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 (胡维佳)
2012-04-26 | 阅:  转:  |  分享 
  
2002年7月29日李约瑟与中国科学(胡维佳)



主讲人简介胡维佳,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后在山西矿业学院机械系任教。1989年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入该所工作。1996年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工作一年。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自然科学史研究》常务编委。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天文观测及仪器和技术史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出版工作,现着力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及近现代科技政策研究。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在本期节目中,胡维佳研究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李约瑟的生平和他的精神世界。他是如何由一个生物化学家转变为一个科学史家的。他的科学理念以及影响其思想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原因使他开始对中国及中国古代的科学产生兴趣,他对中国科学界做出过什么贡献,为何中国科学家把他誉为“中国学术界的一名出色而忠诚的代表”。李约瑟不仅致力于中英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还为世界各国间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过积极努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曾担任该组织科学部的第一任主任。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至今仍在继续,是他使西方世界第一次有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他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国际科学史界的高度评价。虽然34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未出齐,但已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架起桥梁的世界名著。这部巨著的意义并不在于要为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建立一座“功德碑”,而是要显示多元的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李约瑟的“百川汇海”的理念不仅对非西方文化的民族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的阴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西方文化本身,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李约瑟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思想界还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倍受关注的问题——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称为“李约瑟谜题”的问题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另外,胡维佳研究员还详细分析了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学进行研究的一个具体案例,即宋代的水运仪象台。它对西方发明机械时钟有什么影响,李约瑟在对此的研究中可能存在哪些失误。最后,胡维佳研究员还与听众一起讨论了“为什么中国科学史是由一个外国人首先而且全面进行研究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及世界有什么作用?”“李约瑟谜题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等问题。



-返回-



献花(0)
+1
(本文系紫霄书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