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发展
2012-04-29 | 阅:  转:  |  分享 
  
第46卷第2期

2009年3月

真空VACUUM

Vol.46,No.2

Mar.2009

收稿日期:2008-09-03

作者简介:余东海(1978-),男,广东省广州市人,博士生联系人:王成勇,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045);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1109)。

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发展

余东海,王成勇,成晓玲,宋月贤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磁控溅射由于其显著的优点应用日趋广泛,成为工业镀膜生产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相应的溅

射技术与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非平衡磁控溅射改善了沉积室内等离子体的分布,提高了膜层质量;中

频和脉冲磁控溅射可有效避免反应溅射时的迟滞现象,消除靶中毒和打弧问题,提高制备化合物薄膜的

稳定性和沉积速率;改进的磁控溅射靶的设计可获得较高的靶材利用率;高速溅射和自溅射为溅射镀膜

技术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镀膜技术;磁控溅射;磁控溅射靶

中图分类号:TB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22(2009)02-0019-07

Recentdevelopmentofmagnetronsputteringprocesses

YUDong-hai,WANGCheng-yong,CHENGXiao-ling,SONGYue-xian

(GuangdongUniversil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Magnetronsputteringprocesseshavebeenwidelyappleedtothinfilmdepositionnowadaysinvariousindustrial

fieldsduetoitsoutstandingadvantages,andthetechnologyitselfisprogressingfurther.Theunbalancedmagnetronsputtering

processcanimprovetheplasmadistributionindepositionchambertomakefilmqualitybetter.Themedium-frequencyand

pulsedmagnetronsputteringprocesescanefficientlyavoidthehysteresisduringreactivesputteringtoeliminatetargetpoisoning

andarcing,thusimprovingthestabilityanddepositingrateinpreparingthincompoundfilms.Higherutilizationoftargetcan

beobtainedbyimprovedtargetdesign,andthehigh-speedsputteringandself-sputteringprovideanewfieldofapplications

inmagnetronsputteringcoatingprocesses.

Keywords:coatingtechnology;magnetronsputtering;magnetronsputteringtarget

溅射镀膜的原理

[1]

是稀薄气体在异常辉光

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电场的作用下,对阴极靶

材表面进行轰击,把靶材表面的分子、原子、离子

及电子等溅射出来,被溅射出来的粒子带有一定

的动能,沿一定的方向射向基体表面,在基体表

面形成镀层。

溅射镀膜最初出现的是简单的直流二极溅

射,它的优点是装置简单,但是直流二极溅射沉

积速率低;为了保持自持放电,不能在低气压

(<0.1Pa)下进行;不能溅射绝缘材料等缺点限

制了其应用。在直流二极溅射装置中增加一个

热阴极和辅助阳极,就构成直流三极溅射。增加

的热阴极和辅助阳极产生的热电子增强了溅射

气体原子的电离,这样使溅射即使在低气压下

也能进行;另外,还可降低溅射电压,使溅射在低

气压,低电压状态下进行;同时放电电流也增大,

并可独立控制,不受电压影响。在热阴极的前面

增加一个电极(栅网状),构成四极溅射装置,可

使放电趋于稳定。但是这些装置难以获得浓度较

高的等离子体区,沉积速度较低,因而未获得广

泛的工业应用。

磁控溅射是由二极溅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

靶材表面建立与电场正交磁场,解决了二极溅射

沉积速率低,等离子体离化率低等问题,成为目

前镀膜工业主要方法之一。磁控溅射与其它镀膜

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可制备成靶的材料广,

几乎所有金属,合金和陶瓷材料都可以制成靶

材;在适当条件下多元靶材共溅射方式,可沉积

真空VACUUM第46卷

配比精确恒定的合金;在溅射的放电气氛中加入

氧、氮或其它活性气体,可沉积形成靶材物质与

气体分子的化合物薄膜;通过精确地控制溅射镀

膜过程,容易获得均匀的高精度的膜厚;通过离

子溅射靶材料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等离子态,

溅射靶的安装不受限制,适合于大容积镀膜室多

靶布置设计;溅射镀膜速度快,膜层致密,附着性

好等特点,很适合于大批量,高效率工业生产。近

年来磁控溅射技术发展很快,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有射频溅射、反应磁控溅射、非平衡磁控溅射、脉

