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故事第三十二之大学生“贬值”记

 才痴 2012-04-27

中国故事第三十二之大学生贬值

当年北大学子陆步轩卖猪肉的新闻轰动一时,引发了人们关于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之后大学生当挑粪工,研究生当刷漆工……此类新闻不断出现,人们震惊到习以为常,从谩骂到反思,社会中唏嘘声渐小.口水仗中多是教育的悲哀式的感慨或读书无用论的重复,其实在你我内心深处是否只是因为面子挂住?高学历者那握笔的手不一定非得干多么高深的事,但假如脑中有才,握笔的手就能把粗活干出高水平。

学历无所谓浪费,学历只是学习的经历而已。曾经被供上神龛的学历应该拉下来了,这是社会发展所需。

【北大才子咋就不能当屠夫】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的新闻曾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当年,陆步轩以全县文科状元考上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进企业。企业破产后,2000年租房办“眼镜肉店”,打造出闻名全国的“陆步轩现象”,引发了人们关于此行为是否浪费人才的大讨论。

【卖猪肉也照样卖成千万富翁】五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毕业于北大靠卖猪肉卖成千万富翁的“广州猪肉大王”陈生,以年薪8万聘30个岗位,竟引来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而前来应聘的研究生们也不避讳:高薪是他们丢下面子卖猪肉的一个重要原因。

【放下身段,曲线就业辟蹊径】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流入了传统意义上的“非高学历行业”。他们绕开激烈的正面竞争,转入就业偏门,实现“另类就业”或“曲线就业”。他们有的毕业于名校,却干着不起眼的工作;有的学的是热门专业,毕业后却另辟蹊径……图为201093日,在宁夏固原寨科中学,特岗教师贾亚娟下课后抱着电子琴返回教研室。贾亚娟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贫瘠山区成为特岗教师。

【擦鞋也能擦出200分店】“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多怀抱梦想,敢于尝“第一口鲜”。来自湖北十堰的徐成春家庭贫困,靠四处打工勉强读完大学。2001年大学毕业后他的梦想是创业,他发现,只有擦鞋的投资门槛最低,一个箱子、一张小凳、一套简朴的工具就可以开始干了,经过5年的经营,擦鞋店从一家店发展到全国200多家店,徐成春的资产滚到100多万元。

【贪玩学到拉糖真手艺】王莹是江苏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店老板”。因为偶然的一次“贪玩”。他跟一位做手工姜糖的老艺人学到了手艺。出于对传统手艺的兴趣和对市场的敏感,毕业后他和几名同学在扬州东关街开办了一家名为“扬八怪”的姜糖店。如今已经开了多家连锁店。图为2010527日,大学生王莹在姜糖店的制作间内进行“拉糖”操作。

【卖红薯照样卖出名堂来】大学生就业难说到底就是家贫大学生就业难!家庭重负让他们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生存。来自邵阳农村的李铿锵,5年前来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读国贸专业。由于家里困难,大学期间摆过地摊、收过废品、开过寿司店。毕业求职时发现待遇太低,难以撑起家里的经济重负,“卖红薯”的念头便闪现了。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创立了10家连锁店,3家是自己的,另7家则是找不到工作、家里条件较差的同学加盟。

【就业,既拼能力又拼爹?】就业,拼能力也是拼“背景”,选择一条常人少走的就业路,或许也是一种无奈。就业资源优先,“特权抢食”后,又能剩下多少残羹剩饭。当权力赤裸裸展示其优越性,当“贫二代”为求一职东奔西走而不得时,这种反差只能让弱者选择放弃。普通百姓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动力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殡葬业挤破头是好事还是悲哀?】一些大学生的择业让人目瞪口呆,但再看用人单位开出的条件,又似乎“合乎常理”。20093月,上海出现418个殡葬岗位吸引5000名大学生现场咨询的新闻。大学生争相竞聘殡葬工,并非完全是由于“就业难”,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殡葬业待遇太诱人。据行内人士透露:“工作稳定,至少比公务员待遇要高一些”。

