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研究

 无&涯&轩 2012-04-26

2011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研究与2012年高考作文

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范维胜

 

一、2011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走向研究

(一)命题概观

全国或省市

命题形式

命题素材的意旨

文体、文题的要求

新课标卷

新材料作文

关注国家的发展、国际的声誉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全国卷

新材料作文

诚信、道德、人格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北京卷

新材料作文

实力、竞争、公平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天津卷

新材料作文

认识社会、认识他人、反思自己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上海卷

新材料作文

辩证看待现实、人生或生活的态度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湖南卷

新材料作文

换位思考、关注他人

题目自拟、议论文或记叙文

福建卷

新材料作文

理想、感恩、甘苦、执著

题目自拟、议论文或记叙文

江西卷

新材料作文

亲情、处世、诲才

题目自拟、议论文或记叙文

辽宁卷

新材料作文

思考、援疑、求真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四川卷

标题作文

萦绕于怀的期待情愫

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安徽卷

标题作文

珍惜时间、思考人生、感悟生命

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

湖北卷

标题作文

阅读反思、文化担当

文体自选

山东卷

标题作文

奉献自己、社会责任

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广东卷

材料+标题作文

反思、传承、责任

文体不限

江苏卷

材料+标题作文

平凡、坚守、创造

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

浙江卷

材料+标题作文

珍惜时间、把握机遇、做好该做的事

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

重庆卷

材料+话题作文

平凡、高尚、执著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

(二)整体分析

高考作文几乎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且又最能够检测出考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分析2011年地作文命题,无论对于我们同学平时的语文学习,还是来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题型: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或材料+标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主流。

纵观2011年十七道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基本上淡退出高考的历史舞台(仅有重庆市这一份试题是话题作文命题,话题是“情有独钟”,而且前面有材料的阅读导引),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者是材料+标题的作文形式雄霸着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天地,在今后的若干年内,笔者认为这种格局不会改变。从上面表格的量化统计来看,十七份试题中,标题作文有7道,占命题的41%以上。其中纯标题作文4道,分别是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湖北卷的“旧书”和山东卷的“这个世界需要你”。另外三道是材料+标题作文,分别是广东卷的“回到原点”、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和浙江卷的“我的时间”。 材料+标题作文是标题作文命题形式的创新,它兼具材料作文和标题作文的特征。高考命题专家希望通过所给定的材料,给考生在思路上做个提示或者指引,在写作内容上提供范围的参考,为考生指明作文写作的方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考生作文时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考生作文不容易偏题,但是切忌偏离材料,只管标题。余下的9道作文题全部是新材料作文命题,占命题的53%,分别是新课标卷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湖南卷、辽宁卷、江西卷和福建卷。在作文的体裁要求上,湖南卷、福建卷、江西卷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全国卷、辽宁卷、湖北卷和广东卷是文体不限,也就是说考生是可以写成诗歌的,犹如湖北省曾出现的《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的长诗奇文,同样可以出现在这四个省份的作文里。其他的10份卷,新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四川卷、安徽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和重庆卷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不管写成什么文体,我想考生都应该文体意识明确,不能写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像全国卷、辽宁卷就直接要求“明确文体”。

2.题材:关注社会生活、直面时代精神、反思自我人生成为作文命题素材的必然选择。

2011年十七道作文命题选取的素材可谓丰富多彩,有关于中国崛起风云大事,也有没有上过大学的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眼睛的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的凡人小事;有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的受人崇拜的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等偶像和明星,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说了“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演艺演员和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有古代的思想家孟子的“三乐”境界,也有现代科学家袁隆平的苦乐年华;有体育界兵乓的赛事,哲学家教育的哲思;有平凡但不平庸的坚守操行,也有“回到原点”的深刻思考······不管是哪一类的素材,它们都体现了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必然的思想走向——关注社会生活,直面时代精神。这种“关注”和“直面”关涉社会、时代的方方面面,国家的发展、国际的声誉,文化担当、社会责任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之于时代精神的反应,都是考生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一种认识、反思。

