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

 木柳书屋 2012-04-28
 

  

  


  明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
来源:故宫博物院网
  宣宗的娱乐,除少数既不登大雅之堂又骚扰百姓的游戏如斗蟋蟀外,基本上都还算比较雅致的。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宣宗在书法、绘画、写诗、填词、撰文、鉴赏等方面培植了深厚的艺术根基和功力,渐渐成为大明宫中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收藏家和鉴赏家,文艺活动成为他上朝和批阅公文之余的主要爱好和娱乐形式。特别是书画、诗文等娱乐活动,既陶塑了宣宗的艺术人格,又消磨了他在宫中的无聊时间,没有使他过剩的精力泛溢成劳民伤财的行为。
  一、丹青绝艺近来稀,看画还令逸兴飞:宣宗的书画娱乐
  宣宗是以娱乐的心态和目的去练习书法和绘画的。他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除师法同时代的书法家颜、沈二人外,宣宗又揣摩和学习古人的书法艺术,经常观赏和学习宫中收藏的古人法帖,曾表白道:“朕几务之余,游心载籍,及遍观古人翰墨,有契于怀”。宣宗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的手迹,时常观摩玩赏,渐渐颇有感悟。看到池里的白鹅,就联想到王右军写的“鹅”字书法。还专门写了一首《观羲之法帖》诗,表达他对羲之书法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同时,宣宗还不断琢磨和创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见解和艺术风格。宣德二年(1427年),在给侍书蒋晖的《论书句》中,宣宗对书法的运笔方式和草书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明显表达了“玩之有余”的娱乐目的。宣宗在给另一位书法侍臣程南云的诗中,论述了自己对草书艺术的见解:“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书为章奏”,“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明诗综》卷上,《草书歌赐程南云》)宣宗常挥毫书写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条幅,在节日和盛会之际,赏赐给大臣杨荣杨溥、杨士奇、黄淮蹇义夏原吉等人,以此为乐。
  令宣宗醉心的文艺娱乐还有绘画。他的画也是从学习古画开始的。宫中收藏了很多古人的绘画精品,所藏珍品之丰富,丝毫不亚于宋朝宣和、绍兴时期。流传至今的许多古代书画作品上面都盖有“宣德秘玩”和“武英殿宝”等印章。宣宗观赏的古画中,包括唐代韩干的《马图》、元代赵子昂的《兰石图》、柯九思(敬仲)的《疏篁古木图》和商德符的《小景》等画作。与此同时,宣宗还通过观赏和揣摩当代宫廷画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对于这些优秀的画图,宣宗不仅孜孜欣赏,而且情不自禁地在上面挥毫题诗。他曾作《观画》诗表达自己因赏画而逸兴遄飞的娱乐感受:“丹青绝艺近来稀,看画还令逸兴飞。自是良工用心苦,须从妙处识天机。”在《阁中看画》诗中又道“闲看图画兴何如”。
