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水稻机插秧节本增产育苗技术

 LM0318 2012-04-28

浅谈水稻机插秧节本增产育苗技术

  С 2010??10??28??

[ 971 ]λ?????????????

    摘要:水稻机插栽培是继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它具有节约生产成本、保证栽插密度、提早水稻成熟期、增产增效的特点。该技术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采用科学的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育健壮秧苗。笔者今年在区农技推广站和区农机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在我镇汇仓村推广150亩水稻机插秧,经过实践,探索出了适合石墙镇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水稻机插秧塑料育秧盘双膜保温育苗技术。

关键词:水稻  机插秧  育苗  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水稻生产对降低劳动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镇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2000亩,近几年在地劳动力仅2000多人,且多为老弱人员,人平负担面积在4亩以上,劳动力压力突出。因此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已成为我镇农业生产上极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为此,2009年在我镇汇仓村示范推广水稻机插节本增产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50亩。由于水稻机插秧采用系统规范育苗技术、能够培育健壮秧苗,有利于提高成秧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据测产调查,2008年我镇机插秧平均亩产达到687公斤,比常规栽培增产12.6%。

1、水稻机插秧育秧原则

秧苗是机械插栽的基础,传统的旱育秧、地膜育秧和湿润育秧不能作为机械插秧的秧苗,因此,只有塑料育秧盘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并利于机械栽插的水稻秧苗,才能用于机械插秧。

2、机插秧播前准备工作

2.1营养土准备

营养土要求:质地疏松、透水透气、遇水不板结、干旱不开裂,并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和一定的粘结力。主要包括床土的选择、采土、粉碎过筛和培肥等四个环节。

2.1.1床土的选择  一般选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最好采用肥力好的菜园土。不管选取何种土壤,要求含砂量不能过高、粘性不能过重。其标准为:手捏成团,弃之能散。因为土壤含砂量过高,粘结力差,保水保肥效果不好;如果土壤过粘,透水性差,容易出现秧根腐烂、插秧时土粘秧盘、拔秧困难等问题。

2.1.2采土  宜在秋季进行,一是此时有土可采,二是此时气温较高,方便晾晒、粉碎。采土数量每亩大田需合格营养细土100公斤,另准备25公斤左右未拌过肥的细土作盖种时用。

2.1.3粉碎过筛  营养土要求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粒度均匀、颗粒直径在2~5mm的占三分之二以上,没有僵块、石子、瓦砾、杂草等杂质。土壤干湿度宜掌握在细土手捏成团,落地则散就可以了。

2.1.4培肥  一般选用土壤肥沃、疏松通气、呈弱酸性或中性的菜园地或半泥的壤性土作床土,配备适量的旱育壮秧剂后就可直接使用。旱育壮秧剂具体配用量每100公斤营养土可配用壮秧剂05-0.8公斤,加过磷酸钙5公斤、已堆沤腐熟的有机肥50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制成营养土备用。

2.2苗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苗床规格为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平整苗床宜在播种前3-5天进行。

2.2.1床址选择   旱育秧苗应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在50cm以下,土质疏松肥沃,不易板结,水源清洁方便,利于管理的旱地。

2.2.2耕翻   对选好的床地用旋耕机旋耕2~3次(也可用人工翻欠),耕深15~20cm。土块细碎均匀,清除瓦砾、石子、杂草等。耕作时间宜在秋冬进行,以便经过冬天冷冻,平时日晒雨淋等风化作用,使土壤熟化。

2.2.3开沟作厢   在耕翻过的土地上,抢晴天在播种前3~5天开沟作厢。厢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

2.2.4平整厢面   在作好边框的厢面上,用浇水的方法进行沉实整平,有坑洼、裂缝处及时进行填补,要求整体平直。若是采用湿润育法,床址应选在能排能灌、水源清洁方便的地方。苗床制作除按旱育秧方法制作外,沟深加深至30cm。

