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传变异复习

 精彩教师之家 2012-04-27

  遗传变异复习

 

遗传变异复习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遗传物质的载体

遗传规律

正、反交结果

性状分离及分离比

细胞核遗传

染色体

三大遗传定律

相同

有,有一定分离比

细胞质遗传

叶绿体、线粒体

母系遗传

不同

有,无一定分离比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项目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持续整个生命活动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某一条链

信使RNA

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20种氨基酸

原则

A-T;T-A;G-C;C-G

A-U;T-A;G-C;C-G

A-U;U-A;C-G ;G-C

条件

酶、ATP

酶、ATP

酶、ATP、转运RNA

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DNA边解旋,边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一个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产物

两个子代DNA分子

信使RNA

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蛋白质)

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将遗传信息由细胞核带到细胞质;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数量、种类、顺序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顺序

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使后代重现亲代性状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量变异(整倍性)

多倍体

单倍体

发生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细胞分裂间期可能性最大

细胞分裂期

某些生物进行单性生殖时

产生机理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

DNA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从而引起DNA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的改变

由于细胞分裂受阻,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

直接由生物的配子,如未受精卵细胞、花粉粒发育而来,使染色体组数成倍减少

是否有新基因产生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产生了新的基因组合类型

产生了新基因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增加了某一基因的数量

没有产生新基因

在生物进化中地位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义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不大

实践应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人类遗传病的种类]

遗传病种类

病 

类 

举 

单基因遗传病

一对基因控制

显性或隐性基因

并指、苯丙酮尿症

多基因遗传病

多对基因控制

 

唇裂、原发性高血压

染色体异常病

染色体变异

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21三体综合症、特纳氏综合性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比较]

 

 

 

原核基因

 

真核基因

 

结构示意图

 

 

 

 

非编码区

组成、作用

 

调控序列,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调控序列,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编码区

组成、作用

 

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编码蛋白质

 

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能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

 

转录产物

 

成熟的RNA

 

初级转录产物,加工后成为成熟的RNA

结构相同点

均有编码区和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

基因作用

 

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可发生突变,决定生物性状

 

 

[育种问题]

名称

原理

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自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表型,通过自交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使分散在同一物种不同品种间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即“集优”。

(1)育种时间长;(2)局限于同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

用纯种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1)物理:紫外线、射线、激光等;(2)化学: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等。

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性状。

有利变异少,工作量大,需大量的供试材料。

高产青霉素菌株

单倍体

育种

染色

变异

二倍体 单倍体 纯合体

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子代均为纯合体。

技术复杂

用纯种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多倍体

育种

染色

变异

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都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提高。

技术复杂;发育延迟,结实率低,一般只适合于植物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转基因

育种

异源

DNA

重组

提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生态安全问题多

转基因抗虫棉

细胞工程育种

植物

体细胞

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细胞的全能性

去细胞壁→诱导融合→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用于亲本杂交组合的范围

技术复杂

可育性,如“白菜-甘蓝”的培育

动物

体细胞

克隆

细胞核的全能性;细胞增殖

核移植、胚胎移植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用于繁育优良动物、濒危动物。

技术复杂

克隆羊“多莉”

动物细

胞隔合

细胞增殖

细胞隔合、细胞培养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技术复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

生物进

化的

单位

⑴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基因库代代相传,得到保持和发展

⑵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有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⑶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

⑷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突变和

基因重组

是产生

进化的

原材料

⑴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⑵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⑶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⑷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⑸变异的不定向性,确定了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

进化方向

⑴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⑵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

⑶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导致生物朝一个方向缓慢进化。

隔离导致

物种形成

⑴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繁殖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⑵隔离:将一个种群分成若干个小种群,使彼此间不能交配,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⑶物种形式:同一个物种间产生变异和基因重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经过隔离作用产生新的物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