【民工为什么不能每天赚300元?】当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时,北京民工每天300元的待遇引来热议。据北京一家安装外窗的公司介绍,现在北京部分安装小工的工资已经达到了每天300元,而且是一天一结,北京建筑行业对农民工求大于供。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其实是好事】一边农民工招聘,用人单位找不到工;另一边大学生求职,市场人满为患,曾经的“弱势群体”变得紧俏无比,即便上涨工资也无济于事;而过去的“天之骄子”变得无人问津,就算自降身价也于事无补。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学生这棵萝卜到底能不能填补农民工?

【多少大学生还在端着架子?】从2003年起,高校应届毕业生薪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是24852元,同比又下降了7.1%。图为2011220日,浙江嘉兴人才市场,一名来自四川安岳的男子举着“4000以下免谈”字样的纸条,在众多招聘摊位前找工作。

【当个一线采煤工其实不丢人】不少人对上世纪80年代初的“脑体倒挂”记忆犹新,“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的”。如今“读书无用论”再次掀起,但事实证明曾经被视为简单体力活的职业,其中的技术和专业素养正在被逐步重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董刚硕士毕业后,放弃中国重型机械研究设计院工作机会,到平顶山做了一线采煤工。现在董刚和同伴安全采煤300多万吨,为全国同类矿井工效第一。

【网店试水创业也可以一本万利】“大材小用”不再是人才浪费,而是合理利用。开网店门槛很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从网店试水创业。浙江女生宋雅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名拥有300多万流动资金的女大学生。如今她已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她肩负着50多个人的生计问题。而就在一年前,她还是一个时常为生活费焦虑的普通学生。

【保姆高学历化,大学生们上】做饭、带小孩等工作是人们印象中的“阿姨”,而私人助理类型的高级保姆则是现代家政行业的“缺口”。目前不少家政服务行业今后向高学历、年轻化发展是必然趋势。2011317日,由10名大学生组成的保姆团集体亮相中国首场“大学生保姆拍卖会”。经过两个小时的竞拍,6人获得了1年的保姆工作权,年薪最高价为4.15万元。

【北大女硕士照样当油漆工】在就业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北大女硕士回家乡当油漆工,与过去曾经名噪媒体的北大“猪官”“肉官”没有多大的差别。职业本无贵贱,适合自己最好。如果说这条消息还有一点新闻价值的话,恐怕还是在于,面对着“周围的人甚为不解”,苏黎杰却格外坦然:“我从来不觉得体力劳动有什么丢人的!”这句理直气壮的话语,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劳动就是就业。

【是时候把学历拉下神龛】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案例出现,社会上唏嘘声渐小,人们开始把学历拉下了神龛,并还原之。四川一位身家上千万的女老总,开跑车给学子们免费擦鞋,目的是要用行动来改变大家的择业观念。她说自己就是从一个擦鞋摊子做到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的公司,但是自己的公司却找不到大学生。她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即将面临择业的大学生们:“放下架子,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定会成功的!

【劳动其实就是就业】传统思想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大学生另类就业引起公众的热情围观,说明我们还无法有一个正常和平和的心态。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我们也应该学会淡然看待才是。图为武汉大学生“送气哥”。

【当下中国,改变就业观远远不够】每逢有人举例国外大学生就业如何兴趣优先,国外普通劳动者中有高学历人口比例何等高……总是另一种声音再顶回去,他们的薪资福利如何高,他们的观念如何开放。争执中我们只能更加无奈,当下中国,改变就业观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多改变。

【中国大学生,放下身段的时候到了】理想是美好的,诗意栖居是它的追求;生活是现实的,坚强生存是它的哲学。上了北大,却卖起了猪肉;学了美术,却做起了搬运工,似乎命运和你开了一个玩笑,其实人生有太多的意外。但所有的偶然都孕育着一种必然,那就是无论身处何种的行当都需要你的努力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