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环式英语教学法

 阡陌躬耕 2012-04-26

循环式英语教学法

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育严重地存在着两极分化问题,这必然制约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执行,必然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虽多,但具体到教学上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教育观念陈旧,二是教法落后。外语教学中,旧的教育观念把语言课当作知识课,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外语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语言知识的人。这个观念不转变,是无法改变我国外语教育落后局面的。

如何提高外语教育质量,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方法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我国对于外语教学研究起步晚,主要是照搬外国的教学法。我们照搬外国英语教学法的结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强调读写,轻视听说;另一种是强调听说,轻视读写。因此结论是:在英语教学法上,跟在外国人后边走是永远也改变不了我国外语教育落后局面的。

鉴于此种情况,我国外语界的专家呼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应适应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的实际,解决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应该适应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地解决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问题;高效率地培养具有实际运用外语能力的四化建设人才,我们的探索就是以此为目的开始的。

河南省教委教研室陈留记、河南师范大学附中王宝印、刘振莹等老师设计总结的循环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目标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法,在新的教学法理论指导下,编写出具有自己特点的英语教材;把新教法、新教材用于教学实际,与传统教法、现行教材作比较实验,用具体数据证明两种教法、教材的优劣。

要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法,必须从我们中国人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原因,找出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剖析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创立适合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法。

(1)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句子的意念和形式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越大,知识量就越大,要求记忆的东西就越多,这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要比以其它拼音文字为母语国家的人,学习英语要难得多的原因。因此中国人学英语时,记忆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记忆跟不上而掉队的。记忆是造成我们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英语教学中更需要讲究方法,更需要重视语言的学习规律。这就是我们学英语的特殊情况。

(2)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本族语机制的形成及“这种机制在大脑皮层中的巩固,也会影响一个人对其它语言的掌握,这就是当人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时,而表现出发音不准或极为笨拙。”这种“影响”就是本族语机制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阻碍作用,就是对另一种语言机制形成的阻碍作用。本族语同外语之间的差异越大,这种阻碍作用就越大。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初中生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他们的汉语机制已经牢固形成,而且他们的英语学习又是在汉语环境里进行的,汉语机制和环境必然要对英语机制的形成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这就是说,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本族语机制的限制和阻碍而建立英语新机制的过程。这种限制和反限制,阻碍和反阻碍,就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呢?也就是用什么办法克服本族语的阻碍作用,用什么办法建立起英语新机制?这就要找到一种教学方法,既能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又能有效地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应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一定要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3)听、说、读、写循环进行的方法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狄慈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因为重复可以克服遗忘,重复可以增强记忆。但是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简单的重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产生枯燥。例如我们要学生把一个单词读10遍,或写10遍,这就是简单的重复,效果并不好。

在对听、说、读、写四种活动的研究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转换因素。因为“听”是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换,“说”是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听与说是以内部语言相衔接,具有转换因素,“读”与“写”的关系与此相似。说和读是外部语言相衔接,具有转换因素,写与听也是以外部语言相衔接,也具有转换因素。于是我们设想,英语教学应该是听、说、读、写四种教学形式循环进行,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转换因素。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种循环应该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新内容,克服了以单一的形式重复一种内容易于引起厌烦、产生枯燥的弊端。循环形式可以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简单重复往往是反复使用一两种感官,容易引起疲劳,产生枯燥和低效率。而循环要使眼、耳、口、手、脑轮番发挥作用,各种感官有劳有逸,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有利于提高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记忆效率。同时,循环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是把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能力的过程,知识只有处于动态才能形成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

循环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对语言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有效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循环的方法使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正确地解决了四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于是我们把探索的适合我国实际的英语教学法称之为循环式英语教学法。这一名称从本质上揭示了这一教学法的路子。

2.循环式英语教学法程式

循环式英语教学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方式,使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变为技能,进而形成能力。

(l)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围绕词汇、句型,在同一范围的语言情景下,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反复循环,使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语言的能力。

(2)这种教学法的语言观是:英语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知识指导下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活动前应有准备,应有对一定语言材料及规则的了解,以这些语言材料及规则为基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重视语言规则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指导作用,更重视语言实践活动对掌握英语交际本领的决定性作用。它把知识视为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在知识指导下经过实践而形成。它的语言基础是情景和意义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3.循环式英语教学法的特点

(l)循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一课书包含着听、说、读、写四部分课文,是一个循环周期。一课接一课构成一个循环过程。同时每课书四部分课文又分别包含一定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在学习这些知识中,也包含着听、说、读、写循环过程,这就是说:“听”中有说、读、写;“说”中有听、读、写;“读”中有听、说、写;“写”中也有听、说、读。复习练习也贯穿着一个四项技能的循环。这样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循环体,使语言材料得到多次不同形式的实践。