  宣宗欣赏过的绘画题材较广。一是历史画。当他看到《张良还山图》,一时兴起,挥毫题诗图上:“伟哉张子房,超卓孰与俦。”他展开《汉高祖斩蛇图》后,也不禁欣然题诗。经他欣赏过的历史画还有《兰亭图》、《袁安卧雪图》和《丙吉问喘图》等。二是山水画。他赏阅《春山小景》,并题有小诗:“长林翠雾湿氤氲,树里谁家隔世尘。草阁柴门闲白昼,落花啼鸟自青春。”他过目并题诗的山水画作还有《秋林图》、《小孤山图》、《青山云图》等。三是花鸟画。宣宗曾在《题梅花寒雀图》中称自己是“展图玩物理,动植皆自然”,是将绘画当作“玩”的对象;《题柳塘鹭鷟扇面》中称“眼前一段西湖趣”,是将画当作清趣来欣赏的。他欣赏的花鸟画还有《枯荷鹭鸶图》、《寒鸦图》等。四是动物画。宣宗欣赏过的动物画,有《画马》、《春牧图》、《胡骑图》、《百马图》、《画牛》等艺术佳品。
  除了临摹古画和师从当时的宫廷画家外,宣宗还注意“师法造化”,即观察生活,学习自然,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一种自然的气韵。他画山水、花鸟、人物和草虫,“往往与宣和争胜”。与诗文、书法相比,他的绘画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艺术形式。
  宣宗几乎每天都用心观察皇家园林中的猿、羊、狸、鼠、鱼等动物的形态、动势,画了不少生动的动物画幅。如赏给太监袁琦的《五花马图》和《白燕图》,图中“燕上柳叶飘洒,用粉分筋,柳干颤掣”,画法是学南唐李后主的金错刀法。(《戒庵老人漫笔》卷1)题有“宣德六年御笔赐太监吴诚”字样的《金栈鼠茹图》,图中为一金制圆桩,锁一老鼠,老鼠正啃食一个硕大的茄子。《子母鸡图》,上面有宣宗御笔“赐内监王进”,和“斜阳欲没影荒淡,细草乱茁青猗猗”的题句。宣宗还画了一幅《松云荷雀图》赐给赵王朱高燧,图中画有“莲房小鸟如生,湖石水草俱得真趣”。宣宗还常将画作赐给大臣,如《牧牛图》是赐赠杨荣之作,图中平原草长、春流汗漫之态,与牧童嬉戏、牛犊闲逸之状,都刻画入神。再如《文禽图》、《非熊图》、《鱼游春水图》等画作,则赠给了夏原吉。宣宗的动物画还有《三羊开泰图》、《鼠爪图》、《黑兔图》、《戏猿图》、《黑猿取果图》、《花石狸奴图》等。

朱瞻基莲浦松鹰图卷
  皇家园林中的植物花卉,也是宣宗皇帝日夜打量和观玩的对象,所绘花石草树形态各异,颇具神韵。宣德六年四月初一日,宣宗为太后画了一幅《万年松图》,松干劲曲盘折,松针蓬勃有力,象征太后的健康和长寿。他还赠送一幅《竹石图》给杨荣;作《秋香图》、《竹梅图》,赠夏原吉;画《竹菊图》赐某翰林学士。宣宗还喜欢在扇面上画一些植物花卉,自己留作欣赏或赠送臣下。其中有一幅扇面为《折枝竹石图》,上画折枝花及竹石,“烘染设色,直追宋人”。(《万历野获编补遗一》,《宣宗御笔》)
  宣宗还喜欢画山水,虽然成就不如动物画高,但也颇有意趣,曾作《画山水》一诗,表达自己对山水画创作的感受:“谁道天机所到难,胸中丘壑出毫端。山连云气千林润,水接烟光六月寒。”《西山雪霁图》,画的是雪停之后的西山景物。他还画过一幅画:山溪红树之间,一人骑马行于前,一人执宫扇随其后。山溪红树是此画的主景,而“人马不及寸而意态生动,前有乾卦小圆扇,后有御笔小印”。《春山图》,为宣宗赐大臣杨荣之作,并有题诗,杨荣为此写有“恭和御赐春山图诗”及跋。《寿星山水图》,是长春真人刘渊然回南京时宣宗所赐之作。宣宗的山水画还有《春霁图》等。

朱瞻基寿星图卷
  宣宗所画对象还有草虫、兰、桧、葡萄、猿、鹤、鱼、蝶等。曾作《杂画》诗九首,表明自己画草虫时,“妙入霜毫点染中”,所画兰花是“最伴瑶琴有清趣”,对于桧树是“画图写得天风趣”。他还创作了少量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村田乐图》,是一幅描绘农民秋后欢庆丰收的图画,是宣宗早年在朱棣的指示下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写照。《武侯高卧图》则画的是诸葛亮隐居时的场景。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
