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越洋探亲到和硕(网上)
2012-04-29 | 阅:  转:  |  分享 
  
越洋探亲到和硕

徐柳宏

1986年是我难忘的年份,这一年的金秋8月,当我怀着无比欣慰和自豪的情怀,迎来告别南洋,惜别亲人回到祖国怀抱40年和支边援疆30个春秋之际,离乡别井一辈子,风雨南洋六十年的父母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怀着拳拳赤子心,深深的骨肉亲和浓浓的故乡恋,向往着神奇美丽的新疆-----我的第二故乡。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于8月12日从侨居地马来西亚飞回祖国,回到魂牵梦绕半个多世纪的广东梅州家乡,从而拉开了远赴新疆探亲序幕。在这大喜日子里,我和妻子应父母之约,从新疆专程回到了家乡,幸福地迎接年逾古稀的两位亲人的到来。我们一同回到昔日的家园,感到无比温馨与幸福。

感恩家乡做慈善

游子回乡寻根问祖是一要务。按照父母在家乡的日程安排,父母在我的陪伴下,首先是祭祖扫墓,接着是走亲访友,旧地重游觅旧踪,寻找童年的梦。父亲为我讲述家史和他们下南洋的辛酸经历。他说旧中国贫穷落后,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逼于无奈,地处东南沿海的劳苦大众纷纷远下南洋谋生,在这一下南洋潮的席卷下,当年年仅12岁的他跟随我的祖父漂洋过海下南洋,后来我的祖母和叔叔相继都下了南洋。他们在那里垦殖做工,经历磨难。少儿离家老大回的父母,回忆过去,看看今朝,感慨万千。当他们看到家乡沧桑巨变两重天,人民安居乐业,感到十分欣慰。

父母在南洋,一生务农做工,养家糊口,生活清苦。但他们毕生热心公益慈善,乐以助人,不论在侨居地还是祖国,只要是公益慈善他们都尽心尽力,在他们一生中捐出多少善款无法统计。近年来他们为家乡的修桥、筑路、建学校等都有所捐献,此次回到家乡恰逢筹建公路大桥,修水泥村道,扩建农村小学,为感恩家乡又主动从有限的旅费中挤出一点作为善款,献出一片爱心。继承和发扬了海外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家乡父老的好评。家乡人民为表彰和弘扬公益慈善美德,在落成的畬江大桥和水泥村道等工程,树立的功德纪念碑上铭刻的名字中其中有我父亲徐锦华和母亲刘田妹的金光闪亮的名字,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时间过得很快,我和父母在家乡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共圆了回乡梦,家乡之行划上了句号。准备开始新疆亲情之旅。就在离开家乡前夕,慈母问我还记不得自己的生日,此时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我的50岁生日到了,父母提议为我庆贺生日,置办酒席,把亲朋好友叫来聚一聚,共吃长寿面也算是临别家宴。难得在父母身边过生日倍感温暖与幸福。这时我想起40年前这天,父母为我过10岁生日,这是在南洋过的最后一个生日。过完生日后不久,我就跟随“叶落归根”的祖父祖母回到了祖国,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为此感到庆幸。

进疆路上话当年

8月23日,我们结束了家乡之行,父母在我俩陪同下,告别亲人和家乡父老,坐当晚夜班车离开家乡奔赴广州,开始新疆之旅,次日早上到达广州后,我征求父母意见,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进疆时,父亲说“当然是坐火车,有生以来还没坐过祖国火车,一定要坐一回火车,走一趟你们当年的援疆路,看看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美好风光。”按照父母的意愿,我订购了火车票,由于是长途旅行,为照顾老人家的身体,我购了软卧车票。但由于当年广州还没有直达乌鲁木齐的列车,到了西安后必须转车,8月27日下午,我们一行坐上了火车,一声汽笛长鸣,火车启动了,火车奔驰在京广铁路上。