(2)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个周期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前者为后者的基础,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提高。这样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表现为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具体说,每课有一个主题。如果这一课是表达买东西的内容,四部分课文会是四种不同情况下的“买东西”,由于一课是同一个范围的内容,就可能使相同的词汇和句型在其中循环,但各部分课文又有区别,又会有各自不同的词汇和句型,这就为下一课的循环奠定了基础。

(3)循环各个周期中的听、说、读、写所占的比重不是绝对相等的。初学阶段的听说比重大于读写。随着学年的增长,逐步侧重培养读写能力,读写的比重大于听说。听和读是吸收语言,说和写是表达。只有大量吸收语言,才能为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因此在整个循环中,听和读的比重始终不大于说和写。由于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偏废。待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习者都是在汉语环境里学习英语的,应该让有声语言的学习同书面语言的学习同步进行,这有利于克服本族语言的阻碍作用,有利于英语机制的建立。

4.循环式英语教材的特点

循环式英语教材是以循环式英语教学法的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按照循环式英语教学法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实验教材具有这佯一些特点:

(l)教材具有分合统一的特点。一课书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每课书分听、说、读、写的四部分,各自为篇,这样不仅保证听、说、读、写都有自己的训练材料,防止教学中的随意性和顾此失彼,而且使每篇的生词率降低,难点分散,坡度减缓,阅读量增大,有利于课文整体教学。每课书4篇课文,每篇生词五、六个。当堂学完生词,当堂进行整体教学,使课文直接成为听、说、读、写训练的语言材料。这样可以保证每节课90%的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避免教师满堂讲,有利于转变外语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2)教材具有循序渐进、反复循环的特点。由于每课书都是一个范围内的特定内容,这就使得相同的词汇在其中反复循环而且课与课之间有联系,生词复现率高,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把生词记住了。有的词汇当堂就记住了,有的一课书学完后都记住了。即使这一课没记住,下一课又出现,这样复现的次数多,学生不觉得记单词是一个负担。学生不觉得英语难学,相反,普遍反映英语好学,学得有趣。就是到初二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学生兴趣仍然不减,看不出分化来。

(3)教材具有阅读量大、写作起步早的特点。循环式英语教材每课后配有两篇阅读材料,阅读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要*大量的阅读来提高,教材这样编写正是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能力服务的,为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打基础的。

教材把写作列为教学内容,贯彻始终。从初一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开始练习看图写话。初一下学期开始练习完成对话。从初二开始练习限制性作文和写应用文。由于写作练习起步早,而且是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一开始就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4)教材具有情景和意义相结合、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特点,可以充分吸收国内外各派教学法的长处,为我所用。

5.循环式英语教学法的课堂教学

由于循环式英语教材每课书中包含四部分课文,因此课堂教学也就有四种不同形式的课型。各种课型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每种课型的课堂教学都分为五步进行,都包含着一个听、说、读、写的四步循环,所以课堂教学被称之为“五步教学四步循环”。各种课型第一、二、三、五步进行方法基本相同,但内容不同。各种课型的第四步教学方法完全不同。这一步体现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下面分步具体说明:

第一步:复习旧课。上新课前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常采用表演课文等形式,以利于把书面语言变成活的有声语言。

第二步:讲解新课。教师以精练的语言,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作必要的笔记。这一步是为下一步语言实践活动做准备、打基础的。

第三步: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教师通过特定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种形式的训练,使上一步所讲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而发展为能力。这一步体现了四步循环在这一课时是怎样进行的。

第四步:课文操练。由于第二、三步的讲和练,课文学习不再有困难,课文成了学生直接进行操练的语言材料。这一步体现这一课时的特点,如这一课时是视听说课,教师就利用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可以借助挂图、幻灯、录音,让学生边看边听;如这一课时是听说课,就指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如这一课时是阅读课,就侧重指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先泛读,后精读;如这一课时是写作课,就侧重指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第五步:巩固。这一步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不同课型的教学效果。是听力课就做听力练习,是听说课就做说的练习,是阅读课就做读的练习,是写作课就做写的练习。

由于课堂上90%的时间都是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操练活动,教师自始至终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堂操练。

6.教材配套

(1)学生课本。每课包括句型、课文、词汇、注释、语法和练习六部分。每册分三个单元,每单元包括四课或五课,共六册,一学期学一册。

(2)练习册。每册课本配一本练习册。它同课后练习不同的是:课后练习是配合每课时教学的,起巩固每课时教学的作用;练习册是配合每课书和每单元教学的,起巩固每课和每单元教学作用的。

(3)教学参考书它主要包含教学内容的讲解,为教师提供参考;课时划分及教学步骤和方法,这是给教师准确掌握教法提供的依据。

(4)配套阅读材料。每课配套两篇,生词量不超过3%。

(5)课文录音带。

(6)挂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