2.3 铺营养土

主要包括调酸、铺土、消毒三个环节。

2.3.1调酸   水稻苗期生长喜偏酸性,其幼苗适宜于PH值在5.0~7.0的微酸性土壤条件下生长。当PH值小于或等于5时,能限制霉腐、立枯等病菌的入侵和危害。要求PH值在5.5~6.5之间。当PH值小于5或大于7时就要进行调节。现在常用的是旱育壮秧剂调节,因壮秧剂是一种多功能酸性复合肥,其中含有硫酸、腐殖酸、全价肥料、杀菌剂、生根剂和矮壮素等,一次性施用可以达到调酸、营养、消毒、化控一体化,简化程序,节约成本。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固体壮秧剂研成粉状,然后用少许营养土拌和均匀,再按100公斤营养土配0.5~0.8公斤壮秧剂的比例与营养土拌和均匀。调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立枯病发生,而立枯病是在苗弱、低温、病原菌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才会出现,使用壮秧剂可以减轻立枯病的发生。

2.3.2铺土   将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满苗床,土层厚2cm左右,做到表面平整。

2.3.3消毒防病  机插秧苗期最常见的立枯病,它对育秧的成败威胁最大,对营养土消毒可以切断感染源,用恶霉灵、敌克松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立枯病。具体操作办法是:将45%敌克松1000~1500倍液或99%恶霉灵原粉3000倍液均匀喷在铺好营养土的苗床上,将苗床喷透为原则。这样可以起到浇水消毒双重功效。若是旱育法,当营养土水未饱和时,应继续浇至饱和。若是湿润育法,当营养土未饱和时宜在播种完后向秧沟灌水进行漫灌来解决,待床土充分吸足水分后再排干秧沟水。

3、定量精量播种,确保播种质量

规范化水稻机插秧育秧要做到精量播种。并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要求播种均匀、不重不漏。

3.1 播种

3.1.1播种期确定  水稻播期的确定与各地气候、耕作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期等密切相关。一般按照当地常年播种期,结合当年的气候情况来确定。按照我镇的自然生态特点和栽培习惯,今年我镇播种期一般确定在3月20开始。

在同一地方,由于机插秧秧龄系数弹性小,应根据插秧机的数量、机插面积和机插速度合理作好分期播种计划,确保适龄适时移栽,只能田等秧不能秧等田,避免超秧龄、超季节移栽。

3.1.2  播种量确定  每亩大田机插育秧要准备的种子数量因品种、区域而定,一般杂交稻需种子1~1.25公斤。杂交稻每盘芽谷的播量为75-85g,每亩育15-18盘。

3.1.3 种子处理及催芽  搞好种子消毒,确保芽谷整齐是整个育苗的工作基础。

3.1.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2天,浸种时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兑水6~7公斤,浸5 公斤种子,浸种时间一般为24-36小时,浸种后不必淘洗可直接催芽。

3.1.3.2 种子催芽  催芽主要注意温度和水分。在种子破胸以前要求温度保持在35~38℃,破胸后到出芽前要求温度保持在28~32℃;水分要求保持种子湿润。种子发芽要做到“快、齐、匀、壮”。“快”是指两天内催好芽;“齐”是指要求发芽势达85%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长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当种子催芽达到“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即可晾芽播种。

3.1.4播种方法  目前有机播和手工撒播。但我们是采用人工撒播。其具体方法是:将单位面积上所需要种子以多次少量的办法,分次抛撒,逐渐补漏撒匀。

3.1.5 播种要求  分布均匀,无过稀过密之处,密度适中,每平方厘米苗床达到杂交稻有1~1.5株苗的标准。

3.2 覆土盖种

在覆土盖种之前,应用板类工具将种子轻度压实一下,使种子陷入泥中,便于覆土,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以不见芽谷为宜,覆土厚度在0.3~0.5cm左右。注意使用未培肥经过敌克松消毒的过筛细土,不能用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土撒好后不可再洒水,以防止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3.3 盖双膜保温育苗

为防早春冷害,实现保温增湿,湿润齐苗的目的,应先在播后的秧盘表面上盖一层地膜,然后用竹片搭小拱架、盖天膜。小拱架高度40cm、间隔50cm左右,注意插平、插直、高度一致,拱架高度不能太低,否则保温能力差、温度变化大、高温时容易烧苗。天膜需拉紧奔直,四周压入泥中。稻苗立针现青时要及时揭去平铺膜。