  二、畅怀最喜韶光早,彩笔银笺好赋诗:宣宗的诗文娱乐
  宣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诗歌和散文上都有较好的训练,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在诗文娱乐中,难以自拔。根据《大明宣宗御制集》考察,宣宗几乎每年天都吟咏和挥毫,撰文赋诗,不亦乐乎。
  宣宗的诗文受到了祖父朱棣的影响。朱棣除了向孙子讲授治国安邦之策外,还经常要他属文赋诗。某年端午节,成祖给皇太孙朱瞻基出了一个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随即叩头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成祖大喜,赐物甚丰。继位后,宣宗对诗文的兴趣日趋浓厚,当作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而乐此不疲。他经常与“台阁体”文学家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杨”赋诗唱和,促进了台阁体的形成和繁荣;又曾与翰林院的学士们谈论诗文。在这样的氛围中,宣宗的诗文进步很快,平时“逊志经史,长篇短歌,援笔立就”。每次考试进士时,就自撰文章,戏言:“我不当会元及第耶!”(《列朝诗集小传》)
  诗歌创作在宣宗看来,更是一种娱乐和享受,是一个非常开心和惬意的游戏。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宣宗写下了大量的诗作,所见所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他吟咏的对象。像宫殿、楼阁、金水桥、御沟、园中动植物等,都是他讴歌的事物;宫外和京郊的街市、人群、风景、山川也都是他吟颂的对象;边地的乡村、关隘、沙漠、云天都是他唱颂的风物。他写诗并非为了稻粱谋,而纯粹属于一种爱好,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一种自娱自乐。
  宣宗的诗歌,有七言,六言和五言,还有一些歌行体诗及一部分词令,据赵中男统计,宣宗的诗歌“至少在千首以上”。宣宗的诗,不少都是直接记载和反映宫廷娱乐生活的:其一是描写皇家宴席通宵达旦的场面:“弘开绮罗席,满泛黄金卮。鸣蜩杂歌管,芙蓉蔟舞衣。不闻昼漏传,但见觥筹飞。”其二是铺陈元宵节盛大观灯晚会等节庆活动的壮丽景象:“凤城元夜景融融,万点灯光照九重。特诏金吾开夜禁,要将乐事与民同。万朵金莲一色新,鳌峰耸翠接天津。喜看灯月交辉处,民物熙熙总是春。金钥重门夜不关,六鳌海上驾仙山。灯光月色堪游赏,人在蓬壶阆苑间。”类似的诗还有《端阳赐宴诗》等。其三是描写宣宗日常宫廷游乐生活的:“日长庭院睡初醒,袅袅炉熏一缕轻。坐对小山浑咫尺,落花啼鸟总幽情。”类似的诗还有《冬日游西湖》、《舟中偶成》、《晚凉》、《登万岁山》、《柳堤系马》、《秋日郊行》、《谒陵》、《巡边至宣府》、《花亭春宴》、等。