3.思维:理性思辨、哲学思考成为命题命题专家考查考生写作思维水平青睐的法宝。

常常听一些专家说,我们的民族基础教育硕果累累,为什么经过高等教育以后,无论是从事研究还是生产,总是难以有创造和创新?为什么我们一个偌大的国家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我想这还是思维创新问题。我们的高考命题也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探索,不独独是理科的命题,文科特别是作文命题应该在思维考查上有一种追求。2011年的作文命题做了可贵的探索,2011年的十七道作文题在学生的思维考查中都注重考查考生理性的思辨和哲学的思考。无论是哪一道命题,如果考生能够具有这种写作思维意识,就有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分数。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平时思考问题,就应该多进行哲学的思维训练,形成理性的考辨习惯,具有哲学的大脑。像广东卷的“回到原点”、湖南卷的“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浙江卷的“我的时间”、天津卷的“镜子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江苏卷的“平凡和平庸”的考辨等命题或命意都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如果考生思维定势,必然难出佳作。

(三)作文命意

1.关注国家发展——在“中国的崛起”的今天,你不仅要关注像“鹿特丹兵乓包揽全部冠军”这样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盛事,你更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担负着“孟子”所言的让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责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你”。

作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聚焦国家的发展,让他们具有高远的境界,学会做人。关注国家的发展,关心民族的命运应该是每一个成长在“崛起的大国”国度的考生应该具有的品格。2011的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就是引领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社会生活的一个命题风向标。

2011年的新课标卷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命题,这段材料的选题贴近中国的现实生活,关注国家的国际声誉。将考生的视角转向对国家、民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思考。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考生思考它,这不仅是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国崛起的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更是一种关注社会进步、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经济发展”方面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国际影响”方面的抵制分裂台湾、维护国家尊严的万众一心;“民生改善”方面的战胜汶川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科技水平”方面的鸟巢、水立方和神舟飞天的尖端科技等等,这些都会进入考生写作的视野,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如北京卷的对“鹿特丹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冠军”的国家体育盛事的关注,同样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关注的,这是国家荣誉感的体现。由这一关注引申开来,考生还可以关注代表中国的速度刘翔的1288的记录、代表中国高度的姚明的火箭队创造的神奇、代表中国力度的李娜成为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冠军等;可以追溯在我国最困难的时期,苏联撤走专家,邓稼先等科学元勋让“两弹”试验成功、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修建等,进而想到“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神六飞天,宇航员出仓”等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等,它不仅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更是综合国力的的增强。

学习文化论著选读《论语》的同学都会熟记这样一句名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一个年轻人能做到“孝悌”,家庭就会和睦,社会就能和谐,这和江西卷作文命题材料的“三乐”境界的前“二乐”不谋而合,“忠君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对于父母、兄弟的关爱,推而广之,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为国家服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无愧于心,无愧于人,你就能承担起创造和谐社会的责任,“这个世界需要你”,你的责任感,你的的社会道德感,你的个人素养建设,都是崛起的中国所需要的,“你”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地位的高低,无论“你”在干什么,无论“你”原来怎么样,这个世界都需要“你”,“你”都可以为这个世界存在、发光、发热,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体现时代精神——我们的时代精神,不光体现在想袁隆平一样“在稻田里晒太阳”以苦为乐的先锋领跑者的身上,它可能更多的体现在像对自己的职业“情有独钟”的袁苏妹、赵世术以及销售彩票的“最诚信的业主”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因为他们是平凡但不平庸的执着坚守者。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必然具有它特有的精神风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文本、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动力,也是这一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必然体现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成为我们高考作文命题专家必选的素材。

例如福建卷的作文题选用的袁隆平的材料就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对于时代精神详尽的诠释。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对自己艰苦的工作环境不以为意,一心一意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他的那种和朋友分享快乐的情境和境界真是让人无限羡慕。从袁隆平的身上,我们可以读出生活的艰苦、磨难、挫折能给人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一个人只有在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时候,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会有无限的创造。人生因为世界人民造福而伟大,因为国家创造价值而精彩。这不正是我们“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吗?