冲磁控溅射、高速溅射等。

1平衡磁控溅射

平衡磁控溅射即传统的磁控溅射,是在阴极

靶材背后放置芯部与外环磁场强度相等或相近

的永磁体或电磁线圈,在靶材表面形成与电场方

向垂直的磁场。沉积室充入一定量的工作气体,

通常为Ar,在高压作用下Ar原了电离成为Ar

+

离子和电子,产生辉光放电,Ar

+

离子经电场加速

轰击靶材,溅射出靶材原子、离子和二次电子等。

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以摆线方式

运动,被束缚在靶材表面,延长了其在等离子体

中的运动轨迹,增加其参与气体分子碰撞和电离

的过程,电离出更多的离子,提高了气体的离化

率,在较低的气体压力下也可维持放电,因而磁

控溅射既降低溅射过程中的气体压力,也同时提

高了溅射的效率和沉积速率

[2,3]



但平衡磁控溅射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由于

磁场作用,辉光放电产生的电子和溅射出的二次

电子被平行磁场紧紧地约束在靶面附近,等离子

体区被强烈地束缚在靶面大约60mm的区域,随

着离开靶面距离的增大,等离子浓度迅速降低,

这时只能把工件安放在磁控靶表面50~100mm

的范围内,以增强离子轰击的效果。这样短的有

效镀膜区限制了待镀工件的几何尺寸,不适于较

大的工件或装炉量,制约了磁控溅射技术的应

用。且在平衡磁控溅射时,飞出的靶材粒子能量

较低,膜基结合强度较差,低能量的沉积原子在

基体表面迁移率低,易生成多孔粗糙的柱状结构

薄膜。提高被镀工件的温度固然可以改善膜层的

结构和性能,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工件材料本

身不能承受所需的高温。

非平衡磁控溅射的出现部分克服了以上缺

点,将阴极靶面的等离子体引到溅射靶前200~

300mm的范围内,使基体沉浸在等离子体中,如

图1所示。这样,一方面,溅射出来的原子和粒子

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薄膜,另一方面,等离子体

以一定的能量轰击基体,起到离子束辅助沉积的

作用,大大的改善了膜层的质量

[4]



图1(a)平衡磁控溅射(b)非平衡磁控溅射

Fig.1(a)balancedmagetronsputtering(b)unbalancedmegnetron

sputtering

2非平衡磁控溅射

1985年,Window和Savvides

[5,6]

首先引入了

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概念。不久,多种不同形式的

非平衡磁场设计相继出现,磁场有边缘强,也有

中部强,导致溅射靶表面磁场的“非平衡”。磁控

溅射靶的非平衡磁场不仅有通过改变内外磁体

的大小和强度的永磁体获得,也有由两组电磁线

圈产生,或采用电磁线圈与永磁体混合结构

[7~9]



还有在阴极和基体之间增加附加的螺线管,用来

改变阴极和基体之间的磁场,并以它来控制沉积

过程中离子和原子的比例

[10]



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有两种结构

[11,12]

,一种

是其芯部磁场强度比外环高,磁力线没有闭合,

被引向真空室壁,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密度低,

因此该方式很少被采用。另一种是外环磁场强度

高于芯部磁场强度,磁力线没有完全形成闭合回

路,部分外环的磁力线延伸到基体表面,使得部

分二次电子能够沿着磁力线逃逸出靶材表面区

域,同时再与中性粒子发生碰撞电离,等离子体

不再被完全限制在靶材表面区域,而是能够到达

基体表面,进一步增加镀膜区域的离子浓度,使

衬底离子束流密度提高,通常可达5mA/cm

2



上。这样溅射源同时又是轰击基体表面的离子

源,基体离子束流密度与靶材电流密度成正比,

靶材电流密度提高,沉积速率提高,同时基体离

子束流密度提高,对沉积膜层表面起到一定的轰

击作用。

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轰击在镀膜前可以起

到清洗工件的氧化层和其他杂质,活化工件表面

的作用,同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伪扩散层,有助

于提高膜层与工件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在镀膜过

程中,载能的带电粒子轰击作用可达到膜层的改

20··

余东海,等: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发展第2期

性目的。比如,离子轰击倾向于从膜层上剥离结

合较松散的和凸出部位的粒子,切断膜层结晶态

或凝聚态的优势生长,从而生更致密,结合力更

强,更均匀的膜层,并可以较低的温度下镀出性

能优良的镀层

[12]



