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茶泡出來

 自得方为趣 2012-04-28

現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是閩南漳州人,受閩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根據喝茶經驗,提出“三泡”說:“嚴格地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最為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的女郎,而第三泡則是少婦了。”以佳人喻茶,新穎而富有情趣。明代許次紓也有“三泡”說法,他在《茶趣》中說:“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

 

據說,林語堂關于茶還有這樣的評說:“只要有一只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他的另一句名言是:“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林語堂認為,茶與酒的功能有極相近之處,而又有所不同:“因為茶需靜品,而酒則需熱鬧。”一個人只有在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方能領略到茶的滋味。茶是世間純潔的象征,是聰慧人的飲料,風雅隱士的珍品。“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林語堂熟讀《茶錄》、《茶疏》和《煮泉小品》,對采茶、制茶、烹茶、飲茶等一系列工序都了然于心。在談到茶的貯藏和烹飲時,他說:

 

第一,茶葉嬌嫩,茶易敗壞,所以整治時,須十分清潔,須遠離酒類香類一切有強味的物事,和身帶這類氣息的人;

 

第二,茶葉須貯藏于冷燥之處,在潮濕的季節中,備用的茶葉須貯于小錫罐中,其余則另貯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時不可開啟,如若發霉,則須在文火上微烤,一面用扇子輕輕揮扇,以免茶葉變黃或變黑;

 

第三,烹茶的藝術一半在于擇水,山泉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來自堤堰,因為本屬山泉,所以很可用得;

 

第四,客不可多,且須文雅之人,方能鑒賞杯壺之美;

 

第五,茶的正色是青中帶微黃,過濃的紅茶即不能不另加牛奶、檸檬、薄荷或其他物以調和其苦味;

 

第六,好茶必有苦味,大概在飲茶半分鐘后,當其化學成分和津液發生作用時,即能覺出;

 

第七,茶須現泡現飲,泡在壺中稍稍過候,即會失味;

 

第八,泡茶必須用剛沸之水;

 

第九,一切可以混雜真味的香料一概屏除,至多只可略加些桂皮,或茌茌花,以合有些愛好者的口味而已;

 

第十,茶味最上者,應如嬰孩身上一般的帶著“奶花香”。

 

由此可見,林語堂精研茶文化,是一位“茶博士”。他在《生活的藝術》里說,每天清晨坐在明窗凈幾前,一面抽煙,一面飲茶,微風拂面,鼻里嗅嗅兩下,胸部軒動,精神煥發,文章由口中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念出,叫書記打出初稿,倒也是一種樂趣。他每天非喝茶不可,不喝茶就寫不出文章。有時茶燒得不沸,他喝了一口,就不滿意地說:“呀!洗碗水,不冷不熱,怎么可以拿來喝呢?”他平時備有一只獨用的茶壺,是專門用來泡熱茶的。如果茶里有了牛奶或其他氣味,他便立刻讓人再換一只新的。林語堂常常一邊抽煙喝茶,一邊寫作,他的作品既是煙蒂熏出來的,也是茶水泡出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