4、苗床管理

4.1做好保温管理,防止低温冻苗和高温烧苗

出苗至二叶期前,以保温为主,严封四周薄膜,防止冷空气侵入,晴天膜内温度超过30℃,应揭去两头通风;三叶后以通风炼苗为主,阴天盖好薄膜,防止高温烧苗,移栽前5~7天炼苗揭膜,在炼苗揭膜时应先揭两头、后揭两边、最后全部揭开,逐渐揭膜炼苗。不要一次就将膜揭开,炼苗期薄膜揭开后把膜放在秧厢侧面,防止后期寒潮,我镇今年在4月13日揭膜后就遇见寒潮,防止寒潮来临时,没有薄膜盖,造成秧苗严重冻伤,诱发立枯病的发生。

4.2  及时管水

播种到出苗,一般不灌水,不喷水,出苗后如秧盘上土壤发白、干燥,可喷湿秧盘泥土,保持湿润,床土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以利齐苗。秧田管水方法应以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不灌水,三叶后秧苗根系大量生长,应保持厢面湿润,水不过秧厢,以利盘根。遇寒潮应及时灌水上厢护苗,寒潮过后及时排水。

4.3 适时追肥

在秧苗二叶期,根据秧苗长势,选择晴好天气揭开薄膜,每亩秧苗用尿素2.5~3公斤兑水施苗肥,也可将尿素兑清水粪泼施,施后及时盖膜。注意不能够过量施用,防止施肥过量死苗,以少吃多餐的方法施用化肥,促进秧苗生长。

4.4  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在水稻秧苗的培育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是立枯病引起成片死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引起的生理失调;二是由于真菌的侵染。秧苗立针到二叶一心,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时间,用45%敌克松1000倍液或99%恶霉灵3000倍液喷洒苗床,可有效防治秧苗立枯病。如立枯病严重,可连续施药两次,隔5~6天再施一次。插秧前3--5天用20%三环唑750倍液喷洒秧苗以预防稻瘟病,做到带药下田。

5、施好送嫁肥 控水炼苗

5.1移栽前施好送嫁肥

栽插前要看苗施好送嫁肥,能促进秧苗根源基发育,使叶片挺健清秀,增强栽后秧苗发根能力强和抗植伤能力。一般在移栽前3~4天,对叶色褪淡的脱肥苗,亩用0.5%尿素溶液喷雾或用4~4.5千克兑水500千克于傍晚均匀喷泼浇,施后并洒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烧苗;对叶色正常、叶挺拔而不下披苗,亩用尿素1~1.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进行根外喷施;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苗,不施肥。

5.2控水提高苗质

栽前通过控水炼苗,减少秧苗体内自由水含量、增强秧苗抗逆能力,是培育壮秧健苗的一个重要手段,使根盘结好利于机插。控水时间应根据移栽前的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是在移栽前5天控水炼苗。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在起秧栽插前的雨天要盖膜遮雨,防止床土含水率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栽插。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当秧苗达到秧龄25~30天、叶龄3.5~3.8叶、苗高12~20cm、茎基宽不小于2mm、每苗根数12~15条、根系盘结好、提起不散,就能确保机械插秧顺利进行,减少漏插缺垄短窝。

由于机插秧育苗是一整套新的育秧技术,只有认真把好每一个技术环节,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确保机插秧育苗的成功;只有用健壮的机插秧苗进行机械栽插,才能提高成苗率、降低分蘖节位、提高成穗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束语:今年,在区农业委员会的安排和业务指导下,结合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第一年在我镇汇仓3社示范推广150亩机插秧,于3月19日播种,采取统一育秧、机插、统防统治等精心管理。栽插密度为6×9寸,保证亩栽11000窝以上,改变农民传统稀大窝的习惯,实现增窝增苗。目前长势良好,有望比对照增产10%以上,深受广大农户喜爱,为今后我镇推广机插秧奠定了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