟一般在发病初期,防治穗颈瘟要求抽穗始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 (1)苗瘟、叶瘟抓住秧苗期,发现病斑,特别是急性型病斑,马上用药,防止蔓延。 (2)叶瘟 本田分蘖期,注意消灭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对老病区、重病田要连续使用1-2次药;未发现有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在稻株上部3片叶片病叶率3%左右应开始喷药。。 (3)穗颈瘟:根据孕穗期叶瘟发生普遍或上升,剑叶上有急性型病斑增加,叶枕被害达10%或更高,掌握破口10%或抽穗2%时,抽穗碰上阴雨天,则在孕穗末期、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如乳熟期天气阴雨则喷第二次、第三次药。 |
|
来自: LM0318 > 《557 交通 郵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