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的运用,使平衡磁控溅

射遇到的沉积致密、成分复杂薄膜的问题得以解

决,然而单独的非平衡磁控靶在复杂基体上较难

沉积出均匀的薄膜,而且在电子飞向基体的过程

中,随着磁场强度的减弱,一部分电子吸附到真

空室壁上,导致电子和离子的浓度下降。对此研

究人员开发出多靶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以弥补

单靶非平衡磁控溅射的不足。多靶非平衡磁控溅

射系统根据磁场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相邻磁极

相反的闭合磁场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相邻磁极相

同的镜像磁场非平衡磁控溅射,如图2所示(a)

为双靶闭合磁场,(b)为双靶镜像磁场。

图2(a)闭合磁场磁控溅射(b)镜像磁场磁控溅射

Fig.2Magnetronsputteringin(a)closedmagneticfield(b)mirroy''s

magneticfield

比较闭合磁场非平衡靶对和镜像靶对的磁

场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靶材表面附近磁场差别

不大,内外磁极之间横向磁场对电子的约束形成

一个电离度很高的等离子体阴极区,在此区域内

的正离子对靶面的强烈溅射刻蚀,溅射出大量靶

材粒子飞向基体表面。在内部和外环磁极的位

置,特别是较强的外环磁极处,以纵向磁场为主,

成为二次电子逃离靶面的主要通道,进而成为向

镀膜区域输送带电粒子的主要通道。再比较闭合

磁场和镜像磁场在镀膜区域内磁场分布,差别就

大了,对于镜像靶对,由于两个靶磁场的相互排

斥,纵向磁场都被迫向镀膜区外(真空室壁)弯

曲,电子被引导到真空室壁上流失,总体上降低

了电子进而离子的数量。由于镜像磁场方式不能

有效地束缚电子,因而等离子体的溅射效率未有

得到提高。而闭合磁场非平衡靶对在镀膜区域的

纵向磁场是闭合的。只要磁场强度足够,电子就

只能在镀膜区域和两个靶之间运动,避免了电子

的损失,从而增加了镀膜区域的离子浓度,大幅

度提高了溅射效率

[12]



Teer

[13]

比较了平衡磁控溅射靶,镜像非平衡

磁控靶和闭合非平衡磁控靶三种模式工件上偏

压电流的伏安特性,结果表明了闭合非平衡磁控

靶和镜像非平衡磁控靶的工件偏压电流依次比

平衡磁控溅射靶工件偏压电流提高了近2和6

倍。Sproul

[9]

比较了镜像结构与闭合结构系统在中

位线位置的磁场强度和基体自偏压电流,镜像结

构在中位线位置的磁场强度几乎都为零,基体自

偏压电流最高为1.3A,而闭合结构中位线位置

的磁感应强度可高达20×10

-4

T,对应基体自偏

压电流5.9A。多靶闭合磁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系

统可以获得高的沉积速率和较高质量的薄膜,因

此实际应用中较多采用的是闭合磁场非平衡磁

控溅射系统。

3反应磁控溅射

现代表面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用到

各种化合物薄膜,反应磁控溅射技术是沉积化合

物薄膜的主要方式之一。沉积多元成分的化合物

薄膜,可以使用化合物材料制作的靶材溅射沉

积,也可以在溅射纯金属或合金靶材时,通入一

定的反应气体,如氧气、氮气,反应沉积化合物薄

膜,后者被称这反应溅射。通常纯金属靶和反应

气体较容易获得很高的纯度,因而反应溅射被广

泛的应用沉积化合物薄膜。

但是在沉积介电材料或绝缘材料化合物薄

膜的反应磁控溅射时,容易出现迟滞现象,如图

3

[14]