  宣宗另外的一些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其娱乐活动,但却间接反映了其娱乐生活。其一是咏花咏鸟诗,虽然是在写花鸟,但却间接表明宣宗是在观赏和游乐。如他写的《蔷薇》诗:“长茎蔓碧刺,翠叶纷离离。因依傍雕栏,蒙密含华滋。花开及春暮,丰色一何奇。深红间浅白,灿若蜀锦机。”表明他观赏了蔷薇花朵。类似的还有《蜀葵吟》、《翻阶芍药》、《垂丝海棠》、《双头牡丹》、《山茶》、《梅花》、《桐花》、《梨花》、《石竹花》、《菖蒲》、《萱草》、《榆钱》等。咏鸟咏虫的诗作更为丰富,如《彩鸳戏水》诗:“五色文禽亚彩鸾,时从曲渚渡清湾。双浮翠鬣青萍上,对浴红衣锦浪间。定偶不随汀惊狎,机心宁共渚鸥闲。彩莲舟上歌声发,几度惊飞云复还。”类似的还有《白鸲鹆》、《上林飞蝶》、《鹭》、《萤》等等。其二,咏史诗。虽然是在吟咏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却是在以诗自娱。其三,描写都城郊外西山十八景的诗篇(总名为《都城纪胜诗》),虽非直接描写宣宗游览这些景色,但却间接地反映他曾部分地游览过这些地方,而且通过咏景赋诗,从中得到了快乐。
  宣宗还填词作乐,曾奉太后之命,以“乐府词”的形式,将北京八景作了吟哦,总名为《教赋北京八景词》。在前面的序中称:“宣德庚戌秋,农务既闲,祗奉圣母皇太后鸾舆出游近郊。圣母览山河之佳丽,念八景之有名,命为歌词。谨遵命撰进,令侍者歌之,以侑寿觞云。”
  诗词之外,宣宗还写过不少散文,在挥毫抒发之间,产生酣畅淋漓的快意。宣宗写的文章分为政论、训词、赋、碑文、游记和杂文等。他那些政论性的文章如《御制帝训》和《东征记》等,基本上都是骈文四六句,追求语言形式上工整浮华,从文句的揣摩和玩味中,感受写作的愉悦。与政论文相比,他的散文和杂文倒写得清新自然,如《石假山记》写道:“苑中旧有石十余,始得之可磵中。石为水冲射激啮而岩窦穴罅生焉,不雕不琢,自然而成。以其废置不用也,乃命移于便殿之外,积叠而为山,高不逾寻,而其势雄峙峭拔,如东岱之日观、西华之仙掌,又如匡庐之五老。……”他有时候刻意模仿古人的句式,如“睹乎此未睹乎彼,夫安知彼之乐之异乎此哉”(《观鱼说》),虽然有损于语言的表达力,却从这种文字游戏中获得快感和享受。
  三、南轩坐对竹萧森,拂轸闲调绿绮琴:宣宗的音乐歌舞娱乐
  音乐歌舞是大明皇帝朱瞻基十分喜爱的文艺娱乐。宣宗对音乐有一定的造诣,会弹奏乐器,经常在宫殿或花园中演奏,或者欣赏皇家乐师的表演。对于歌舞,他虽非亲自出演,但却喜欢从旁观赏。
  无论是在国家大典上按既定程式表演的雅乐和歌舞,还是在便殿宴席上演出的流行音乐和舞蹈,宣宗都怀有极大的兴趣。他在《庆成宴》诗中曾用“箫韶乐奏来祥凤”等句子表达对宫廷礼典式音乐的欣赏,还用“教坊鼓吹奏新声”和“臣工拜舞庆升平”等诗句来描绘和赞美“大祀南郊礼告成”时的歌舞表演的场景。
  当然,宣宗更喜欢在便殿休闲时自己演奏萧管,曾在《朝回偶作》诗中讲述自己退朝后演奏古琴的娱乐情形:“紫阁云霞晓霁,碧窗花木春深。图翫先天妙理,琴操太古遗音。”在另一首《春早朝回御书殿阅琴书有作》诗中,说“?古已宜披竹简,娱情还复理朱□。泠然一鼓阳春调,拟续南薰解愠词”。为追求浪漫,他把鼓琴的背景置于花前月下,在《花前鼓琴》诗中描述道:“紫禁烟花覆御阶,冰弦相对兴悠哉。清音时逐香风起,疏影偏依玉柱来。春鸟交飞疑凤舞,池鱼几度跃萍开。云和一曲今千载,笑倚东风泛酒杯。”有时则在环境幽美的竹轩中弹琴自娱:“南轩坐对竹萧森,拂轸闲调绿绮琴。一曲猗兰弹未彻,清风相答翠鸾吟。”(《竹轩弹琴》)有时则在凉亭上拂弹丝竹:“拂拭吴丝与峄桐,小凉亭上奏薰风。满怀拍拍阳和意,散在乾坤六合中。”(《夏日书怀》)有时他一边玩赏池中的月色,一边闲听皇家乐师的箫声:“玉宇无尘夜气清,呜呜何处寻箫声。……月下风前添逸兴,曲中音外有余情。”在晚上纳凉时,也弹琴自乐:“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泝唐虞。晚来弹到南薰曲,不但怡情咏舞雩。”(《晚凉》)“闲暇琴书足自娱”一句,充分反映了宣宗弹琴娱乐的快乐心情。一次,他忽闻笙歌,仿佛“凤翅参差云外下,龙吟凄切月中清”,又觉得“徒闻仙子吹缑岭,曾协韶音上舜庭”。那美妙的歌声让宣宗沉醉其中,悠然神飞。
撰稿人:谢贵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