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清观与蝴蝶洞(乡思篇三)

 一树秾姿独看来 2012-04-26

    1918年8月20日,鲁迅《致许寿棠》信,有一句话: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虽然不甚了了,却使我忽然想起家乡的三清观与蝴蝶洞;还有传说中的女道长宋紫云。

    小时候听大人说起,清末民初三清观来了个道姑宋紫云;他有很多钱,入住三清观以后,经常施舍穷人,后来人们干脆称三清观叫紫云观。

据传:

庚子年(1900)五月,河北的义和团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允许,进入了北京。他们派人到天津,招呼天津的义和拳进京协同办事。宋紫云原来在山东登州府蓬莱阁道观学道,她父亲被洋人传教士打死。宋紫云一心想为父亲报仇,听闻天津黄莲圣母林黑儿成立“红灯照”拳会,就毅然离开蓬莱,赴天津参加了女子拳会红灯照。

    据说入红灯照的女人要穿清一色红衣红裤,左手还拿着一把红色折扇,一个个练就一身高强的扇子功,往人头上轻轻一点,脑颅里面就会有散裂的痕迹,头晕不能做事。红灯照有十几支队伍,宋紫云这一支人数最多,战斗力也最强,特别是由于她在蓬莱阁曾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她的飞天刀,滚龙剑,八卦拳和铁砂掌几般武艺,在天津一次拳会比武中,打败了所有拳会的高手,这使她成为黄莲圣母红灯照手下的一支劲旅。她们首发京畿。八月在北京抗击八国联军。大约八月半时,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光绪和慈禧仓惶出逃。义和团在北京,大部分人战死,逃出京城的人,又遭到清兵的追杀;据说,宋紫云的妹妹也是在这时候逃散了的。

宋紫云在京时,负责保护庄亲王载勖和他的王府,京城被攻占以后,庄亲王让宋紫云带领一个小分队保护他出城逃难。庄亲王知道慈禧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也带着全家逃到了西安,选择一座道观暂时居住。这道观全是女冠,道长叫宋紫阳。王爷一家同宋紫阳道长关系非常融洽,平日里谈话,讲说,对义和团都很钦佩。宋紫云也逐渐和紫阳道长相好起来,并告诉她自己也曾是女道士;清廷既然不可信,不可靠,她决定再次看破红尘,重新入道。

不久,清廷开始同外国人联手杀戮义和团和各地拳会成员,同时严酷惩治倾向义和团的官员。由她负责保护的庄亲王载勖,也于庚子年底被削去王爵,送交宗人府软禁。开始,载勖还可以由姬妾和儿子陪伴;后来很快就抓到山西,关在蒲州宗人府的御史行台。辛丑,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正月,载勖就被慈禧以“庇拳启釁”的罪名“赐自尽”。王府给了宋紫云一大笔银票,紫阳道长让她一直往南逃,并亲自受箓,就算重新入道,取道名为宋紫云。

    宋紫云到了三清观,看看这道观太破旧了,就出钱并负责修理和重起,并且从山底修一条路通上山,方便百姓朝拜。这就是我家乡灵峰山东面一条一千零八十级的山嶝。

听祖父说起,紫云仙姑提出,山嶝分碎石,鹅卵石,石板三段。碎石有锋棱,我们那里人都打赤脚,难走,心不诚的人,走一小段就会往回走,甚至一看就不上去了,所以这一段叫“回头路”;中间一段,鹅卵石一粒粒高高突起,又很滑,赤脚只能用脚板弯的地方;不仅脚板,连脚尖和后跟都戳得很痛,走得很苦,所以中段就叫‘苦气路’;过了“苦气路”,说明这个人是诚心来求仙的,上面石板路就叫“心平路”;寓意心诚,路就平了,好走了。

    有一回上了三清观,登上一千零八十级的山嶝。

走上第一段“回头路”,很有些感触:

人这一生,回头,或者不回头,取决于怎么样有好处?是否对自己、对他人和老百姓有利:只要有利,有好处,“回头”有何不可?还有,譬如情爱,男女双方相恋、有情时,即使有更合适的人追求你,也不可“回头”;但是,如果有一方已经厌倦、不再爱你,就不妨“回头”,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回头”?我并不信道教,但道家、道教理论高深,为我所喜好。

过了“回头路”,就是“苦气路”。脚板之痛,确实是“苦气”;家乡话,“苦气”就是苦痛,不是“又苦又气”。走在“苦气”路上,看见两个轿夫抬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上三清观。心里想,坐轿的人自是有些钱,扛轿子的人,当然因为贫穷困苦,挣几个钱养家糊口。可以说“各得其所”。但是,有钱人可以享受,贫穷的人为了钱,只有忍受脚板的“苦气”;不能忍受痛苦,就没有钱。这样的现实恐怕还要继续很长一段时间,短者数十年,长者或许要几百年,上千年。

正思索时,听见边上的轿夫高兴地叫了一声:“走上心平路了!”它给人的启示是:

