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基本知识(三)——杀菌剂
(一)杀 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通称为杀菌剂。但杀菌剂并不是必须把病菌杀死,而是抑制其生长或使病菌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停止生长;有的却对菌无毒性作用,而是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或通过调节植物代谢诱导(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所有能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都包括在广义的杀菌剂一词中。 (二)杀菌剂分类 1.按化学性质分: 1)无机杀菌剂:(1)含铜杀菌剂: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硫酸铜。(2)无机硫杀菌剂:石硫合剂(lime Sulphur)、硫磺(sulphur)(白粉病、锈病、半知菌;杀虫、杀螨)。 2)有机硫杀菌剂:是指化学结构含有硫元素的有机杀菌剂。常用的品种有四类: (1) (2) ( (4)硫代磺酸酯类:如抗菌剂401和402。 3)取代苯类: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六氯苯、五氯硝基苯、百菌清、托布津、甲基托布津(麦类赤霉病,稻瘟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五氯硝基苯(大白菜根肿病、枯萎病);敌克松(立枯病、根腐病)、四氯苯肽等。 4)有机磷酸酯类:是一类含有磷元素的有机杀菌剂,如稻瘟净、异稻瘟净、克瘟散、甲基立枯灵(利克磷)、乙膦铝(疫霉灵)、定菌磷等。 (1)二甲酰亚胺类:农利灵(乙烯菌核利:灰霉、菌核、烟草赤星)、速克灵(菌核酮、腐霉利:灰霉、菌核)、异菌脲(朴海因、咪唑霉:灰霉、菌核、早疫病、梨黑星、叶斑病)、安克(烯酰吗啉:霜霉病) (2) (6)三唑类:如叶枯唑(叶枯宁:水稻白叶枯病)、氟硅唑(福星,主治梨、黄瓜黑星病)、三环唑(克瘟唑)、丙环唑(脱力特)、苯醚甲环唑(又名世高)、三唑酮(粉锈宁、百里通;主防治白粉病、锈病、黑穗病)、三唑醇(羟锈宁)、戊唑醇(立克锈)、烯唑醇(消斑灵、速宝利)、咪唑霉(咪鲜安、施宝克,防腐保鲜,防恶苗病)等。抑制甾醇生物合成 (12) 8)抗菌素类:农抗120;多抗霉素(多效霉素、多氧霉素;小麦白粉、烟草赤星、水稻立枯);井岗霉素(防治丝核菌,如立枯病、纹枯病等)。
1)定义 内吸性杀菌剂指施于物体某一部分的杀菌剂,被植物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而到达植物体其它未施药部分并能发挥其杀菌作用的杀菌剂。
(1)有机磷杀菌剂:有机磷杀菌剂可分为三类: ①硫代磷酸酯类:
a.硫赶磷酸酯类杀菌剂 稻瘟净 异稻瘟净 克瘟散(主防稻瘟病)
b.硫逐磷酸酯类杀菌剂 甲基立枯灵(利克磷)主防禾谷类蚀病,青霉病
②磷酰胺类杀菌剂 三唑磷胺(防白粉病,有内吸杀虫杀螨)
③金属有机磷化合物 乙磷铝(疫霉灵):防霜霉病、疫霉病,兼防飞虱、叶蝉。
(2)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我国常用的苯并咪唑类和托布津类杀菌剂品种:多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3)羧酰替苯胺类: 萎锈灵、 氧化萎锈灵。
(4)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影响甾醇生物合成的杀菌剂则会使菌体细胞膜的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由于具有不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已成为杀菌剂的研究方向。
目前,甾醇抑制剂已发展为6大类:吡啶类、嘧啶类、咪唑类、哌嗪类、三唑类(福星、世高、三唑酮、三唑醇、立克秀、烯唑醇)、哌啶类、吗啉类和烯丙胺类等,近30多个品种。
甾醇抑制剂的代表性品种:抑霉力(抑霉唑)、咪唑霉、粉锈宁、烯唑醇、已唑醇、腈菌醇(黑斑清)、丙环唑(脱力特)、十三吗啉。
(5)苯基酰胺类:如瑞毒霉(甲霜灵、甲霜胺:水稻立枯病、蔬菜霜霉病)、肤霜胺、恶霜灵(杀毒矾),对防治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引致的病害特效。
(6)氨基甲酸酯类、异恶唑类和取代脲类:
①氨基甲酸酯类:胺乙威、胺丙威(霜霜威、普力克、丙酰胺)、乙霉威(万霉灵)。防治鞭毛菌特效。
②异恶唑类:恶霉灵(土菌消),防治镰刀菌、腐霉菌等引致的病害。
③取代脲类:霜脲氰(氰基茎乙酰胺肟,克绝)。主防治霜霉目病菌,如疫霉、霜霉、单轴霉菌引致的病害。
(7)甲氧其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阿米西达:防治抗性病原菌)、醚菌酯(翠见,苯氧菌酯)、肟菌酯、烯肟菌酯
(7)无杀菌毒性的药剂的种类:
①直接作用于病菌而削弱病菌致病力
a、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其作用是干扰病菌附着胞胞壁的黑色素形成,无黑色素的附着胞不能形成侵染钉,因而不能侵入植株。
b、角质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角质酶的产生或抑制其活性来防治植物病害。
c、有效霉素:有效霉素是由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产生的一种氨基酸糖苷抗生物质,可用于防治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稻纹枯病,能引起病菌丝形态变化,降低菌丝的生长速度,增加菌丝的分枝。
d、抑制或钝化病菌产生的毒素的药剂。
②作用于调节(或激活)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作用于寄主保卫系统,即采用化学方法来调节植物和病菌之间的相互反应,激发植物抗病的主导作用而使病害得到控制。
植物保护活化剂:噻瘟唑
(8)其他内吸性杀菌剂: 叶青双 稻瘟灵 烯酰吗啉 4.按毒理作用分: (1)原生质毒剂:造成蛋白质沉淀或变化的化合物。如重金属盐类(铜、汞、砷)。此类目前很少用。 (2)物理毒剂:油剂(矿物油)、惰性粉。 (3)呼吸毒剂:破坏呼吸作用。如石油;熏蒸剂、HCN、H2S、鱼藤酮等。 (4)神经毒剂:影响神经传导或使其阻断的化合物。如滴滴涕及虫菊酯类的似物破递受阻,巴丹等占领乙酰胆碱受体等。 (5)特异性毒剂: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脱皮激素、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不育剂,拒食剂等。 (6)生物毒剂:苏云菌杆菌、杀螟杆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