我们的时代精神不独体现在像袁隆平那样的时代先锋的身上,也体现在平凡而不平庸的小人物的所作所为上。如全国卷作文材料中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 “最诚信的业主”、重庆卷作文材料中的的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坚守人格、道德和人性的光辉,他们内心信仰、理想追求、品行风范、高尚情怀,都具有时代蓬勃健康的精神走向,他们的“情有独钟”引导我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坚守内心的信仰,彰显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平凡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真求实”的时代精神。

3.注重思辩反思——“时间在流逝”,但“我”要明确,这时间不仅指自然的时间,更是指“我的人生的时间”,有的事物“一切都会过去”,有的却“一切都不会过去”,所以,有时候“我”应该“回到原点”,用“镜子”来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它是“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另一双眼睛”。

不难发现,2011年,一种名为“思辨”“反思”的潮流正在影响着作文命题人的思维。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值得我们考生思辨反思,因为人的精神培育、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精神境界、人类的繁衍生息,都回避不了“时间在流逝”这一话题。面对时光在流逝,我们应当怎么办?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抗时光的流逝,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人生的意义。面对着正在流逝的“我的时间”(浙江卷),考生们应该思辨反思,“我的时间”究竟指的是什么?它应该是“人生时间”,“合适的时间”。这种人生的时间或者合适的时间,主要指的是当下的现实。在我的现实的当下时间里,做好我该做的事,守望我的成功就是作文的命意所在。

上海卷的两种观点的截然对举,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思辨的空间。“我的时间”是在不知不觉的“流逝”,是“一切都会过去”还是“一切都不会过去”?是该过去的让它过去,还是有的东西应该永远铭记呢?这的确值得我们考生思考。人生的痛苦、汶川地震的心灵创伤、一段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可以让它“过去”,即所谓的放下才能承担。那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唐诗宋词、名人的精神等,它们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珍惜,要保留,要传承。

既然要思辨,要反思,就要找到一个能够给我们提供思辨和反思的“点”。广东卷的命题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点”,这就是“回到原点”。这“原点”的涵义就是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我们甚至可能有更多的个性化的理解,诸如“基础”“本色”“传统”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原点”,只要合乎情理,符合“原点”的本义或比喻义,都是切合题旨的。这些理解既可以实解,也可以虚解,给考生留下了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揣测命题者的意旨,就是在引导考生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反思社会。现实中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锁利索,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是该到“回到原点”的时候了,“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找到了思辨反思的“原点”,我们怎么去反思思辨?天津卷的“镜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审视反思的方式。一提起“镜子”,就让我们的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古训,镜子本身作为物的特点通过考生的理解归纳可以升华为一种抽象的事物,可以映照人自身的内心世界的象征物,这本身就是对考生自己的一种反思。

4.张扬个性意识——从“旧书”中能读出什么,是你我他的个性决定的,为此,你可能对那只“塑料苹果”“总有一种期待”,有时候,如果你能够将“大家好,我来了”变成“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不独是一种换位思考,可能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个性张扬。

文艺理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里,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各异,阅读的发现也就千差万别。这就是所谓的个性色彩。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张扬学生的个性色彩,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命题者也是不会忘记的。

湖北卷的“旧书”就个性鲜明。从“旧书”能读出什么,就是我们的考生个性使然。鲁迅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我们的考生读“旧书”可能也是如此。可以怀旧叙事,表达怀念;可以由旧议理,推陈出新;还可以读书感怀,吐纳胸中之气。一本“旧书”能够勾起我们无限的回忆,读出了成长的滋味。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可以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担当······或者写“旧书”是“永远新的旧故事”,考生可以把过往的一切比喻成一部旧书。翻开这部旧书,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翻过这部旧书,或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或展望明天,或塑造“新我”;还可以是古代的文化、灿烂的艺术等等······读出个性,即是好文。

由此我们不能不想到我们的教育,辽宁卷“哲学家的教育故事”材料作文,不得不让我们的考生重新审视自己个性的缺失。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考生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他们在学习中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这些其实就是迷信教师,迷信教参,个性消磨殆尽的一种表现。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学生仍然有用。四川卷 “总有一种期待” 的闪亮登场,作为考生,我想我们最大的期待莫过于呼唤个性的回归,我们现在的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你有个性可言吗?无独有偶,湖南卷的某歌手出场后的问候语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的话语变化,与其说更是观念、态度的变化,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等等,还不如说是这个歌手的个性张扬。如果这位歌手没有个性,随波逐流,他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