所示。在反应磁控溅射的过程中,溅射沉积

室中的反应气体流量较低时(A-B),大部分的

反应气体被溅射金属所获,此时沉积速率较高,

且几乎保持不变,此时沉积膜基本上属金属态,

因此这种溅射状态称为金属模式。但是当反应气

体的流量的值增加到临界值B时,金属靶与反应

气体作用,在靶表面生层化合物层。由于化合物

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一般高于金属,溅射产额降

低,此时反应气体的流量稍微增加(B-C),沉积

室的压力就是突然上升,溅射速率会发生大幅度

的下降,这种过程称为过渡模式。通常高速率反

应溅射过程工作在过渡模式。此后反应气体流量

再进一步增加,气体流量与沉积室压力呈线性比

例,沉积速率的变化不大,沉积膜呈现为化合物

膜,此时的溅射状态称为反应模式。在溅射处于

反应模式时,逐渐减小反应气体流量(D-E),溅

射速率不会由C立刻回升到B,而呈现缓慢回升

的状态,直到减小到某个数值E,才会出现突然上

21··

真空VACUUM第46卷

升到金属模式溅射状态时的数值,这是因为反应

气体保持高的分压,直到靶材表面的化合物被溅

射去除,金属重新曝露出来,反应气体的消耗增

加,沉积室压力又降低,这样就形成了闭合的迟滞

回线。类似于上述溅射速率与反应气体流量之间

的迟滞回线的还有靶电压与反应气体流量之间的

迟滞回线,两条迟滞回线的趋势完全相同

[15]



图3反应磁控溅射的迟滞现象示意图

Fig.3Schematicofhysteresisduringreactivemagnetronsputtering

反应溅射中的迟滞效应是不希望有的。迟

滞现象使某些化学剂量比的化合物不能通过反

应溅射获得,并且反应气体与靶材作用生成的

化合物覆盖在靶材表面,积累大量的正电荷无

法中和,在靶材表面建立越来越高的正电位,阴

极位降区的电位随之降低,最终阴极位降区电

位降减小到零,放电熄灭,溅射停止,这种现象

称为“靶中毒”。同时,在阴极附近的屏蔽阳极上

也可能覆盖化合物层,导致阳极消失现象。当靶

材表面化合物层电位足够高时,进而发生击穿,

巨大的电流流过击穿点,形成弧光放电,导致局

部靶面瞬间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发生喷射,出

现“打弧”现象。靶中毒和打弧导致了溅射沉积

的不稳定,缩短了靶材的使用寿命,并且低能量

的“液滴”沉积到薄膜表面,导致沉积薄膜结构

缺陷和组分变异。

早期的反应磁控溅射大多是由质量流量计

来控制通入沉积室的反应气体的流量,从而控制

沉积室反应气体的分压。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

做了大量研究与尝试工作解决这一问题。Maniv



[16]

用阻止反应气体到达靶面的方式,在基体与

靶材之间,放置阻隔栅格板,Ar从阻隔板处引

入,反应气体从靠近基体处引入,这种布局可以

减弱反应气体与靶面的反应,获得较高较稳定的

溅射速率。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要经常清洗阻

隔板,降低了溅射粒子到达基体的机会,同时减

弱了等离子体对薄膜的轰击作用。通过脉冲方式

进气

[17,18]

,在靶材表面未生成大量化合物层时切

断反应气体,使在关闭反应气体时间内,能溅射

去除靶材表面的化合物层,保证溅射处在过渡模

式。但这种方式试验工作量大,且需要连续监控

调节,不易控制化合物薄膜的化学组分。此外还

有通过提高系统抽气速率

[19]

,全靶刻蚀技术

[20]



采用化合物陶瓷靶

[21]

,安装灭弧装置

[22]

等方式。

为了获得稳定的控制方法,让溅射处在过渡模式

下,还有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控法

[23]

和靶电

压监控法

[24]