陪伴父母重走30年前我们走过的援疆路,是我做梦都没曾想到的。因此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寻梦之旅、幸福之旅,一路上我为父母充当导游,讲述我们当年援疆的故事,介绍沿途祖国风光名胜。

火车风驰电掣地前进,30年前走上这条援疆路的难忘经历,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一幕幕浮现在我的面前:难忘的1956年隆冬季节,我和众多的粤东客家儿女一起,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和立志献身祖国边疆建设事业的决心,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报名招干援疆被光荣录取,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走上了援疆道路。一路上,我们高唱《歌唱祖国》和《新疆是个好地方》等歌曲,幢憬着美好未来,走进美丽的新疆。分配到天山南北,包括我在内的50名援疆队员,分配到了巴州地区。光阴似箭,弹指间30年,无怨无悔的把宝贵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边疆建设事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生根、开花、结果。父母听了我的讲述很受感动,称赞道,你们是好样的,不愧为新中国的好青年,我谢谢父母的赞扬,同时,我也特别感激父母对我投身边疆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我清楚的记得当我报名援疆时,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的限制,不通电报、电话,来不及向父母禀告,就走上了援疆路。当我到了新疆分配了工作才向您们写信告知,父亲的第一封回信不但没责备我,还鼓励我安下心来,好好工作,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火车经过一天多的行程,走过了三湘大地,万里长江展现在我们面前,火车缓慢地驶向武汉长江大桥。父母兴奋地凝视向东流的滚滚长江。我说当年我们进疆时,此桥还未竣工,我们是坐轮渡过江的,如今天堑变通途,而且相继建成的长江二桥和三桥。一生酷爱《三国演义》的父亲,面对长江,心潮涌动,吟诗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演义开篇诗词,并饶有兴趣地说,今天终于亲临了三国古战场,诸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就在万里长江这一大舞台上上演。我说沿途还有许多三国故地,此时父子品开了三国。父亲此次回国还特意给我带回一部分珍藏多年的古本《三国演义》给我收藏并研读。不觉火车穿越了中原大地,经郑州西行进入三秦大地,8月29日到达十三朝古都西安。这里是本次车的终点站。我们下车后换乘直达乌鲁木齐的火车。不巧,这时卧铺票一票难求,为了赶时间,只好坐普通硬座。父亲说:“没关系,你们当年不就是坐硬座援疆的吗?正好让我和你妈也体验一下。”当晚8点,我们坐的火车驶离西安继续西行。经兰州过黄河,在兰新铁路上,穿越河西走廊、丝绸古道。当列车到达甘肃清水堡车站时,我对父母说:“30年前我们进疆时,兰新铁路才修到这里,我们下车后坐了一段汽车来到酒泉休整,两天后我们这支援疆大军分乘10多辆大篷汽车,每车坐30人以行李当座位,大家挤在一起,浩浩荡荡的车队颠簸在简易的土石路上。时值隆冬季节,我们饱受凛冽的寒风和尘土的肆虐,我们几乎成了泥人。但大家非常乐观,一路风尘一路歌,经过7天的颠簸顺利抵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从离开家乡算起,走走停停耗时21天。30年后,坐大篷车的历史早已结束,原来的土石路已经被高等级柏油路或高速公路取代,铁路不仅贯通天山南北,还通到了邻国口岸,成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9月1日上午,我们一行经过5天5夜的火车旅行,平安到达了乌鲁木齐。为了让父母休息一下,我们住进了华侨宾馆,当我看到父母精神不错,身体无恙时,我也放心了。我与父母闲聊时,当我问及此次坐火车长途旅行有何观感,父亲说不来不知道,祖国真伟大,祖国江山美如画,特别是第一次亲近了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和祖国母亲河的滚滚长江和滔滔黄河,还有万里长城,大开了眼界。

龙驹故乡庆团圆

9月2日上午,我们一行坐上了县政府为照顾华侨老人派来的小车回家,于当天下午我们回到了北靠天山,南濒博斯腾湖,素有龙驹故乡美誉的巴州东大门和硕县,这里就是我书写人生,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第二故乡。”

