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面具与心理防御机制探析

 指间飞歌 2012-04-29

人格面具与心理防御机制探析
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分析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都与 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应深刻把握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 的本质,并了解两者的内在关系,以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本文试对人格面具和心理 防御机制作一探讨。

 一、人格面具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内涵
(一)人格面具的内涵 一 人格面具的内涵
人格是由“面具”构成的,亦即每个人都戴着人格面具(persona)。 一个面具就是一个子人格, 或人格的一个侧面。 人格就是一个人所使用过的所有面具的总和。 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 的面具,而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 摘掉“假面具”后所暴露出来的“真面目”也是一个面具。 因 此,面具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公开面具和隐私面具的区别。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过这 样一个现象:每个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这副“人格面具”是人经过对自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 展示出来的。 时刻戴着面具,意味着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面具来表达的,心理障碍就是“面 具障碍”。 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外部的那种得到社会认可的,并且能和一个人应怎样在公众 面前表现出来的观念相一致的人格。 荣格把人格面具解释为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折衷产物。 这 暗示着集体也应包含文化方面。例如,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可能扮演秘书的角色,回到家里又要 扮演丈夫、父亲或儿子的角色,走在马路上,他的行为举止要符合一个公民的要求,等等。在这 个意义上说,人格面具等同于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中的角色。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内涵 二 心理防御机制的内涵
心理防御机制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是弗洛伊德人格构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 与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概念紧密相连的。 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是指人无意识层中一套自动发生作用的、非理性的、 应付焦虑的心理适应过程。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 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以缓和或消除不安 和痛苦。自我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以达到保护自己,协调本我、 超我与现实的关系的目的。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理防御机制是指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 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 它能帮助个体回避矛盾、 自我安慰、 自我开脱, 起到维持一种可以令人接受和满意的自我形象,保护自尊,维系心理平衡的作用。每个人都在 一定程度上起用自我防御机制,因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 突,因此,自我防御是正常的、合理的、必要的。

 二、人格面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一)人格面具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体现 一 人格面具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体现
人格面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可以说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外在体现。人在不同 的场合、 不同的情景,会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也就会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人无时无刻不 戴着面具。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品质不过是复杂的人格面具的一部分,“人格面具”这 个词的本义是为了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角色而戴的面具。在分析心理学中,人格面
具的作用在于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却并不一定就是他固有天性的展现, 它也有可能是与他的固有天性完全相反。 人格面具所扮演的性格是一个人面向社会公众敞开 的一面,它是个体精神的“外部形象”(outward face),它的目的在于给社会公众一个令人称道的 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更加便利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 荣格曾提出过这样一个现象,每个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这副“人格面具”是人经过对自 我人格的伪装向社会展示出来的。在这些“人格面具”里,尤以两性人格面具最为有趣。一个 人拥有一副“人格面具”,往往是为了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达到个 人成就。 因此,可以说人格面具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伤害, 同时也为了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发展自我。 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需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 欢的人和睦共处,并因此而为我们谋求个人发展,成就个人事业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公共基 础。心理防御机制是人格面具的内在心理过程。
(二)心理防御机制是人格面具的内在心理过程

 二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格面具的内在心理过程
心理防御机制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是人格面具的内在心理过程,人们的某种心理防御机制 经常使用,就会使他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某个角色,而这一角色最终也会影响到他的人格形成 的过程,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心理防御机制包括现实定向防御机制和自我防御机制。 现实定向防御机制是指在意识领 域内,降低因为外部冲突而引起的内心焦虑,保护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伤害。现实定向防御机 制主要包括遗忘、宣泄、补偿、幻想、倒退、情绪隔离等 7 种心理防御方法。自我防御机制 在无意识领域内进行,是对来自个体内部的不被允许的冲动、欲望的防御,包括抑制、投射、 文饰、自居、反向、升华、梦等 7 种心理防御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的增大, 通过心理防御机制缓冲过强的心理负荷,保持心理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对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面具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对人格生成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人的心理或人格是对客观 现实的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方面,先进和进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对心理防御和人格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例 如,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政治意识、 参与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务公开、公民参政议政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政治环境越来越好, 法制化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人的人格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基础,有爱心、尊重他人、有责任 心、友好、真诚、热情等人格品质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消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对心理防御和人格面具有消极的影响。例如,在 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专制统治 管理具有两面性,一面是严酷残暴的刑律,一面是讲究人伦之理、孔孟之道。这种封建文化及 封建人际关系对封建社会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人格特征。 “拐弯抹角”、 “相互猜疑”、 “缺乏诚信”、“缺乏同情”与封建社会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官场权谋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而“自卑”、“过谦”、“驯服”、“压抑”、“面子”、“冷漠”、“阴险”、“谄媚”这些人格面具,则是 与当时消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相联系的,又是人格的表述。

 四、人格面具和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
(一)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损害心理健康 一 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损害心理健康
人格面具是人在公众场所展现的面具或者外观,其意在于展现于己有利的形象,以使自己 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 荣格认为,人格面具若是太造作或过于刻板,就会产生精神失常的症状, 如易怒、忧郁、孤独、异常空虚以及消极、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个人对某种 人格面具过于专注,太倾心于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意识自我亦开始全然将自身视同于这种 角色,即人格面具过度膨胀,就会导致牺牲人格结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陷入人格分裂的危机之中。 一个人过度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某个角色,或把自己等同于所扮演的某个角色,那么,他 人格结构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他就会逐渐与的天性相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 中。 这种状况是由于他过度发达的人格面具与被抑制的天性之间存在的尖锐对峙和冲突所导 致的。 一个人自我等同于人格面具并以人格面具自居,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膨胀”(inflation)。人 格面具的过度膨胀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他由于自己成功地充当 了某种角色而极易狂妄自大,并常常企图把这种角色强加给他人,要求他人也来充当这种角 色。这往往会使他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人本身也会受到危 害。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需求,人格面具过度膨胀的人便会受到自卑感的折磨,并由此陷 于自怨自艾。这种情形引发的后果是,他可能感到自己正日益与集体相疏远,并受困于深深的 孤独感和疏离感中。
(二)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提高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 不成熟性心理防御则会损害心理健康 二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提高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进心理健康,不成熟性心理防御则会损害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提高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不成熟性心理防御则会损害心理健康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提高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人在困境中吸取教训并奋发,促进心理健 康,其方式有升华、幽默、认同、代偿等。心理不成熟性防御或消极防御是心理防御机制的 不恰当运用,如退化、幻想、迁移等。消极防御心理是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 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 不相和谐。 消 极防御心理可以称之为病态,它会导致人格障碍,消极的心理防御会以各种各样的扭曲的人格 面具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