 没有吃苦在前,哪有心平的快乐!俗语说“苦尽甘来”。

据说三清观有一个秘密洞室,可我小时候,没有胆量进去;其实到底有没有人进去过,谁也说不清。

相传这岩窟叫蝴蝶洞,是盘踞东南的第十八个洞。北宋时候杨文广征服东南十八洞时,打下了十七个洞,这第十八洞在哪里找不到。及至奉命镇守海疆时才发现,并让士兵深掘而成。这个蝴蝶洞,就在灵峰山东南麓靠海的山崖中。古时由于洞口经常飞出许多大蝴蝶,有人追捕,进入洞中,结果迷了路,几天以后才出来,我家乡人称蝴蝶叫迷蝶,所以这岩窟也叫迷蝶洞。

关于迷蝶洞,还有许多传说。说是杨文广征东南十八洞时,只有迷蝶洞的洞主不肯投降。在打下第十七洞鹭江洞以后,找不到第十八洞。请示朝廷,诏谕镇守海疆,继续寻找。

不久,接到一个牧羊人报告,自称羊群过了戴云山,一直向东,到了滨海;有羊掉进一个深坑。牧羊人从坑沿顺溜而下,约莫五丈多深,然后沿着草径再往前,不知走了多少路,忽然出现许多蝴蝶,从一个洞口飞出来。这牧羊的胆大又好奇,走到洞口一看,这洞倾斜而下,有石阶,看不到底。牧羊人脱下草鞋,解开搓成草带,然后用火柴点燃。借着草带的微光,一步一步往下走。不知道走了多少级石阶,仿佛听见风涛海浪的声音。这时心里有些后怕,就暂时停下脚步;仔细一听,海浪的声音,似乎就在头顶上。进又怕,退,说不定比往前的路还要长。只好硬着头皮再往前走。

不知又走了多少路程,洞中逐渐露出一丝光亮。牧羊人向着有光的地方大步地小跑着,面前突然现出一个洞门。

他一走出洞门,由于阳光太耀目,一时眼睛都张不开。当他想张开眼睛时,两只手已经被什么东西按住。一看,竟有许多人三五个一堆,围成一圈正在吃饭。坐在高处的一个人,穿戴特别,可能是一个头人,笑着问:

“又送来一个,怎么处置?扔了?吃了?”

一群人大跳大叫,有两个人已经拿起刀了……牧羊的赶紧跪下,连连磕头:

“大王,饶命,饶命,我用羊来换------”

“不换,不换,羊肉没有人肉香!”一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是放羊的人,我有一百多只羊,都给你们。”

“一百多只?你羊在哪里?”

“在灵峰山岩窟坡的山崖上,你们跟我去两个人,然后放了我,把羊都牵进来。”

…………

就这样,这个放羊的人赶紧跑到杨文广兵营里报告情况,并带路指认洞口。迷蝶洞终于被攻进,生擒了洞主。由于杨文广的善待,洞主不仅俯首请罪,而且愿意交出数百个部属。经询问交谈,原来洞主本来也是中原人氏。

据洞主说,黄巢造反时,打到东都洛阳,他们举家南逃,沿途遭兵匪屠戮抢掠,到了戴云山,北有追兵,南有洞蛮,进退无路。于是向东到了灵峰山岩窟道观,给了道长一些银两,暂借岩窟观居住。后来道长死了,道观也就不存了。再后来发现观后有一个洞穴,一家人进了洞,往下,往前走,结果从海底隧道口爬上去,原来是歧海中的一座大山,当地土人说这山叫虎岩山;这道关就叫岩窟。虎岩山的山上有一块大石头,形状像一只老虎。一家人就在虎岩大石下,垒了几间房子,大石就成了“屋盖”;一家人在虎岩山开荒,打鱼为生。再后来,东南也大乱,陈洪进杀害了清源节度使留从效,许多散卒进入灵歧骚扰,没法种田、打鱼,日子过不下,所以也就学蛮人,自称洞主,起名蝴蝶洞,归鹭江洞管辖,每年按时进贡。就这样,有时也干些杀人越货的事。有些人在岩窟观一带失踪,都是他们做的。老百姓传得很神,说岩窟有车轮大的蝴蝶,专门迷人进洞,然后把人吃掉;看来家乡人称“迷蝶洞”,这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根据传说,这洞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岩窟观就是现在的三清观旧址。宋紫云光绪二十八年壬寅来了以后,为了防备清廷万一来抓捕,就开始设计要挖一个地洞。后来,她居然从宫观后院发现了一条隧道,有石阶,可以上下。再后来,又发现隧道通到海底,从海底隧道过去,再往上有暗嶝直通歧海中间的一座大山,就是虎岩山。女道长凭借红灯照拳会学到的一套软硬功夫,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居然在虎岩山洞口内外的密林里,起了几间密室,并且在洞口造一口井,筑了井栏,加上井盖作为掩饰。

思念故乡,也就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些都是传说,不可轻信,更不可全信;恐怕是不可信的居多。啊,令我梦魂萦绕的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