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天雷教育 2012-04-28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作者:佚名    教研来源:不详    点击数: 47    更新时间:2011-12-1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对思想品德厌学的现象,通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及情境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同时在新的教育形式下也给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品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目标教学方式主动权情境教学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意识淡薄甚至厌恶的思想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因为思品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学生觉得教材内容枯燥无味,甚至认为是小科而不屑一顾;或觉得教材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产生畏学厌学情绪,因此,制约学生思想品德课厌学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即学生不愿意学习。进而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自学自悟,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思想品德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遵循学习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很难想象一个看到思品书、听到思品课就反感的学生能学好思品课!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我在思想品德课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切忌泛泛而谈、假、大、空,更忌喊口号,亦不能把教参、甚至别的教师的学习目标拿来直接引用,而应该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目标,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学习兴趣!我在讲八年级思品课《孝敬父母长辈》时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是: 
  1、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培养自己对父母和长辈的孝心,并努力将孝心转化到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这样学生目标明确,才能产生求知的动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节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学,并加上课堂的激励,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如何“教”更应该是如何“导”。 
  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学会创设不同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可见,学思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想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已启动了。思品课本的小栏目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让学生认真、有感情地阅读,既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锻炼学生思维的好方法。通过阅读名言警句,让学生从中悟出哲人的道理,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转为自己主动的思。通过分组议,使学生在议课本、议自己、议生活、议电视节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由教师的答案变为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探求。通过想一想,让学生就所学知识去揭示、说明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由空洞的说教变为丰富的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自生活实践又能指导实践。通过“试一试”,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我们的思品知识,思品知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不要忘了:教师上课的这些教学内容最好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动感中加深印象,也会使你的教学锦上添花!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三、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其实任何真知的获得,最终是自己。纵观历史的长河,凡是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伟人,无不是靠自己的“自学”获得的!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根本。自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与学习方法步步为营的扎实的获得知识,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提问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确认。这样不仅获取了知识,也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更增进了自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一个学期给学生上几节课?却让一个普通中学学生的成绩远远超过重点中学的成绩,原因何在?魏书生教育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生如何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别看学生天天在教室里“认真”地听你“滔滔不绝”,你讲得津津有味,他倒是听得昏昏欲睡,眯着眼等你把知识告诉他,完成了作业,心安理得地睡了,哪里还会有创新与探索?哪里还会有主动权?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尝“知识”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把咀嚼过的“知识”吐给他!只有这样方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深入思品课堂! 
  四、 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学生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实践经验是学生影响思品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设置一些情景。如在学习中学生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两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当孩子放学晚回家时妈妈是如何着急,孩子放学后是如何东游西逛,甚至惹是生非的,在表演中使学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吧知识融入情境中,使枯燥抽象的思品内容变为具体形象的现实生活空间,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扩展,既能活跃课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和动力源,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才能为新世纪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