来控制反应溅射过程。

最为有效解决直流反应溅射靶中毒和打弧

问题的方式是改变溅射电源,即采用射频,中频

或脉冲电源。射频溅射在溅射靶与基体之形成

高频(13.56MHz)放电,等离子体中的正离子和

电子交替轰击靶而产生溅射,解决了溅射绝缘

靶材弧光放电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射频溅射速

率较低,电源结构复杂,价格较昂贵。中频和脉

冲电源容易获得,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磁控溅

射技术之一。

4中频磁控溅射

将直流磁控溅射电源改为交流中频电源即成

为中频磁控溅射。在中频反应溅射过程中,当靶上

所加的电压处在负半周期时,靶材表面被正离子

轰击溅射,在正半周期,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加速飞

向靶材表面,中和了靶材表面沉积化合物层累积

的正电荷,从而抑制了打弧现象的发生。在确定的

工作场强下,频率越高,等离子体中正离子被加速

的时间越短,正离子从外电场吸收的能量就越少,

轰击靶时的能量就越低,溅射速率就会下降,因此

为了维持较高的溅射速度,中频反应溅射电源的

频率一般为10~80kHz。中频磁控溅射常同时溅

射两个靶,并排配置的两个靶的尺寸与外形完全

相同,通常称为孪生靶如图4所示。在溅射过程

中,两个靶周期性轮流作为阴极和阳极,既抑制了

靶面打火,而且消除普通直流反应溅射是阳极消

失现象,使溅射过程得以稳定进行

[16]



图4中频孪生靶磁控溅射示意图

Fig.4MFmagnetronsputteringprocesswithtwin-target

22··

余东海,等: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发展第2期

5脉冲磁控溅射

脉冲磁控溅射是采用矩形波电压的脉冲

电源代替传统直流电源进行磁控溅射沉积。脉冲

磁控溅射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电弧产生进而消

除由此产生的薄膜缺陷,同时可以提高溅射沉积

速率,降低沉积温度等一系列显著优点。

脉冲可分为双向脉冲和单向脉冲(如图5所

示)。双向脉冲在一个周期内存在正电压和负电

压两个阶段,在负电压段,电源工作于靶材的溅

射,正电压段,引入电子中和靶面累积的正电荷,

并使表面清洁,裸露出金属表面。加在靶材上的

脉冲电压与一般磁控溅射相同(400~500V),脉

冲磁控溅射通常采用方波脉冲波形,在中频段

(20~200kHz)即可有效消除异常弧光放电的发

生,控制靶材放电的时间,保证靶材不中毒、不出

图5(a)单向脉冲(b)双向脉冲

Fig.5(a)unidirecttionalpulse(b)bidirectionalpulse

现电弧放电,然后断开靶电压甚至使得靶材带正

电。因为等离子体中电子运动速度远高于离子速

度,变换的靶材正电压一般只需要负偏压的10%

~20%,即可以防止电弧放电。有研究认为,脉冲

宽度(正负电压时间之比)具有关键作用,脉冲宽

度达到1∶1时具有最佳抑制效果;正电压大小

对是否产生电弧放电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极大的

影响沉积速率,正电压从10%提高到20%(与负

电压之比),沉积速率可以提高50%

[3]



双向脉冲更多地用于双靶闭合式非平衡磁

控溅射系统如图6,系统中的两个磁控靶连接在

同一脉冲电源上,与中频孪生靶相似,两个靶交

替充当阴极和阳极,阴极靶在溅射的同时,阳极

靶完成表面清洁,如此周期性地变换磁控靶极

性,就产生了“自清洁”效应。

脉冲磁控溅射的主要参数包括溅射电压、

脉冲频率和占空比。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相

对离子具有更高的能动性,因此正电压值只需

要负电压值的10%~20%,就可以有效中和靶表

面累积的正电荷。脉冲频率通常在中频范围,频

率下限决定于保证靶面累积电荷形成的场强低

于击穿场强的临界值,频率上限的确定主要考

虑到沉积速率,一般在保证稳定放电的前提下,

尽可能取较低的频率。占空比的选择在保证溅

射时靶表面累积的电荷能在正电压阶段被完全

中和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占空比,以实现电源

的最大效率。

图6双靶双向脉冲磁控溅射示意图

Fig.6Magnetronsputteringwithtwin-targetandbidirectionalpulse

另一个最新发展是在衬底上加脉冲偏压。脉

冲偏压能够大大提高衬底上的离子束流。在磁控

溅射中,直流负偏压一般加到-100V时,衬底离

子束流即达到饱和,提高负偏压不会增加衬底离

子束流,一般认为该饱和电流为离子束流,电子

无法接近衬底表面。使用脉冲偏压则不然,研究

表明,脉冲偏压不仅能够提高衬底饱和电流,而

且随着负偏压的增大,饱和电流增大;当脉冲频

率提高时,该效应更加显著;该机制仍然不很清

楚,可能与振荡电场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离化率及

电子温度较高这一效应有关。衬底脉冲负偏压为

有效控制衬底电流密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该

效应可以应用到优化膜层结构、附着力,以及缩

短溅射清洗及衬底加热时间

[11]