这一天,是我家祖孙三代团圆的大喜日子。父亲激动地说:“来新疆与儿孙团聚是他们多年的愿望,今日能来到遥远而美丽的新疆与儿孙欢聚一堂,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当老人家看到孙辈们健康成长感到十分开心。老人家为表示一点心意,给每位分发一个红包,并勉励孙辈们好好读书,努力工作。孙辈们异口同声表示不辜负爷爷、奶奶的厚望,衷心祝福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当父母看到和了解到我们一家的生活安定有保障,虽然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家有大彩电和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设备,住的是宽敞明亮三室一厅的房子。父亲说不错,你们实现家庭电气化了,感到十分欣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你们的生活情况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好,我们心里踏实了,放心了。我说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工资逐年增加,你们的孙子女逐步走上了工作岗位,所以生活越来越好,你们看到的所有家电,都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添置的。我也忘不了父母的恩情,自我进疆以来,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给了我不少接济,特别是1962年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当时物资极端匮乏母奶不足,您们就给我寄来了婴儿奶粉和婴儿用品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还寄来了手表等物品,使我安心扎根边疆。

可怜天下父母心,历尽慢慢天涯路为探儿孙到边疆的感人之举被传为佳话。县领导对老华侨夫妇来县探亲深表关心和重视,县委书记亲自登门拜访,嘘寒问暖话家常,使两位华侨老农民十分感动。不仅如此,县有关部门联合为老华侨的到来,专门举办了有各族归侨侨眷代表和部分支边在这里工作的广东同乡参加的茶话会,大家欢聚一堂话友情,同胞之情。县领导对华侨老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和硕的今昔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老人听了十分高兴。父亲以浓重客家口音激动地说:“我俩都是普通的华侨农民,来贵县探亲,得到政府和领导如此盛情款待而感到不胜荣幸。”一再表示多谢。当领导问到此次进疆到和硕有何观感时,父亲说:“新疆确实是个好地方,地大物博好风光,和硕县山好水好人更好,民族和睦一家亲,鱼米之乡赛江南。”在座谈会上,有些侨眷和台属希望老人家能帮助他们寻找失去联系的海外亲人,父亲非常乐意帮忙,请你们把信写好,把地址写上,一定为你寻找或转寄。

9月2日,当我父母即将结束探亲的前夕,为答谢大家的热情关照,在县龙驹宾馆设便宴招待我们全家老少,与应邀参加的领导和乡友、侨友欢聚一堂,大家频频举杯,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一路平安,有机会再来和硕。父亲谢谢各位的光临和良好的祝愿。他还说,此次来和硕探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了却了多年的心愿,感到十分欣慰。看到儿子一家在这个宝地安居乐业,我们很放心。我要感谢人民政府和领导,多年来给我儿子的关照。因此探亲到和硕时间虽短,收获甚丰,目的已达到,不虚此行。回到国外,要把此行的美好观感与海外亲友分享。临别之际,乡友们为老人家购买了新疆特产葡萄干等干果,让老人家给海外亲友品尝。

相见时难别亦难。父母因签证时间关系不能久留,9月8日早晨我们全家依依难舍地送别亲人,父母满载和硕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县领导的的关照下,由我陪同乘坐领导赴乌鲁木齐开会的顺风车,告别亲人离开和硕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候机。9月10日送父母乘航班,目送父母飞离新疆经广州返回大马,探亲之旅圆满结束。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父母越洋探亲进新疆的感人至深之举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两位老人也先后谢世。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他们越洋万里舔犊之情永世不忘,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可以告慰先父母在天之灵的是在“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指引下,新疆越来越美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我和妻子在第二故乡安度幸福的晚年,孙辈们都各有自己的事业,为建设祖国和边疆贡献力量。请老人家放心,安息吧!祈祝您们魂归故乡。











2012年4月29日

献花(0)
+1
(本文系热力无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