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四大名玉
2012-04-27 | 阅:  转:  |  分享 
  
中国四大名玉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以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至塔什库尔干、和田至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根据颜色可分为8个品种:白玉、羊脂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和碧玉。当中的羊脂白玉是白玉中的上品,含透闪石达99%。羊脂白玉的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在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绿松石”的工艺名称为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的玉料。它的英文名称为“turquoise”,即“土耳其石”或“突破玉”。事实上,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而是由于古代波斯出产的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才被人们误认为产于土耳其而得此名。在元代,绿松石被称作“甸子”或“碧甸子”。优质的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蛋形戒面、胸坠等,质量一般的绿松石则用于制作各种款式的项链。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它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的价值最高。独山玉的历史也很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

“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属蛇纹石。它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岫玉的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献花(0)
+1
(本文系才让桑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