6磁控溅射靶源改进

磁控溅射靶材利用率低,一直是工业镀膜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磁场的控制,电子被限

制在靶材表面的一定区域内,靶面被非均匀刻

蚀,一旦烧穿,靶材即报废,使靶材利用率之有

30%~40%左右。虽然通过改善电源设计和调整

工艺能起到一定的做用,但最关键还是靶源的优

化设计。

文献[25]中综述了几种典型磁控溅射靶的设

计。如SOLERAS公司的“分流设计”,它通过在靶

和磁极之间放置一定形状的铁磁体垫片,使得靶

面附近的磁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靶材的

利用率提高了6%,延长了靶的寿命,并使得溅射

过程更加的稳定。但是这种设计会降低磁通的利

用率和靶面附近的磁场强度,溅射速率会有所下

23··

真空VACUUM第46卷

降。SOLERAS公司还提出了一种“表面增强剥蚀”

技术,它通过事先在靶面上刻蚀一定形状的沟槽

来达到提高靶面剥蚀均匀性和靶材利用率的目

的。PraxairMRC的“REALITY

TM

SputterTarget”技

术,通过优化设计能将靶材的利用率提高30%。

其中“环状增强铝合金靶”是一种圆形靶,它是通

过研究普通靶的剥蚀形貌而设计出来的,实验证

明该靶与普通靶相比在溅射速率、膜层均匀性和

靶材利用率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

ORIONSOURCES的“OrionAPMSputterSource”技

术,避免了通常情况下由高靶面电压、高工作压

强和高基片温度所引起的膜层密度降低、结晶度

降低以及很难在塑料基体上镀制等问题;同时拓

展了工作压强和工作电压的范围,提高了膜层的

沉积速率和溅射沉积的均匀性;显著改善了成

膜特性并提高了靶材利用率。Musil提出了一种

“具有全靶剥蚀的矩形磁控靶”结构

[20]

,可以通

过增加相邻磁路之间的距离和增加隔离铁的厚

度来消除相邻放电之间的影响,降低工作电压;

通过增加磁极的数量或磁极之间的距离,降低

工作压强。它能有效地延长靶的寿命,提高靶材

的利用率。

王怡德

[26]

报导的一种磁控溅射靶的设计新

思路,这种靶是垂真安装并双面溅射的长条形矩

形靶,溅射轨道按“背环”方式来布局,称为背环

靶。它采用共用永磁体,外露软磁极靴的磁场布

局,提高了溅射效率;同时采用带翼的凹形靶材;

靶材利用率高;采用间接水冷的方式,并且避免

了国外多采取钎焊工艺给靶制造所带来的困难。

应春

[27]

等介绍了一种新型磁控溅射装置,采用两

块极性相对的环状磁铁的设计方法,通过扩大靶

表面的等离子放电区域面积,使传统磁控溅射溅

射速率和靶材利用率得到了较大改善。实验中铜

靶在溅射功率密度为11W/cm

2

时,溅射速率为

800nm/min,靶的利用率可达到64%左右。

旋转靶结构

[28,29]

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靶材利

用率。由于旋转靶每一时刻靶面溅射的位置不

同,靶的冷却比较充分,靶面能够承受更大功率

的溅射;同时通过旋转机制提高了靶材的利用

率。S.J.Nadel等

[30]

新技术设计的旋转柱状靶,采

用中频溅射方法,靶材利用率达到90%~100%。

常天海

[31]

提出的高磁场强度的矩形平面磁控溅

射靶的设计,采用裸靶结构,矩形平面直流磁控

溅射靶表面的水平磁场强度B就可以远高于普

通磁控溅射靶的0.05T,达到0.09T;水平磁场

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磁控溅射镀膜工艺的着

火电压和维持放电电压,为实现低电压磁控溅射

提供了新的思路。

7磁控溅射新发展

[11,32~34]

