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来说说茶叶农残的问题

 格格巫 2012-04-26

最近绿色和平组织的茶叶农残报告炒的沸沸扬扬,国内茶叶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这个我想不说大家也能猜的出来,虽然不尽理想,但是也并不代表我就认可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


    怎么理解呢,说道欧盟对于茶叶农残的检测,有很多是非常苛刻的,尤其是近年对吡虫啉以及啶虫脒标准的下调,导致很多茶叶企业以及茶叶深加工企业出口欧盟受阻,欧盟没有一个国家产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欧盟对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有些组织居然还把它作为一个凭据来作为中国茶叶农残超标的证据。


    但是,国内茶叶农残是否超标呢!先不着急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茶叶原料的情况:目前国内无论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企业,尽管说是采用企业加农户的模式,但是所需要的茶叶原料大都是从农户手中直接收购的(依然属于小农业的范畴),然后进行初加工,由于农残的检测有数百种项目,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气象色谱,所以茶叶加工企业一般也不具备检测能力(也就是说是否使用农药,使用何种农药,茶叶加工企业说了不算,茶叶原料收购价格以外形为主,为此农民就会千方百计的控制茶叶虫害和病害),由此茶叶进入了下一道工序,要么是直接进入消费市场,要么进入袋泡茶(立顿),要么进入茶叶深加工企业。进入消费市场的茶叶是难以进行监控的,因为监控的范围太大,最多进行一下抽检,而且抽检也不可能对全部的农残进行检测,茶叶深加工企业同样如此,不具备大规模检测所有农药残留的能力,而且成本上也不允许,多批次的产品重复检测所有农残我想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承受,这样就造成了农药使用监管的失控,所以如果国内茶叶农残超标,我想并不是一个多么不能想象的事情,但是到底超标的情况如何,区域分布有什么特诊,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农药,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毒理学试验不说,而且接触过昆虫的朋友都知道,昆虫的消化系统大多是呈碱性的,而人类的消化系统是呈酸性的,所以目前国内的农药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对昆虫有害,对人无害,逐步取缔高毒农药。


    如果让我将食品中涉及安全的成分由高到低进行一下排序那么应该是这样的:1,高等植物带来的毒素;2,真菌、海产品类毒素;3,食品中的环境化学品;4,由包装带入食品中的化学迁移;5,农药残留物;6,兽药残留物;7添加剂。而一般的消费者心中,这个排序可能是这样的:1,添加剂和农药残留;2环境中的化学物;3,天然毒素包括真菌毒素,包装带来的化学迁移、兽药残留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决然相反的情况,主要还是消费者对食品科学缺乏了解造成的,与添加剂类似,目前国内对高毒农药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农作物就跟食品一样,也不排除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当然包括使用高毒农药、增加农药剂量等等,当然了相对于食品添加剂而言,农药的使用更加难以管控,毕竟食品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农户,而且食品企业从监控的角度来讲要更加方便。


    这样就引出了我们要说的问题,茶叶农残是否超标。当然超标是可能的,但是具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办法对前面的数据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这个需要资金。如果把这个概念延伸一下,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水果跟主食并没有本质区别,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世纪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伴随而来的农药残留、重金属问题将一直持续下去。应该说农残问题现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涉及面已经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主食、水果、蔬菜,而不应该仅仅归罪于哪一个行业,如果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控体系,那么可以想象,只有立顿会活下来,其他的国内茶企基本上都会消失,因为只有他有能力建立一个覆盖上下游的供应体系,我们应该关注自己身边的食品安全,但是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一些噱头,不需要浮夸,踏踏实实做事,客观实际的报道,这才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当然了,国内的所谓专家、学者也不要急着出来辟谣,尽管这些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高毒农药,并由此制定了严格的监管,但是监管归监管,就像工业明胶用于胶囊,难道没监管吗?所以,不要透支自己的信誉以及行业的信誉,辟谣是要有证据的。


    仅仅依靠检测是没有办法对市场进行监控的,有法并严格执行,由小农经济逐渐向大农业转型,用企业的自律替代一味的抽检监控,这个很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农残危害,尽管这几年政府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与消费者意识的增长相比还是远远不够,我们乐见一个良好的原料供应体系,这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