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生育过的女人更健康

 好好爱我吧 2012-04-29

有生育过的女人更健康

福建卫生报 2011-10-17 二版

    女人不愿生育的理由很多,但是她们没有想到不生育可能会给自己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子宫内膜异位症:晓玲结婚已经十年,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她经常和丈夫一起开车去“采风”,基本实践了“行万里路”的梦想。十年间,光用坏的相机就有三台。用晓玲的话说就是:“我们两个都是‘自由人’,想到哪就到哪。要是有孩子,我还不知道每天要在家忙得怎么天昏地暗呢。”但刚吹熄35岁的生日蜡烛,晓玲忽然成为一名“性冷感”患者。而且晓玲小的时候曾有轻微痛经,这毛病已十年未犯,怎么现在痛得连饮红糖水,连用耳压消痛都不灵了?莫不是有严重的炎症?老公特意请假,专程送老婆去医院诊看。两个小时后诊断结果出来了:晓玲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正在逐步发展中。晓玲问医生可否治疗痊愈,医生答应替她做一个小手术,将粘连的内膜与卵巢分离,以减轻疼痛与出血症状。此外,妇科医生的一个特别建议是:既然你婚姻稳定,可否考虑生一个孩子?如能妊娠,大部分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能自愈。

    健康小贴士: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理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与激素依赖相关,至35周岁仍未生育的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比已经历一次完整孕育的女性多出1.5-2.5倍的可能性。此外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一次长达十个月的完整孕育,却可能使80%的中轻度子宫内膜异位自愈。这很可能是妊娠期间性激素维持在低水准上,使长错了地方的子宫内膜自然萎缩、瓦解。妇科医生一般视之为“胎儿对母体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一个孩子,不失为解除疼痛的“良药”。

       子宫肌瘤:年纪轻轻就当上银行行长的凌舒,在单位组织的例行妇检中查出相当多的子宫肌瘤,小的如黄豆,最大的一个已经如鸽蛋般大小。负责体检的妇科医生劝退凌舒的同事与她单独交流,问及最近有何不适,凌舒窘迫地四下观望,低声说:“白带很多,每天要换两条内裤。最近更是天天要用清爽护垫,是否与依赖护垫有关?”医生摇头,用鼓励的眼神让她说下去,凌舒更不好意思地说:“……还有,便秘得很厉害,下腹常有鼓胀感,尿频,去上厕所又尿不出多少来,好像排小便排不干净的感觉。”医生拿诊断书给她看:一个鸽蛋大小的肌瘤生长于子宫颈部,它持续不断地压迫膀胱、直肠。凌舒的便秘和尿潴留症状,就是因它引起;此外,黏膜下的小肌瘤坏死后,与盆腔炎症合并出现白带腥臭的迹象,要不是参加妇检,凌舒一直拿它当宫颈炎来治,私下买了不少针对宫颈炎的成药和栓塞药来“对症下药”,却一点也不管用。

    健康小贴士:如果一名成年女性缺乏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来降低持续高位的激素分泌,其罹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在35-50岁之间,为25%-50%,50岁以上可高达到60%!生养一名孩子后,这种可能性在35-50岁之间降至15%左右,50岁以上罹患的可能性也只有25%。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的可能性仅有5%-10%,但它所造成的阴道出血、腥臭白带、下腹压迫症状及强烈的痛经现象,却可能给女性造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妇科肿瘤:奚青不肯生育的理由很简单:她的母亲和姐姐都是婚姻失意者,由此,奚青推迟到29岁才与男友结婚,结婚后五年没敢要孩子,按奚青的话说:“我不能保证我的婚姻一辈子安然无恙,我不想再制造一个抑郁寡欢的单亲小孩。”转眼奚青就33岁了,就在夫妇俩庆祝“结婚四周年”之际,奚青却患了一种“怪毛病”:经期不规律,原本每30天就要“照面”的“老朋友”常常迟至40-45天才姗姗来迟。熬了三四个月,奚青终于挂了妇科的专家号,彻底检查了一番。医生结论是:她罹患了不少高龄未育的女性常见的良性卵巢肿瘤:黄体囊肿。

   健康小贴士:有证据表明,40岁仍未生育的妇女罹患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的可能性均高于生育过的妇女。大部分卵巢病变与激素水平关系不大,但与未生育女性在35岁以后的精神空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找到强有力的精神寄托,未生育的女性会有躁郁倾向,表现为不宽容、孤僻、爱钻牛角尖、对人对事态度尖刻……在医学上,这是典型的“C型人格”(又称“肿瘤人格”)的体现。也就是说,因为情感宣泄的途径较为狭窄,这部分女性的负面情绪容易积压在心里,而这,从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妇科肿瘤的发生。

    可见,宝宝绝不是妊娠10个月带给女性的唯一礼物。正常的孕育与女性的抗病力密切相关,一次完整孕育可增加整整十年的免疫力。另生育还能消除子宫中的某些前列腺素受体点。我们知道,前列腺素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理功能的荷尔蒙,功能之一就是令子宫在运动中收缩,而子宫收缩是导致痛经的原因之一。前列腺素受体点被消除了,致痛点也就少了,疼痛的几率随之大大降低。怀孕能提升女性的嗅觉,甚至味觉能力。曾生育过的女性更年期的到来还会推迟一些时间,拒绝生育才是衰老早至的祸根。

    预知未来病患:怀孕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窗口期”,能显示多种潜在疾病的发病风险,起到未来健康的报警作用。奥妙在于怀孕使身体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如体重迅速增加、心跳加快(孕18周时心跳增加到平时的2倍),各个身体系统皆处于高负荷和高速运转状态,迫使体内的某些缺陷或病灶“现形”,医学上称为孕期并发症,成为日后出现疾病的一个先期提示。(张洪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