随着工业的需求和表面技术的发展,新型磁

控溅射如高速溅射、自溅射等成为目前磁控溅射

领域新的发展趋势。高速溅射能够得到大约几个

μm/min的高速率沉积,可以缩短溅射镀膜的时

间,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有可能替代目前对环

境有污染的电镀工艺。当溅射率非常高,以至于

在完全没有惰性气体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放电,即

是仅用离化的被溅射材料的蒸汽来维持放电,这

种磁控溅射被称为自溅射。被溅射材料的离子化

以及减少甚至取消惰性气体,会明显地影响薄膜

形成的机制,加强沉积薄膜过程中合金化和化合

物形成中的化学反应。由此可能制备出新的薄膜

材料,发展新的溅射技术,例如在深孔底部自溅

射沉积薄膜。

高速溅射本质特点是产生大量的溅射粒子,

导致较高的沉积速率。最近实验表明在最大的靶

源密度在高速溅射,靶的溅射和局部蒸发同时发

生,两种过程的结合保证了最大的沉积速率(几

μm/min)并导致薄膜的结构发生变化。与通常的

磁控溅射比较,高速溅射和自溅射的特点在于较

高的靶功率密度W

t

=P

d

/S>50Wcm

-2

,(P

d

为磁

控靶功率,S为靶表面积)。高速溅射有一定的限

制,因此在特殊的环境才能保持高速溅射,如足

够高的靶源密度,靶材足够的产额和溅射气体压

力,并且要获得最大气体的离化率。

最大限制高速沉积薄膜的是溅射靶的冷却。

高速率磁控溅射的一个固有的性质是产生大量

的溅射粒子而获得高的薄膜沉积速率。高的沉积

速率意味着高的粒子流飞向基片,导致沉积过程

中大量粒子的能量被转移到生长薄膜上,引起沉

积温度明显增加。由于溅射离子的能量大约70%

需要从阴极冷却水中带走,薄膜的最大溅射速率

将受到溅射靶冷却的限制。冷却不但靠足够的冷

却水循环,还要求良好的靶材导热率及较薄膜的

靶厚度。同时高速率磁控溅射中典型的靶材利用

率只有20%~30%,因而提高靶材利用率也是有

待于解决的一个问题。

8小结

由二极溅射发展而来的磁控溅射技术由于

其显著的优点成为工业镀膜主要技术之一。非平

衡磁的溅射改善了等离子体区的分布,同时沉积

24··

余东海,等: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发展第2期

过程中的离子轰击作用提高了薄膜的质量;多靶

闭合式非平衡磁控溅射大大提高薄膜的沉积速

率。中频溅射和脉冲溅射的发展有效避免反应溅

射过程中的靶中毒和打弧现象,稳定镀膜过程,

减少薄膜结构缺陷,提高了化合物薄膜的沉积速

率。不断改进的靶源设计,提高镀膜过程稳定性

的同时还提高了靶材的利用率,降低了镀膜成

本。新的高速溅射和自溅射技术为溅射镀膜开辟

了新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李德元,赵文珍,董晓强,等.等离子体技术在材料

加工中的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1

第一版:237.

[2]徐万劲.磁控溅射技术进展及应用(上)[J].现代仪

器,2005,(5):1-5.

[3]杨文茂,刘艳文,徐禄祥,等.溅射沉积技术的发展

及其现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5,25(3):

204-205.

[4]徐均琪,杭凌侠,蔡长龙.磁控溅射离子束流密度的

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4,24(1):74-76.

[5]WindowB,SavvidesN.UnbalancedDCmagnetronsas

sourcesofhighionfluxes[J].VacuumScience

Technology,1986,(2A):453-456.

[6]SavvidesN,WindowB.Unbalancedmagnetronion-assisted

depositionandpropertymodificationofthinfilms[J].

VacuumScienceTechnology,1986,4(2A):504-508.

[7]FloresM,MuhlS,AndradeE.Therelationbetweenthe

plasmacharacteristicandthecorrosionpropertiesof

TiN/Timultilayersdepositedbyunbalancedmagnetron

sputtering[J].ThinSolidFilms,2003,433:217-223.

[8]KomathM,RaoGM,MohanS.Studiedonthe

optimizationofunbalancedmagnetronsputtering

cathodes[J].Vacuum,1999,52(3):307-311.

[9]SproulWD,RudnikPJ,MichaelEGrabam,etal.

Highratereactivesputteringinanopposedcathode

closed-filedunbalancedmagngtronsputteringsystem[J].

SurfceandCoatingTechnology,1990,43-44:270-278.

[10]何万强,雷旭,徐新乐.非平衡磁控溅射系统的研

究[J].机械加工与自动化,2002,(6):19-20.

[11]杨武保.磁控溅射镀膜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预

测[J].石油机械,2005,33(6).73-76

[12]董骐,范毓殿.非平衡磁控溅射及其应用[J].真空

科学与技术,1996,16(1):51-57.

[13]TeerDG.Amagnetronsputterionplatingsystem

SurfaceandCoatingTechnology,1988,36:901-907.

[14]MusilJ,BarochP,VlcekJ,etal.Reactionmagnetron

sputteringofthinfilms:presentstatusandtrends[J]

ThinSolidFilms,2005,475:208-218.

[15]茅昕辉,陈国平,蔡炳初.反应磁控溅的进展[J].真

空,2001,(4):1-7.

[16]ManivS.Aspectsforthedesignofsputteringsystems

[J].Vacuum,1983,33(4):215-219.

[17]HowsonRP,DansonN,ISafi.Highratereactive

sputteringusinggaspulsing:atechniqueforthecreation

offilmsontolarge,flatsubstrates[J].ThinSolidFilm,

1999,351:32-36.

[18]MartinN,BallyAR,HonesP,etal.Highrateand

processcontrolofreactivegaspulsing:theTi-Osystem

[J].ThinSolidFilms,2000,377-378:550-556.

[19]KadlecS,MusilJ,VyskocilJ.Influenceofpumping

speedonthehysteresiseffectinthereactivesputtering

ofthinfilms[J].Vacuum,1987,37:729-738.

[20]MusilJ,Rectangularmagnetronwithfulltargeterosion

[J].VacuumScienceTechnology,1999,17(2):

555-563.

[21]OhsakiH,TachibanaY,MitsuiA,etal.Highrate

sputterdepositionofTiO2formTO

2

-xtarget[J].Thin

Solidfilms,1999,351:57-60.

[22]许绍涛,贺诚.阴极磁控溅射镀膜中弧光产生机理

及灭弧方法[J].玻璃,1997,24(3):38-41.

[23]SafiI.Anovelreactivemagnetronsputteringtechnique

forproducinginsulatingoxidesofmetalalloysandother

compoundthinfilms[J].SurfaceandCoatings

Technology,2000,135:48-59.

[24]StrumpfelJ,etal.Reactivedualmagnetronsputteringof

oxideforlargeareaproductionofopticalmultilayers.

40thAnnualTechnicalConferenceProceedingsofthe

SocietyofVacuumCoaters,1997:179-182.

[25]刘翔宇,赵来,许生,等.磁控溅射镀膜设备中靶的

优化设计[J].真空,2003,(4):16-22.

[26]王怡德.背环式磁控溅射靶[J].真空,1999,(2):

27-30.

[27]应春,沈杰,唐沪军,等.高效率平面磁控溅射器的

研制[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6,16(6):402-408.

[28]黄英,张以忱.圆柱旋转双面矩形磁控溅射靶磁场

的设计计算[J].真空与低温,2001,(4):233-237.

[29]关奎之.旋转式圆柱形磁控溅射靶的磁场计算[J].

真空,1997,(3):5-11.

[30]NadelSJ,GreeneP,RietzelJ,etal.Advancedgeneration

ofrotatablemagnetrontechnologyforhighperformance

reactivesputtering[J].ThinSolidFilms,2006,502:15-21.

[31]常天海.高磁场强度的矩形平面磁控溅射靶的设计

[J].真空与低温,2003,9(1):17-20.

[32]徐万劲.磁控溅射技术进展及应用(下)[J].现代仪

器,2005,(6):5-10.

[33]MusilJ,VlcekJ.Aperspectiveofmagnetronsputtering

insurfaceengineering[J].SurfaceandCoatings

Technology,1999,112:162-169.

[34]MusilJ.Recentadvancesinmagnetronsputtering

technology[J].SurfaceandCoatingsTechnology,1998,

100-101:280-286.

25··

献花(0)
+1
(本文系一叶舟一本...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